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

2021-08-02杜人淮冯浩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杜人淮 冯浩

摘 要: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不等同于我国一般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定内涵、要求、目标和任务。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驱动军民协同创新、促进军民协调发展、提高军民开放程度、优化军民要素配置、畅通军民成果转化等,实现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实现路径主要有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市场需求牵引推进、军民企业协调推进、军工企业主导推进等。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E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3 - 0086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3]国防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4],也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度发展、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不等同于我国一般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具有自身内在规定性。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探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机理和路径,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5]。

一、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防工业“性质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特殊”,其职责使命就是“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6]。国防工业不仅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属性,而且还具有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属性,因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反映国防工业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特殊要求。

(一)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7]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8]贯彻创新、协调、绿色、開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内在要求。

国防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等军用产品的特殊行业,相对于一般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而言,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定内涵。概括地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充分贯彻和体现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实现国防与经济相协调、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安全与发展相兼顾的发展,是实现国防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发展。

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和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文化、制度环境。二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军民科研生产供给端,优化军民科技产品需求端,补齐做强军民科研生产协调发展短板。三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军民资源配置和军民产业结构,降低军民科研生产能耗和污染,推动军民科研生产可持续发展。四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拓宽军工准入领域,降低军品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制,推进军民产业相互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军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循环。五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军民科研生产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设施共享、产品共享、利益共享。

(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9],助力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因此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就是要加快推进国防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

推进全要素军民深度融合,就是要使军民融合发展涵盖全部要素,实现军民资源、产品、市场、组织和制度等要素深度融合。在资源上,实现军民物质资源、信息数据等充分共享;在产品上,实现军民物质产品、知识产品、服务产品等充分互通和共用;在市场上,实现军民市场双向充分开放,相互促进;在组织形式上,实现军民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和步调一致;在制度上,实现军民制度相互融通,避免和克服军民制度冲突。

推进多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就是要跨越军民不同领域和环节,实现军民基础研究、开发研制、产品生产、市场营销、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制上,军工和民口单位互派人员参与、相互开放设施、共同组织活动、共享共用成果;在产品生产上,军工和民口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协作、有效组织生产;在市场营销上,军工和民口单位开拓和共享营销平台、渠道等,实现各自目标和共同目标;在服务保障上,军工和民口单位相互提供物流配送、质量检查、售后维修等服务。

推进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就是要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统筹和履行好军工职责,实现国防、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在国防效益上,最大限度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增强国防实力;在经济效益上,最大限度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扩大经济产出和提升经济实力;在社会效益上,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调整和优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打通堵点盲点,畅通要素流动,优化成果共享,通过驱动军民协同创新、促进军民协调发展、提高军民开放程度、优化军民要素配置、畅通军民成果转化,实现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其内在机理如图1所示。

(一)驱动军民协同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军民协同创新是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必然要求[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11]。驱动军民协同创新,就是要破除军工和民口领域创新的军民分离格局,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军工领域的国防科技创新优势和民口领域的民用科技创新优势,共享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和环境,推动军民科技创新分工协作,扩大国防科技创新和民用科技创新的成果,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质量效益。如图2所示。

1.军民创新主体协同

军民创新主体是国防工业军民协同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军民协同创新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按照角色和功能不同,军民协同创新主体包括研究主体(基础、应用研究)、開发(技术、产品开发)主体和相关服务主体。其中,研究主体主要是军队、军工和民口院校、科研院所,开发主体主要是军工、民口科研院所、企业,服务类主体主要是政府、军队和各类中介机构。军民创新主体协同,就是要破除创新主体军民分离格局,按照分工协作要求,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为协同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从而提高军民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2.军民创新资源协同

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包括军用、民用科技创新资源。军民科技创新资源主要包括进行创新的人才、用于创新的物质和资本等。军民创新资源协同,破除创新资源军民分离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军民创新资源系统性整合,在军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产品开发中,共建共享军民科技创新资源,解决军民科技资源闲置浪费和短缺不足等矛盾,实现科技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叠加,不断提升军民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和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军民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

3.军民创新环境协同

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支撑,包括军事、民用科技创新环境。创新环境主要有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实验室、试验场、人才培养机构、中介服务平台等;软环境主要指创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文化环境、社会氛围等。军民创新环境协同,就是要破除科技创新军民分离格局,在军民科技创新中共建共享实验室、试验场、人才培养机构、中介服务平台等硬环境,贯通和融通创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12]、文化环境、社会氛围等软环境,从而加快提升军民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

