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2021-08-02刘晓静
刘晓静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讲出了治学的根本之道。对于小升初学生而言,初中语文学习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有些学生语文学习不得其法。其实初中学习语文的方法就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中。
一、與小学相比,初中语文有哪些变化?
1.阅读文章难度增大
我们以记叙文阅读为例。小学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中学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阅读叙事性作品时,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在语言的学习积累上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在情感体验方面也有所强化和提升。
2.古诗文增多
小学阶段文言文较少,课标对于文言文的要求比较浅显,只需达到积累背诵这一层次,可是到了初中,古诗文的比重占到教材的30%左右。古诗文阅读是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难度从积累到理解到运用,甚至是评价鉴赏的层面。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强化了古诗文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文言诗文,加深文化底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作文要求提高
小学写作课程标准偏重于简单的记叙文及想象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分段清楚、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而初中写作课程标准则侧重表达自己的感受、多角度观察表现生活,在独立构思写作、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运用联想和想象、主旨明确、内容具体、运用不同表达方式、文从字顺等方面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换言之,优秀作文的标准是立意要深、选材要新、结构要巧、语言要美、字迹要清。
4.阅读水平量化标准提高
对于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要会浏览,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要求学生学会阅读诗歌、叙事性和说明性文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古诗文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二、小升初学生如何适应中学语文学习
1.博学
语文学科讲的博学主要指海纳百川,博览群书。
读书有热度。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博趣”的语文教学尤其倡导博览群书,还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和约会名著、唐诗宋词欣赏、影视文学欣赏、戏剧班表演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广泛涉猎。学校在每个班都设置图书角,配备了不同种类的书。除学校外,家里也应营造出书香氛围。
读书有广度。中学阶段,学生要尽可能广泛阅读,读书的量上去了,眼界自然就开阔了。教师教学时是不仅仅教单篇课文,而是配合单元主题补充大量文章。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整合教材,补充同一作者的其他诗文,或其他作者同一主题的诗文进行专题教学。如学习初中第一课《春》,可以找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来读,也可以找写四季美景的其他散文来读。读多了,学生就会发现这些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都是作者对生活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景物特征,再用生动形象的语句表现出来。
整本书的阅读更是多多益善。初中阶段不仅要读完必读的12部名著,还要读教师每学期推荐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以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课本剧、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展示读书成果。
读书有深度。我们强调的读书不仅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提升。学校的精讲课本都是深度阅读,仔细品味文章中的字、词、句妙在何处,学生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圈点,就是阅读时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种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批注,批语注释。“批”指批语,主要反映自己的看法、思想感悟和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注”指注解,如字音、词义、作家作品介绍、内容出处等。深入阅读时用圈点批注读书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以后复习、巩固。
2.审问、慎思、明辨
审问是指有所疑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问过以后通过自己的仔细思考、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慎思。明辩则意味判定真伪,去伪存真。审问、慎思、明辨恰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提升思维能力听起来很抽象,学生怎样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呢?预习新课时,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课上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知道许多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课后复习也并非课上知识的简单再现。我们的教材课后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思考探究,针对文章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等重难点设问:一部分是积累拓展,重在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与文本之外建立起广泛联系。这两部分两个层次思维渐进,课内课外拓展资源,学生要积极思考、举一反三,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3.笃行
笃行是要努力实践,使听、说、读、写落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学校一直秉持着“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
其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可以从优秀栏目《朗读者》中学人文关怀,从《探索时代》中学会展开科学幻想,从《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日益便捷的生活中感受到国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学生要想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就要把“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贯穿在初中语文学习的一日常规中。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