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2021-08-02王荣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教学资源

【摘 要】校史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校史资源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将校史资源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能创设鲜活而独特的课堂情境,从而加强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体验。本文探究相关策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史资源;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5-0056-03

【作者简介】王荣,浙江省台州市三梅中学(浙江台州,318000)教师,一级教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诸素养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培育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关键。校史是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存在交叉,涉及教育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1]校史资源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校友事迹、校训精神、建筑文物等等,蕴含着丰富活泼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由此可见,校史资源是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拓展,更是落实“以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整合和运用校史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创设亲切而独特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加强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结合三梅中学校史资源,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探索。

一、依托校史影像,激发家国共鸣

信息技术以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历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在执教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同)中《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笔者将三梅中学37年来创建发展的照片制作成微视频《新梅绽放》,以此进行导入。校园变化与城市发展的照片交替呈现,配合富有感染力的校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烘托了历史学习的浓厚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网络校史馆中的校史微纪录片展现情境。

1980年,赵连城得到了平反,他的身上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生机,他加入政协参政议政、兴办教育。赵连城先生晚年在回忆那段历史时说:“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我60年代办学梦想复燃,决心以办教育来为椒江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选自三梅中学校史档案)

教师结合微纪录片提问,赵连城先生的“办学梦想”为何能“复燃”? 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赵连城等人提供了回报社会和兴办教育的时代条件,他们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的发展命运休戚相关,进而感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追问,“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此问题既帮助学生梳理改革开放后国家社会的变化,还能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帮助学生建构历史解释,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借助影像创设教学情境,校史资源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校史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走近校史人物,深化家国认同

历史,是“人”的历史;家国情怀,是“人”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精选并适时引用一些校史人物事迹,会让历史教育更鲜活、更走心。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笔者展示了一则史料:

1949年4月初,中共地下党员徐德同志通过商会与赵连城接上头,希望他能帮忙负责筹款补给军需。赵连城既欣喜又激动,并秘密地动员其他人一起筹款。此后赵连城率众满腔热情地筹备了第一批大米50石给解放军送去。6月25日,海门正式解放。(选自三梅中学校史档案)

笔者提问,赵连城当时为什么“欣喜又激动”呢?学生回答:“因为能帮助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光荣的任务。”笔者继续追问,赵连城率众积极为解放军筹款运粮,这其实反映了影响解放战争结果的什么因素?学生进而联想到是“民心”。此环节引导学生从赵连城率众帮助台州海门解放的家乡历史,明白人民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历史课堂穿插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神入”历史情境,激发想象,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在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课讲到“三大改造”时,笔者穿插了担任同康酿造厂厂长的赵连城带头申请企业公私合营的历史故事。当时同康酿造厂的资产占海门(椒江)工厂企业总资产的60.1%,这一行为马上带动了本地整个工商界。赵连城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展现了大局意识和爱国情怀。

历史课上学生走近校史人物,感受他们爱乡爱国的真挚情感,拉近了历史的时空距离,深化了学生的家国认同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开发校本课程,渗透家国之情

每一所学校都有一部校史,每一部校史都蕴含着独特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展校史教育,我校开发并开设了《新梅·怀雅》校本课程。在 “創校篇”中,教师通过介绍三梅中学的名称由来和沈炳麟先生的公益事业,解读本校“求实勤奋、爱乡爱国”的校史精神。当学生得知沈炳麟先生除了筹建三梅中学外,在全国捐助的项目多达1700个,慈善钱物高达2.7亿元时,无不钦佩沈先生的奉献精神。但在获知沈炳麟先生的企业只有百人规模以及居住房子只有80平方米后,学生都震惊了,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学生分享的学习感悟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一个人真正的家国情怀是不论贫富和地位的,应时刻都保持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沈炳麟先生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

在“乡贤篇”中收录了三梅中学建校与发展过程中本地社会贤达积极参与的事迹。如学校首届董事长是“兴同康,建三校”的赵连城先生,他满腔热情地投入三梅中学筹建过程中,不顾年老,为工程四处奔波,且不收取一分工资,其身上彰显着强烈的家国之情和真正的育才之德。还有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台州教育事业的陶良能老师和创建台州民华肥皂厂、组建海门化工厂(现台州海正集团)的周雁飞先生等等。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先生们在建校过程中所展现的孜孜不倦育人才、汇智聚财为家乡的感人事迹,无不激励着三梅学子长大成为爱乡爱国、回报社会的有用之人。开发校史类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认知校史文化,感悟校史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设计探究活动,传承家国情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在《发现身边的校史》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口述史研究。学生自主选择不同主题的校史小课题,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积极走访老教师、拜访长辈,收集校史口述资料。完成研究后,各小组以PPT、海报或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成果展示。例如,某小组成员聆听了教师讲述的沈炳麟先生来校考察的激动场景和20世纪80年代初艰苦建校的过程后,创作了校史连环漫画,在师生中获得了热烈反响。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笔者还设计了以“手写校史”为主题的学习拓展活动。恰逢三梅中学进行新校址搬迁,学生对“手写校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采用编年体或纪传体形式来撰写学校发展的时代背景、人物和事件。学生通过时代变迁视角记录学校和校友的发展历程,借此亲身感悟个人、学校的发展与家乡、国家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每个学生都是校史的书写者和传承者,通过口述校史研究和“手写校史”活动,激发学生发现身边的校史,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青年学子不断涵养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家乡发展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曹青.校史研究与学校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3):33-35,63.

[2]张英勇.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家国情怀[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5):85-86,116.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1.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