4.军民创新行为协同

创新行为是实施军民协同创新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军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产品开发等创新行为。军民创新行为协同,就是要破除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产品开发等军民分离格局,充分发挥军工民口创新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设备、技术等比较优势,推动军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产品开发的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共同克服军民研究开发的制约瓶颈,共同攻克重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提高军民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

(二)促进军民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工、地方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以及政府、军队、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利益相互交叉。促进军民协调发展是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也是实现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促进军民协调发展,就是要从全局上考虑和兼顾各方利益,充分发挥各类军民融合主体主观能动性,通过战略规划牵引、管理统筹驱动、主体衔接落实,着力解决军民融合发展的堵点难点,实现军民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防工业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如图3所示。

1.战略规划牵引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是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长远和全局谋划,实现国防工业军民协调发展首先需要相关战略规划作为重要牵引。战略规划牵引协调发展,就是要依据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军工单位和民口单位发展特点和实际,统筹制定包含国防工业在内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政府和军队有关职能机构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分解和落实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军工和民口单位按照目标任务要求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活动,从而实现军民协同发展,推动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如图4所示。

2.管理统筹驱动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是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管理统筹驱动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破除军工民口相互分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职能,把军工和民口管理纳入国家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军民协调机制,实现军民规划、政策制度等有效对接和融通,统筹军民需求、项目下达、经费划拨等,推动军民科研生产各方面的深度渗透和良性互动,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图5所示。

3.主体衔接落实协调发展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军民融合发展各主体协调发力。主体衔接落实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和破除行业壁垒构建涵盖军工-民口-政府-社会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分工衔接协调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主体分工有效、运行规范有序、职能科学合理,做到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负责抓全面抓统筹,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构负责目标任务衔接,军工、民口单位有效履行军民科研生产任务,政府、军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相关管理工作,社会中介机构有效提供信息等服务,使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推动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如图6所示。

(三)提高军民开放程度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工和民用部门、国防科研生产和民用科研生产、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这就需要提高军民开放程度,对内破除国防工业军民分离制度壁垒,规范统一市场,拓宽开放范围;对外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13],深化对外合作和协商,在确保国防安全和装备技术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军贸产品结构,推进军贸转型升级,实现国内国外市场军民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图7所示。

1.破除军民分离制度性壁垒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存在军民分离制度性壁垒,主要集中在军民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和军民分割的市场制度上。破除军民二元结构制度壁垒,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利益藩篱,让制度相通、市场融通,从而实现国防工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通过诱致性制度设计,引导各类主体自觉接受、遵循、倡导军民融合理念与做法;通过强制性制度设计,打破军民融合发展的利益藩篱,畅通要素流动,降低融合成本,提升融合效率;通过采取统一标准、明晰产权、放松管制等方式开放军民市场边界,打通融通军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充分发挥军工民口优势,有效释放军民分工协作和竞争效应,从而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质量效益。

2.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快推进,各国国防工业发展正深度融入世界市场之中,国内外军民企业联系日益密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不断增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就是要依据国家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和布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密切国内外军民企业联系,深化国内外军民企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军民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军民产品生产分工和价值分配,用好用足国内国外军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合作双赢抢占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制高点,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四)优化军民要素配置

提升军民要素配置效率,是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优化军民要素配置,就是要通过军民生产资料共享、军民人才双向流动、军民平台共建共用、军民技术产品通用打破军民要素配置相互分离格局,推动军民要素合理高效流动和共享兼容,从而减少要素重复配置、闲置浪费等现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图8所示。

1.军民生产资料共享

军工生产和民用生产离不开一定的生产资料,主要包括土地、水、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厂房设备、实验场所、科研器材、基础设施等劳动资料。军民生产资料共享,就是要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跨越不同地区、产业、部门的军民一体动态资源信息库,对军民生产资料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使军民生产各主体获得较为全面和对称的生产资料信息,实现军民生产资料合理流动和充分共享,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质量。

2.军民人才双向流动

人才是第一资源,军民人才的双向流动和相互合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军民人才双向流动,就是要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牵引下,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特别是价值规律作用实现军工和民口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之间双向流动或交流,由此拓宽和发挥军民人才的分工协作效应,实现军民人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提升军民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质量。

