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2021-08-02蔡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学困生小学数学

蔡莺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会有学困生的出现,这类学生其实并没有智力方面的影响,反而是因为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困难情况。针对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调整学困生的思想认知,努力帮扶学困生转化和成长,成为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即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小学是教学的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现象,教学时间还长,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扭转。要将学困生现象当做一种系统性工程看待,分析学困生的学困成因,对症下药,切实有效的将学困生拉出泥潭。

一、学困生的常见原因

1.学习习惯和驱动力不足: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观感不良,没有足够的学习习惯,学习驱动力较弱,久而久之,数学学习在学生眼中成为一件包袱,数学学习在学生眼中太过枯燥,自然而然的,学习的效果会严重下降,导致学困现象。

2.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关,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包括思维习惯、书写习惯、解题习惯等多方面,导致学习的效率太低,久而久之造成学困现象。

3.监督不力: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生身上最为常见,如果学习监督不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投入不够,那么也会影响学习的质量。这点可以分为校内校外来说,校内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顾全,对个别现象造成疏忽;对校外来说,存在留守儿童现象,隔代教育往往不能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

4.知识断层,越学越苦:在一定程度上,数学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性,而教师教学为全局考虑,有较为固定的教学流程、教学结构等,而学生没有赶上某一数学知识的“末班车”,又仓促的展开下个知识点学习,严重影响效率。

二、巧用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数学学困生转化时,可尝试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事实上,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一些学困生是因为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新知识时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还有部分学困生较为好动,难以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上,从而影响了他们学好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學情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时,便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授课速度,确保学生都能跟上自己的教學思路。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丰富自身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借此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从而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数学知识上。此外,教师还可对学困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降低作业难度,将考查重点放在基础知识、重点公式上。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借此让学生从课后作业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利用此种方式,数学学困生的成绩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营造自主空间,激发学习情感

教师要为学困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他们思考后,不管对错与否,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困生自制力弱,注意力易分散,要让他们安静地展开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能自愿融入情境之中展开学习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趣味性的学具,或借助于生活用品,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教师要留意学生,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耐心地鼓励学生,促进他们的情感与行为投入。教师不轻视每一位学困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在课前用彩纸随意剪成的三个三角形,并尝试测量每个角的大小、记录角的度数。学生对量角器充满好奇心,开始摆弄手中的量角器,并尝试去测量三角形的每个角。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学会思考,但并未对学生的测量进行指导。经过几分钟的尝试,学生获得了使用量角器的多样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多学困生对量角器这一新的工具充满好奇,知道它是测量角的工具,但却不知如何使用。教师利用新事物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让他们在摆弄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量角器的使用,从而积极思考测量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拿出生活中的物品来替代学生手中的三角形,让他们去测量。这样能调动学困生独立操作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能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专项教学

上文分析了学困生发生学困的原因,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摸底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究竟是智力因素跟不上,还是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学习方法不当,又或是学习兴趣不足。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困难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给学困生制定专项教学,通过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的专项教学来补强短板。例如某一学生计算能力差,则要重点给学生讲明算理算因,再通过多元化的算式题来提升。例如某一学生是家庭监督不力,则要和学生的家庭建立联系,帮助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強教育和监督。

五、合作帮扶学习

在教学中成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中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困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展开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以强带弱,以优带差的教学目的,引导学习优秀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并且考核标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出现学困生现象,而出现学困生的原因也非常多.找出不同学困生成因,对症下药,结合上述多项策略和建议,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韶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明日,2019,000(042):P.1-1.

[2]刘学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华少年,2018(29).Z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