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CARES理念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1-08-02马琳朱爱红
马琳 朱爱红
TOPCARES是东软教育集团创建出来的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是以“能力指标”所代表的“預期学习结果”集合来驱动课程内容、项目能力、教学方法等设计的教学模式。TOPCARES是8个一级能力指标首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在8个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32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之间按照逻辑包含顺序和重要度加以组织。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强调专业能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是东软三校“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办学理念的发展与延伸,体现了东软教育对学生的最高关注,即通过进一步发展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并通过学生未来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实践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也实现了学校的价值。
TOPCARES理念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强调学生为结果而学习,强调教学和学习过程互动和持续改进,强调培养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负责自我的学习、强调关注学生成长和专业能力提升。因此,TOPCARES秉持以下教育理念:(1)以学生成果为导向,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如何帮助、如何知道以及如何保障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2)课程设计由正向设计变为反向推导: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教学安排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学生由只是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执着探索者;(4)教学评价由质量监控变为持续改进,使教学质量管理形成PDCA闭环,实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一、TOPCARES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TOPCARES教育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对现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变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TOPCARES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TOPCARES理念的内涵,在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之前,我们应先明确几个问题:当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应该学到什么?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及路径让学生达到目标?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并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化、数字化考评?如何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达成程度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价?学习的效果如何?是否达成了培养方案中所设定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是否达到了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真是毕业生都达到了吗)?如果未达到,如何持续改进?
基于以上问题,TOPCARES理念下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四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及学习成果。在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制订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明确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把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效联系起来。
2.以学生成果为导向
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预期学生毕业时应达成的学习成果;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学生成果; 通过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评价等方式收集与产出相关的信息,与预期产出比较,在反映教学成效的同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以提高培养质量目标的达成度,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3.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
坚持全员、全方位育人,建立全校联动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增强质量意识及全员意识,落实教学质量责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质量文化。
4.坚持持续改进
通过实施全方位的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及反馈,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过程的运行管理,持续改进教学条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通过分析评价现状,查找目标差距,寻找改进方法,实施有效改进,确保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基于以上四个原则,以TOPCARES理念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以TOPCARES质量标准建设为核心,以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为抓手,以教学评价数据为基础,以培养目标达成度与培养目标的差距为反馈,并充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和PDCA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广东东软学院构建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价、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TOPCARES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TOPCARES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为确保TOPCARES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广东东软学院构建了由组织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质量标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教学调控系统组成的“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价、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1.组织保障系统
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畅运行,学校构建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成立由校长领导的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决策重大教学工作并审议重要教学文件。专门成立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学质量管理运行,开展人才培养过程的常态检测及各项评估工作,对教学质量管理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并制定改进方案,与教务部施行双轮驱动,使教学实施工作和教学质量监督保障工作互相促进。成立校院两级督导,依据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设立学生信息员,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二级学院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基层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本科教学质量的计划、落实、检查和保障工作。
以上组织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构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各主体间责任明确,分工合作,互相促进。
2.制度保障系统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围绕全面推进TOPCARES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质量基本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完整阐述了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框架。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估办法》《课程评估方案》《项目评估方案》《第三方外部考核实施办法》和《人才培养跟踪调查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及学习效果的监控与评价。修订了《教学检查工作工作实施办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方案》《课程考核质量检查方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评价方案》,强化常态质量监控和专项评估工作。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及有效性,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与考核,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修订了《学生评教工作实施办法》,落实教学效果评价从“评教”到“评学”的变革,从“教师教了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了什么”。
3.质量标准系统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按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研制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细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专业评估、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课程/项目评估、课堂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课程考核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在实际教学运行过程中,学校将按照发展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标准,实现教学工作质量有标准可依、教学评价有据可查,为TOPCARES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提供衡量依据。
4.质量监控系统
针对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到课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多渠道、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效果。以目标为导向,以质量标准为指引,对人才培养主要环节开展过程监控及质量评估与评价,以过程保结果,确保最终质量目标的达成。学校不断完善“五项评估、四个专题、三期检查、两个调查、一个评价”的质量评价与评估,实现对质量的全方位评价。一是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项目/活动建设及专业的评估工作,评价培养目标达成度、课程/项目的目标达成度等;二是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材料(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等四个专题开展检查、评价,加强对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三是在学期初、中、末开展定期教学检查,不同教学工作阶段特点,有侧重地开展教学检查;四是引入第三方外部专家调查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工作,重视企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评价及认可度;五是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建立与TOPCARE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5.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
建立信息收集及实时反馈机制,针对利益相关者开展校内、校外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注重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和反馈,建立了教学监控系统,实现教学
质量信息监测常态化和信息的有效利用。通过广泛收集日常教学信息、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撰写年度质量报告,以及教学检查、听课、专项评估、学生信息员、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第三方外部考核、企业行业用人单位评价等,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及反馈机制,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教学质量信息研究,全面分析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顶层对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教师培训与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6.教学调控系统
完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共性问题的研究,找准整改重点,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对于长期存在、反复发生的问题,提出长效解决方案,加强整改督查,限期解决。通过信息反馈与改进,从学校政策、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角度开展教学调控,最终形成能够持续改进提高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系统,促进质量自觉和质量自律。
三、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所在,更是学校办学的最高宗旨。目前基于TOPCARES理念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仍在探索与实践中,三线联动的运行模式尚未健全,如何保证TOPCARES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和保障的有效度,如何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度”仍任重道远。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教学改革为契机,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各主體质量意识,不断探寻、完善相关制度,在实践中落实相关策略,不断优化和调整相关机制,以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涛.探索构建一体化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7):41-43.
[2]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23-29.
[3]华尔天,高云,吴向明.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64-68.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