3.军民平台共建共用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相关平台提供桥梁和纽带支撑,更好地为军工单位和民口单位的交流合作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军民平台共建共用,就是要通过军民“共建”相关平台,发挥军工和民用单位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军民平台建设的质量效率,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高效服务;通过军民相互“开放”平台,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篱,扩大平台的服务对象,使更多军工和民用单位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更好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和服务不到位等堵点问题,提高军民平台利用和服务效率,从而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质量。

4.军民技术产品通用

军工和民用领域科研生产活动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完成的,并最终形成一定的技术产品,包括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军民专用技术产品、可转化为军用的民用技术产品或可转化为民用的军用技术产品。军民技术产品通用,就是要通过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调整相关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军民通用技术产品比重,提高军民技术产品通用率,拓展技术产品在军民领域的应用范围,从而提高军民技术产品利用率,减少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等现象,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质量。

(五)暢通军民成果转化

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军工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成果都包含着军用成果和民用成果,主要有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军民成果、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军民成果、以服务形态存在的军民成果等。畅通军民成果双向转化,是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衡量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畅通军民成果转化,就是要通过军民标准通用化、军民技术两用化和军民产品互用化,促进军用和民用成果双向转化,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效益,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图9所示。

1.军民标准通用化

标准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防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军民成果双向转化水平。目前,我国不仅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水平低于国外某些发达国家和军事强国,而且军民标准通用化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军事强国,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标准相比,其影响力还有较大差距。军民标准通用化,就是要破除军民标准相互分离的二元结构,在瞄准世界一流标准加快提升我国军民标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军事强国实施军民标准化通用化的经验,建设高水准的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以此畅通军民成果双向转化渠道,提升军民科研生产水平和成果利用效率,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2.军民技术两用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防工业科技发展和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防工业研制生产水平。按照科技的军用和民用属性不同分类,主要有军用技术、民用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通常情况下,军用技术主要用于研制生产军品,民用技术主要用于研制生产民品,军民两用技术既可用于研制生产军民两用品,也可以研制生产用于军品或民品,因而畅通军民成果转化就需要提高技术的两用化水平。军民技术两用化,就是要在提高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或对军用民用技术进行两用化改造,为畅通军民成果转化提供必要技术手段,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3.军民产品互用化

军品和民品、军品生产和民品生产具有不同属性和要求。军品主要是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旨在增强国防军事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民品主要是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需求,旨在提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军品生产注重作战技术指标和环境适应性,并有保密要求;民品生产注重美观实用和市场竞争力,追求价廉物美。军品民品之间通常难以直接互用,因此畅通军民成果双向转化需要提高军品和民品的互用性。军民产品互用化,就是要通过同质化军民产品使用价值,特别是其中的分系统、配套件、零部件等使用价值,降低保密、标准和技术等门槛,从而降低军民产品转化难度和成本,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质量。

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据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机理,以实现全要素融合、多领域融合、高效益融合为基本目标,探索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總体上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市场需求牵引推进、军民企业协调推进、军工企业主导推进等。如图10所示。

(一)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指国家在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的统筹下,根据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规划、总体布局、重点任务,进行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目标、导向,制定激励、引导、规范、约束等相关制度,推进国防工业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垄断等缺点,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使军工单位难以解决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影响军民融合发展主体科学决策。此外,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军工单位还存在一定的趋利性,难以从全局和长远上实现军民融合高质高效发展。

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安排的“统”与“放”并重。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和制度等需要处理好“统”和“放”的关系,明确应该管哪些、管多少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宏观层面需制定翔实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微观层面需充分尊重军工民口相关主体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自主性,避免不必要的干涉,做好服务保障。二是制度和政策的激励引导和约束规范并重。既要充分尊重价值规律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维护和保障军工民口相关正当利益,又要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约束和规范相关主体行为,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秩序。三是补齐短板和做大做强并重。顶层设计既要补齐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短板,如制度壁垒、利益藩篱、科技瓶颈等,又要瞄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方向,在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占据科技和竞争制高点。

