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大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及相关影像学观察
2021-08-02管志伟史伟杰高西波李钦峰
管志伟,史伟杰,高西波,李钦峰
(1.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400;2.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 300380;)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一种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好发于婴幼儿,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但生后即有的病例鲜有报道。我科最近诊断1例先天性巨大JXG病例,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1个月。因生后发现面部肿物于2018年2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生后发现左侧面颊眼周单发豌豆大小棕黄色肿块,表面少许鳞屑、结痂,无红肿热痛等自觉症状。初步考虑组织细胞增多症?表皮发育不良?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睡眠及二便正常,无视力障碍、无发热、无多饮多尿等。父母体健,母亲否认接触毒物及放射性物质史,否认孕期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用药史。患儿家属拒绝相关检查,未予治疗,肿物进行性增大,3个月后再次就诊。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颊单发棕黄色斑块,椭圆形,隆起于皮面,约3×4 cm2,表面薄层鳞屑,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见图1,Darier征阴性,无紫癜、瘀斑、水疱、糜烂、溃疡及结痂,黏膜未见异常。
图1 JXG患儿临床图片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各项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表皮变薄,棘层海绵水肿,见图2,基底细胞环显示不清,真皮乳头内弥漫大量中等折光颗粒浸润及中等量高折光团块浸润,见图3。
图2、3 JXG患儿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
皮肤镜下橘红色背景,中央呈暗黄色均质样无结构区,网格状黄褐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可见灶性鳞屑附着及血痂,边界清楚,点状、线状血管扩张,皮肤纹理显示不清,见图4。皮肤B超示表皮变薄,表皮连续未见明显隆起,病变主要累及真皮及皮下,瘤体处可见低回声影,内部可见团块状强回声影,瘤体周边除上方外呈均匀强回声,瘤体呈囊实性,包膜完整,内未见血流信号,见图5。
图4 JXG患儿皮肤镜图像
图5 JXG患儿皮肤B超图像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网蓝状角层,表皮变薄,上皮脚消失,真皮内弥漫分布组织细胞及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见图6、7。免疫组化提示:CD68(+),见图 8,CD163(+),见图 9,CD1a 表皮内散在(+),S100 少(+),MPO(-),LCA 散在(+)。病理诊断:考虑JXG。
图6、7 JXG患儿皮损组织病理像
图8、9 JXG患儿皮损免疫病理像(EnVision法)
随访及治疗:本病有自限性,未予治疗,半年后随访,肿物未见明显变化,再次行病理活检。
第2次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弥漫分布组织细胞浸润及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浸润,Touton巨细胞散在分布,见图 10、11。免疫组化提示:CD68(+),CD163(+)。病理诊断:符合JXG。
图10、11 JXG患儿皮损组织病理像
根据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JXG。
2 讨论
JXG多发于婴幼儿、儿童,出生即有鲜有报道。有文献指出,约5.88%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约28.43%的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约72.06%于5岁以内发病[1]。仅发生在皮肤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呈淡红色或黄红色,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高出皮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常于2~6岁自然消退。但婴幼儿的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需要靠RCM、皮肤镜、皮肤B超等相关无创性辅助检查帮助筛查,防止漏诊,进一步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帮助确诊。
RCM、皮肤镜、皮肤B超是近年来皮肤科发展起来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各种色素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皮肤肿物的诊断,可显著提高肉眼诊断的准确性。本例患儿皮肤镜表现为橘红色背景,中央呈暗黄色均质样无结构区,与文献报道“落日征”相似。文献报道,“落日征”是JXG最具特色的皮肤镜表现,在早期和成熟期皮损中常见,对应组织病理上的泡沫细胞,随着泡沫细胞转化为黄瘤样细胞,“云状”黄色区域或暗黄色小球逐渐明显。而无黄色小球的皮损组织病理提示为早期,几乎无Touton巨细胞浸润,更多的是单一形态的组织细胞浸润[2]。本例患儿RCM下表现:表皮变薄,棘层海绵水肿,基底细胞环显示不清,真皮乳头内弥漫大量中等折光颗粒浸润及中等量高折光团块浸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表皮变薄,上皮脚消失,真皮内弥漫分布组织细胞及散在淋巴细胞浸润相一致。RCM下的中高折光颗粒弥漫分布对应的是病理组织像中的组织细胞。文献报道,JXG RCM表现为真皮浅层充满大量圆形、椭圆形中等度折光、均质结构,证实为病理组织像里胞质丰富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3]。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早期JXG皮损中可见大量组织细胞伴少量淋巴样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Touton巨细胞和泡沫细胞少见或无。成熟期幼年黄色肉芽肿皮损中,可见组织细胞、泡沫细胞、Touton巨细胞,是本病的特征表现。陈旧性损害皮损中,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化[4]。本例患儿皮损出生即有,皮损进行性增大,初次病理表现可见弥漫性分布组织细胞,未见Touton巨细胞,考虑与皮损时间短,早期JXG有关;半年后再次行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散在Touton巨细胞,符合成熟期JXG改变。目前,有关JXG皮肤B超表现的报道较少,今后仍需搜集本病例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无创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临床上,JXG鉴别诊断主要包括:①结节性色素性荨麻疹:皮疹为圆形至卵圆形红棕色斑疹、丘疹和斑块,弥漫分布于全身,颜面和掌跖少见,Darier征(+),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肥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CD117(+)。②黄瘤病:发生于婴幼儿、儿童的黄瘤病多与家族遗传有关,常伴有脂质代谢异常,临床上可检测到相关的血脂或脂蛋白指标异常[5]。本例患儿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均无异常,家族史阴性,不符合此病表现。此外,需与其他非朗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如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真皮上、中部组织细胞浸润,多数组织细胞胞核多形,呈不规则形,染色质罕见,胞质少,有时呈毛玻璃状。结合本例患儿病理表现,最终诊断为JXG。也有文献报道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与JXG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最终依靠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鉴别,但有时其二者之间临床、病理相似,并可出现并发或相互转化现象。
综上,笔者认为RCM、皮肤镜、皮肤B超在幼年黄色肉芽肿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疾病发展,也可以帮助选择准确病变位置,提高活检准确度。但目前观察例数较少,仍需收集大量临床病例,进一步积累资料、总结规律。当然,组织病理学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但作为有创性检查,家属接受程度低,可操作性差,今后争取通过RCM、皮肤镜、皮肤B超等无创性检查,作为初筛幼年黄色肉芽肿的检查手段,降低漏诊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