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2021-08-02陕西省南郑区农机推广与安全监理中心陆会茹
○陕西省南郑区农机推广与安全监理中心 陆会茹 刘 云
陕西省南郑区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6.3万亩。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能力,南郑区农机推广中心扎实开展了2020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项目完成情况
1.确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在全区范围内遴选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考虑示范片应具备集中连片、平川丘陵兼顾、交通便捷、机械装备程度、水稻种植积极性、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带动能力等条件,最终建立了12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示范片分布在牟家坝镇、协税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青树镇、阳春镇。示范片主要依托牟家坝华军、海子坝、憧憬、长林、和平、富民、汉新、金飞阳、联丰、东风、裕丰、馨园12个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12000亩。
2.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在示范片内集成运用育、耕、种、管、收、秸秆处理、粮食烘干等生产环节农机化技术,开展机插育秧、耕整地、机插秧(机直播)、植保、机收、秸秆处理、烘干等各环节机械化作业。
(1)育秧播种环节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播种,一次性完成“铺床土→洒水→播种→覆土”四道工序。每亩大田准备22~28个硬盘,育秧盘铺放营养土厚度为2~2.5cm左右,表面平整,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播后覆土厚度为0.3~0.5cm,以不见芽谷为宜。
(2)耕整地环节采用水田打浆机、激光平地机、灭茬机械和旋耕整地机械对田块进行平整,并严格按照机插秧大田耕整的“足、平、净、烂、实”的标准进行耕整。
(3)种植环节主要选择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叶龄5叶左右,苗高18~25cm。行距30cm、株距12~16cm,穴苗数4~6苗左右。薄水浅插,水层深度1~2cm,不漂不倒,一般以入泥0.5~1.0cm为宜。辅以水稻精量直播机和无人机进行水稻机直播。
(4)植保环节示范片分别委托南郑区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南郑区联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根据秧苗生长状态和天时,对示范片进行了三次病虫草害无人机农药植保作业。每作业一亩收费10元。
(5)收获和秸秆处理环节采用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器收割时对秸秆粉碎还田。
(6)烘干环节全部采用循环式粮食烘干机械(一组15~20t)进行烘干,粮食水分由25%降低到12%左右,保证粮食的正常存储和大米品质。
3.机插秧与机直播对比试验在青树镇沙河村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了50亩的试验对比田,进行长势监测和数据收集。从试验结果来看:水稻机插秧节工省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保障农时季节,能保证插值密度,移栽后返青快,抗倒性好,其适应性比较广。水稻机械化直播不需要育秧和机插,直接将稻种直播在大田里,生产效率比机插秧高,更省工省力省钱。进行了机收实测产,机直播比机插秧亩增产10~20kg。但水稻机直播适宜冬闲空茬田和蔬菜早茬田,一般在水稻播种后会出现2~3个杂草萌发高峰,因此在关键时间节点采取两防一除化学防除草措施是确保机直播水稻生产成功的一大关键。两项技术可以互补,特别是针对茬口晚、杂草多的田块,或者是播种阶段遇到连续的阴雨等情况下,机插秧还是比较适宜的。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比较适用于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农业经营组织采用,作为破解目前劳动力日渐短缺、无人种田困局的一项技术选择,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4.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程机械化示范片保证了水稻生产耕、种、收、秸秆处理、烘干等综合机械化水平全部达到98%以上。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农机中心主任任组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为成员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技术小组;技术实施小组成员深入示范点技术指导,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和技术支撑。
2.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加大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在示范点组织开展关键环节技术培训10场次,培训农机技术操作人员、农民群众800人次。为解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育秧环节瓶颈难题,主任张永寿携技术人员赴湖北省钟祥市、天门市实地参观和考察学习了水稻机插育秧基地生产发展情况及育秧技术模式。2020年4月9日,在南郑区组织的全市机械化育秧暨机械化直播技术培训观摩会上,如东县机械化育秧专家对与会的80余名农机服务合作社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进行了机械化育秧现场培训,5月10日,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会在南郑区召开。市农机管理站全体人员、各县区农机站负责同志和相关专家及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现场会。现场会上农机、农艺专家分别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直播、水田耕整以及无人机直播、植保技术等进行了现场讲解和作业演示。
3.加强技术指导成立了由农机、农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在水稻生产的各个工艺流程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制订了技术方案,确定了工艺路线,推广了技术模式。侧重加大了对水稻机插秧、植保和烘干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农机化技术转化水平。
4.加大政策扶持项目资金采购的育秧硬盘、播种机、叠盘机等全部投放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做示范性免费使用。在农业、农机重点建设项目上优先安排示范片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同时,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上优先安排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指导。
5.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必须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区农机中心与农技、种子部门单位协调一致,由农机中心负责机具示范推广、培训和维修,由农技中心搞好品种选配、施肥、除草等技术指导,由种子管理站负责品种选择,使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达到了更好效果。
6.强化示范带动及时总结项目建设成果和经验,收集整理能完整记录项目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的图像、影像、文字等资料,加强示范片建设的宣传推广,展示工作成果,进一步发挥示范片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示范片建设成效
1.经济效益节本增效明显。一是秧田、育秧准备期间的用工、物资等投资成本,机插秧亩均97.71元,人工插秧亩均179.65元,机插秧较人工插秧亩均节省投资81.94元。二是大田插秧费用。人工插秧2人一天插1亩,人均工资150元/天,则亩均支付人工插秧费300元。乘坐式6行插秧机每天按插秧30亩算。一台插秧机配3名机手(含运秧),工资150元/人.天,需支机手工资450元/天,则亩均支付工资费用15元,较人工插秧亩均节省插秧费285元。三是机插秧较人工插秧亩用种量多1公斤,即用种投资多80元(种子按80元/公斤算)。机插秧较人工插秧又多施一道追肥,亩均多投入人工费10元。
根据以上测算,使用乘坐式6行插秧机亩节本增效为81.94元+285元-80元-10元=276.94元。
项目区实施12000亩,合计节本:12000×276.94元/亩=332.328万元。同时,无人机植保、烘干等机械化作业环节也展示了节药、节本的效果。
2.社会效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创建,重点开展水稻机插秧/机直播,高效植保、秸秆还田、谷物烘干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缓解了劳动力资源紧缺的状况,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及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促进农机合作组织服务规模化发展,壮大了其经济实力。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全程机械化技术人才,形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
3.生态效益用无人机植保,节约了农药用量,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水稻机械化收割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切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机具操作手文化偏低,掌握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速度较慢,影响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建议继续加大项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技能。
2)作业地点分散,影响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效率。建议做好作物栽培规划布局,尽量做到集中连片。
3)土地流转困难重重,影响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效益。部分合作社流转土地较分散、土地碎片化,土地统一整理难度大,影响作业效率。建议上级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