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取向的作文“学教评”一体化初探
2021-08-02梁珍花
梁珍花
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现状的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眼于学情需求,突出助学取向,从服务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对“助学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旨在有效实现作文教学“学教评”一体化,以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效能。下面以“提醒”话题作文写前指导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施策略。
一、制作问卷开展学情调查
近几年,广东中考语文作文题型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较少出现话题作文。面对此种作文考查现状,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淡化话题作文训练,导致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偏低,不能在中考中灵活应对各类作文的考查,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笔者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区中考作文复习训练序列的安排,设计了一次以“提醒”为话题和板块结构为技法的作文训练。课前,为了精准把握学情,教师从“话题作文概念的理解”“话题作文审题的能力”“话题作文拟题的技巧”“话题作文的习作次数”“话题作文的写作水平”“板块结构作文的类型”“板块结构作文的特点”“板块结构作文的写作技巧”“板块结构作文的写作水平”“板块结构作文的习作次数”等几个方面设计题目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表,对教学班的学生展开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此前没有写过话题作文,对话题作文其他几项的调查数据都偏低;在作文中曾运用过板块结构的学生有38%,但教师进行具体指导的次数很少,所以学生板块结构作文的写作水平并不理想。
二、基于学情设计学习环节
从学生真实需求的学情视角出发,教师将本节写前指导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1.学习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2.学习板块结构的组材方式;3.能用评价量表自我评价,促进学习。为达成上述目标,教师设计的学习环节为“引出话题—审准话题—拟好题目—板块构思”,其中包括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审准话题作文的方法、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板块结构的主要类型、板块结构的具体特点,运用所拟题目和板块结构完成构思、列出提纲等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实例、分析归类、明确特点、总结技法、学以致用、课堂评价等环节,由浅入深、由知识理解到技能培养,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实施教学,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搭建支架推进学习活动
搭建“支架”,對写作教学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写作教学有效推进的稳固扶手,是学生写作实践活动的重要帮手,是写作能力发展的有力推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借助支架的功能辅助写作,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出示近两年中考典型的话题作文真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话题作文的概念及特点是第一个支架。接着,自然引入“提醒”这一话题,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什么是提醒、是谁提醒、提醒什么、怎样提醒、提醒的结果如何等方面发散思维、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确要求、审准话题是第二个支架。在学习话题作文的各类拟题方法和特点作用后,让学生参照评价量表,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灵活运用拟题方法,拟出恰当、出彩的题目是第三个支架。引导学生明确板块结构的概念、类型、结构后,让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前面所拟题目,完成作文构思,列出作文提纲是第四个支架。课堂结束时,再次展示两个评价量表的整合版,并要求学生对照评价量表,根据作文题目和要求,从自己拟定的标题中任选一个,运用板块结构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是第五个支架。五个支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一个个支架的助推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
四、运用量表评价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量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和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确定教学方向、指引教学行为、衡量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评价量表推进、评价课堂活动,很好地发挥了评价量表“定向、定级、定标”的作用,体现了服务于学生“学”的教学思想。
课堂中在进行话题作文拟题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出示了第一份评价量表(附表1),引导学生自评等级,因为此前学生没有学习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自评为一级水平,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拟题方法,既激发学生积极性又提高学习效果。当进行板块结构学习活动时,我用板块结构的评价量表(附表2)让学生自测初始水平,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课堂将要结束时,我第三次展示了上述两份量表的整合版,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在学后自评中体验到当堂升级的快乐,激发进一步投入到后续写作活动的热情,为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提供了写作方向和评价依据。
作文教学中,从学、教、评三个维度入手,对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学情出发,对“助学型”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作文教学“学教评”一体化,促进中学作文教学工作的多元化,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