(二)市场需求牵引推进

市场需求牵引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指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瞄准军民产品市场需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引导军民企业广泛和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军民要素在军民企业和军民科研生产之间充分流动,实现军民资源高效配置,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质量效益。市场需求牵引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基于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市场机制具有产品选择功能、信息传导功能、收入分配功能、总量平衡功能、结构调节功能、联系功能、刺激功能和促进功能等,[14]这就需要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军民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活力,推进军民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市场需求牵引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尊重价值规律。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中,需要破除军民企业和科研生产中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壁障、政策阻碍、利益藩篱,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调节作用,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军民要素相互开放和流动。二是营造市场环境。加快构建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为军民企业平等提供项目衔接、需求发布、企业介绍等信息服务,着力解决军民科研生产中的信息不全面不对称问题;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着力营造公平竞争、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三是拓展市场范围。积极挖掘和用好用足国内国际军民资源和军民市场,通过寓军于民等方式打通军民融合发展赌点和痛点[15],努力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军民企业协调推进

军民企业协调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指军民企业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人才、经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平等协作、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军民科研生产的资源共享、生产兼容、市场互通、主体协同,促进军民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国防、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提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质量效益。军民企业协调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基于军民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协作效应。比如,在资源配置方面,军工企业可凭借军队立项和国家调配等较易获得核心类、稀缺类资源,民用企业则可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范围更广、品种更多的资源。

通过军民企业协调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协调推进军民之间精细化分工协作。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涵盖从资源分配、科技研发、产品生产到质量检测、市场营销、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军工单位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好,客观上需要军民企业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精细化分工。军民企业间分工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程度越高,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效率就会越高。二是协调研发军民两用产品。军民两用产品可有效兼顾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合作研发军民两用产品,需要推动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调整接轨,界定好知识产权归属关系,推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产业化。三是共建共享军民科研生产平台,使军民企业均能通过军民科研生产平台研制生产军品和民品,提升军民科研生产效率,提高军民融合发展质量。

(四)军工企业主导推进

军工企业主导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指以军工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导者和核心力量整合军民企业和军民科研生产力量,实现军民资源共享、推动军民生产兼容、促进军民市场互通、协调军民主体互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质量效益。军工企业主导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基于军工企业在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产品制造领域具有明显和突出的资源、技术、人才、政策优势和影响力。比如,在资源配置方面,军工企业可通过政府、军队赋予任务和立项等获得大量项目、资金、物质资源;在技术水平方面,军工企业承接军品研制生产任务,通常处于产业链高端,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在政策扶持方面,军工企业承接的主要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项目和任务,能获得更多国家特殊政策扶持;在影响力方面,军工企业是品质和信誉的象征,具有更强的市场影响力。

通过军工企业主导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军工企业整体素质。军民企业可通过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交叉持股、利益协同、优势互补;通过破产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提升军工企业发展素质。二是增强筑牢军工产业基础。重视发展同军工产业联系紧密的军民融合产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基础扎实、技术相通、产品相近的军民融合产业,通过发挥军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带动相关企业成长壮大,形成基础稳固的军民融合产业群。三是发挥民用企业补充作用。充分挖掘民用企业优势,引入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生产工艺先进的优势民企参与军工生产,以严格的质量要求和行业标准倒逼军民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应奎.新时代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75.

[2]石建勋.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7.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2).

[4]杜人淮,马会君.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J].观察与思考,2020(5):5-16.

[5]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共产党员,2021(8):4-7.

[6]本报评论员.领会精神担当使命[J].国防科技工业,2014(3):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38.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2).

[9]赵周贤,刘光明.新时代的理论思考: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63.

[10]杜人淮,郭玮.国防工业军民协同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实现机理和形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3-101.

[11]习近平.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J].网信军民融合,2018(3):11-12.

[12]杜人淮.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N].解放军报,2015-01-12(6).

[13]杜人淮,申月.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路径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3):115-123.

[14]卫兴华.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59-167.

[15]杜人淮.日本国防工业发展的寓军于民策略[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0(4):46-56.

Internal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Du Renhuai,Feng Ha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Shanghai 201602,China)

Abstract: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and forming an integrated 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and capability. Unlik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neral economic field,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has specific connotation,requirements,objectives and task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is to realize the all factors,multi field and high-efficiency military civilian deep integration by driv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ivil- military,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vil- military,improving the openness of civil- military,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civil- military elements,and smoo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vil- military achieve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ncludes top-level design,market demand,civil- military enterprises,and military enterprises.

Key words: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李祖杰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实验教学在军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不足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