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支架高效训练学生复述能力
2021-08-02岳项
岳项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一体化教学的编排,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重在从精读课文中理解内容、实践练习,继而提炼出相应的阅读方法,然后利用单元中略读课文的平台,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性运用,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小学统编版教材三下《方帽子店》一文,就是典型的略读课文,所在单元以“复述”为训练要点,教师要紧扣从单元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搭建支架,将复述的训练落到实处。
一、统整把握,在梳理情节中构建整体板块
叙事性文本有鲜明的故事情节,复述就要以具体的情节作为抓手。因此,对于一些情节相对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借助于鲜明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内在结构。
这篇课文中,编者编选了一幅重要的插图,与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相关,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对这幅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从导入的预习检查入手,鼓励学生说說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知晓故事主要讲述了怎样的内容。整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要让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整个故事的内容,其实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性地实践和梳理,引导学生在整体性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将插图切割成为三幅图片,并进行语言概括:图片1:一开始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因为主人一直都认为只有方帽子才是最好的;图片2:小孩子其实并不喜欢方帽子店,他们对于形状各异、漂亮多彩的帽子更喜欢;图片3: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圆帽子店,卖的帽子各式各样,戴起来也很舒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根据故事给整幅画绘制一个图片4:方帽子店从此在市面上消失了,成为了古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紧扣图片的内容,相机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依循着故事发展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等板块结构,尝试着将故事的内容串联起来复述。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和整合教材中的插图,使原本静态化的认知呈现,展现出可视化的动态信息,板块化构建主要内容,以情节主线来梳理脉络,从而迁移运用好示意图复述的方法,提升学生复述能力。
二、聚焦提示,在方法引领下确定训练要点
统编版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设置了导读提示,具有鲜明的导学效能。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精准地解读课文内容,并将所积累的方法付诸实践,真正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比如这篇课文的导读提示:学生要能够紧扣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和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此时,教师就先引导学生从单元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复述课文并不是一字不落地背诵课文,而是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大体意思讲述出来。这一点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实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对于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常常会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因此,教师就鼓励学生紧扣导读提示的内容,积极尝试运用做记号、自主性练习复述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复述在略读课文中真正落实到位。可见,统编版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导读提示,就如同是阅读略读课文的敲门砖,重在帮助我们明确目标、把握方法,教师要能紧紧把握提示中的纲领性内容,充分凸显其促进性作用,然后聚焦于单元的训练重点,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三、依托策略,在个性表达中强化语言实践
统编版教材之所以划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要给予学生丰富的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为此,统编版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就不应该与精读课文运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而应该着力于突出一个“略”字,避免教师在课堂中精雕细琢,避免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亦步亦趋,而需要将更多学习的权利和自主性空间,全部交还给学生。
比如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很多学生都描述了人们戴方帽子的不便之处,比如毒辣的太阳下就无法遮住阳光,下雨天即使戴着帽子也是满脸水,跑步时戴着方帽子容易摔跟头……这些正是很多学生对课文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复述:其一,增加,即激活学生的想象意识,将人物的言行进行拓展性、补充性完善;其二,删减,即对一些相对次要的情节,引导学生尝试以一句话的方式加以概括,做到保留核心信息,以简洁的语言来呈现;其三,就是转换叙述的视角和人称,比如店主人的话,就可以通过转述的方式呈现,复述时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以便听众能够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复述,需要以学生理解与内化为基础,然后再进行拓展和倾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化的体验中展开个性化阅读,并在积极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抽丝剥茧,步步为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能够通过增加、删减、调整等不同方法,将课文复述落实到位。
四、巩固运用,在拓展资源中丰富阅读资源
统编版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主要承担了学习方法的实践运用功能。同时教师需要建构大语文观的视角,能够及时关注文本内容的真实体验,形成自己更独特、更深层的意蕴,激发学生内在表达兴趣的同时,能够为习得的方法创造更为丰富、广阔的实践空间,最终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
统编版教材编者在这个单元的篇章页中就提出: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的确,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当他们听到一些有意思、好玩的事情之后,更多的是哗然一笑,有的直接是单纯地跟风,为什么会笑,这些笑背后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为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复述时,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工具性的训练层面上,而要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梳理文本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从导读提示中的内容入手,“那些让你觉得意想不到的内容,有没有给予你一丝丝的启发呢?”很多学生都从改变这一角度出发,认为新的生活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创新和改变;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原地踏步,也需要改变;一个人和社会,如果不懂得改变,就会变成古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之后,教师再相机进行点拨和引导,从作者的创作目的出发,作者施雁冰究竟要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提醒孩子们什么呢?为此,教师还可以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在课后再读读作者施雁冰的其他书本,比如较为经典的有《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巩固的策略,来复述这个故事。
纵观整个板块,教师引导学生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在存异的过程中寻求相同,从而使复述方法得到进一步实践和运用,让学生感知方法、习得方法、巩固方法,直至达成运用方法的效果。总而言之,复述是学生语文关键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文本内容、具体学情和导读提示入手,在丰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将复述要求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