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羟氯喹外用贝复新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53例疗效观察
2021-08-02杨康李瑾尹利莎刘惠惠孙萍萍
杨康 ,李瑾 ,尹利莎 ,刘惠惠 ,孙萍萍
(山东烟台芝罘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激素的使用在皮肤疾病治疗中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随着外用激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导致大量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产生,从皮肤科就诊群体看,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面部顽固红斑丘疹、脓疱及瘙痒干燥等临床症状,对患者容貌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口服羟氯喹外用贝复济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3例患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均来自我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门诊就诊者,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病程2~6个月,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潮红、干燥、瘙痒、脓疱,对冷热刺激及紫外线敏感。采用随机数字将入组的53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之间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①面部使用激素制剂>1个月;②停用激素2~10 d原有皮损加重;③主观症状有皮肤灼热、瘙痒、疼痛、紧张感;④客观症状有红斑或潮红、脱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表皮萎缩等,诊断激素依赖性皮炎必须具备①条和②条。加上③或④条中的1条或2条。有知情同意及愿意接受羟氯喹等治疗且遵守治疗方案,无IPL治疗禁忌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均正常,眼部检查无异常,治疗期间每个月复查眼底。
排除标准:①系统使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②有光敏性皮肤病;③近1个月有暴晒史;④1个月内口服光敏剂;⑤对硫酸羟氯喹过敏者;⑥妊娠或者有孕育倾向、哺乳期女性;⑦既往有肝肾、糖尿病、血液系统及视网膜病变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23例,口服羟氯喹0.1g/次,2次/d(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外用贝复新(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190704)2次/d。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国科医人王者之心(M22)IPL治疗仪,采用蓝宝石接触冷却。根据炎性皮疹特色、肤色、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节,选用560 nm、590 nm、640 nm滤光片,双脉冲或三脉冲,可选脉宽3.0~8.0 ms,脉冲延迟时间20~30 ms,能量密度10~20 mJ/cm2。术前洁面后全脸涂抹厚层4℃专用冷凝胶,先在耳前试验性打1~2个光斑,根据局部皮肤的的反应和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能量密度,进行皮损部位治疗。治疗后,患者冷水洗去冷凝胶,全脸用冰袋冷敷15 min,后续治疗调整治疗参数每次增加1~2 mJ/cm2,每3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共12周,2组均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行眼科检查。
1.3 疗效判断[2]疗效评价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症状评分:主观症状:灼热、瘙痒、疼痛、干皱感、紧胀感;分别按无、轻、中、重计为0~3分;客观体征:水肿型红斑、丘疹脓疱、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分别按照无、轻、中、重计为0~4分(其中丘疹、脓疱的计数按无、<10、10~20、21~40、>40个计为0~4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疗效指数60%~89%;好转为疗效指数20%~59%;无效为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有效率比较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联合用药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43.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组方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比较 例(%)
2.2 疗效 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总评分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试验组中水肿性红斑、丘疹脓疱、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表2 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s)
注:a: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t=0.14,P>0.05。b:试验组治疗前后对比,t=17.9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t=13.45,P<0.05。c: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t=3.63,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0 14.30±3.06 3.05±1.56b对照组 23 14.19±2.54a 4.89±2.13bc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体征评分变化情况 例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瘢痕、炎性反应后色素沉着等明显不良反应,部分出现局部轻度发红,为IPL治疗后正常反应,试验组1例治疗10周后出现转氨酶偏高,未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正常,出现1例丘疹、脓疱加重,考虑为强脉冲引起的一过性痤疮,给予清痘治疗,未加服药物,再次治疗降低能量,丘疹脓疱逐渐消退,出现4例轻微恶心,未终止治疗,对照组出现4例不同程度的嗜睡,2组患者均每个月复查眼底,无异常发现,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局部皮质类固醇能迅速缓解几乎所有炎症性皮肤病的症状,有强大的抗炎及抗增殖作用,一直是治疗某一类皮肤病的良药,然而,由于患者在没有皮肤科医生处方下很容易获得含有激素的复合制剂,更有某些中药验方及微商面膜成为激素重灾区,患者误用或者滥用的比率逐步上升,最终导致产生不良反应、对激素依赖或激素撤退时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例如类固醇酒渣鼻、玫瑰痤疮、多毛症、蠕形虫病、类固醇瘾、红脸综合症等。红脸综合征[3]是指长期使用后,任何试图停止在面部使用激素的情况,会导致反弹性红斑、灼伤和面部剥落。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这种反应更多地发生皮肤薄嫩及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
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因为激素对皮肤物理屏障的破坏,使皮肤变薄和皮肤萎缩[4](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导致抵抗能力破坏,此外对微生物屏障的破坏,很容易发生金葡菌感染[5],所以出现炎性丘疹和脓疱,类似痤疮样改变,另外对皮肤免疫屏障的破坏[6],带来很多炎性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从血管渗透到组织中,真皮血管容易扩张,进入到组织的趋化因子会趋化更多炎性细胞到达皮损肌肤,导致激惹辣椒素受体,对温度和神经末梢敏感,释放血管活性肠肽,促进组胺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本试验采用羟氯喹外用贝复新联合IPL方案,正是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致病重要环节进行干预的考虑,硫酸羟氯喹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疟药,因其有抗炎、抑制免疫、抗光敏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因为担心羟氯喹的视网膜不良反应在限制了在临床上的使用,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机制不清,可能与其抑制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炎性反应有关[7],贝复新有促进屏障及创面愈合功能,恢复皮肤正常生理屏障,低能量的IPL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考虑与有效增加表皮与真皮皮肤厚度[8],减少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真皮胶原纤维密度有关,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笔者设计该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该临床试验选择样本数偏小,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