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之《踏雪寻梅》

2021-08-02周昱汐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唱乐句声部

周昱汐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课型】

二声部合唱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艺术歌曲, 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 词作者刘雪庵, 曲作者黄自。歌曲为2/4拍, 两段体结构。其中A段是方整型乐段, 由两个乐句构成。开始句的第一乐节为整首歌曲的音乐动机,音乐情绪轻快而活泼;第二乐节是在第一乐节的基础上展开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则是歌曲主题的伸展, 最终落在主音上, 体现了乐段终止感。此段生动地抒发了骑驴赏梅过程中的愉快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声,将生动情景得以升华。B段的开始句则以叮当声细致地描绘了人们骑驴踏雪、寻梅、赏梅的情景, 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 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歌曲的美好意境, 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意境。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乐观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歌曲教唱过程中用聆听范唱和模唱的方法, 并从节奏律动入手,让同学们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集体合作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与能力>

1、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音准与声音的和谐。

2、学习休止符、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

3、认识曲作者黄自、词作者刘雪庵,并了解其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

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

2、完成歌曲二声部的和声演唱。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如碰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

师生共同演唱,并进行节奏大师的游戏。

<师生交流>听完歌曲后的心情?(快乐、轻快活泼)

歌名?(《铃儿响叮当》)

(二)教师导言:

在中国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铃儿响叮当》,同学们想听吗?

老师弹唱《踏雪寻梅》,请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的速度、拍号,以及音乐情绪,并数数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响叮当”。

<师生交流>:歌曲的速度稍快、2/4拍,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共出现了五次“响叮当”。

设计意图:聆听《铃儿响叮当》并进行节奏律动,很好的营造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且该方法可以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教学中。

二、学唱歌曲

(一)二声部音程构唱练习

分成高低声部,由教师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引导学生进行音程构唱。

设计意图:通过柯尔文手势进行二声部练习,巩固音高,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二)学唱“响叮当”乐句

1.分声部哼唱旋律,注意音准节奏。

2.师生合作,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演唱。

3.发现八分休止符,并用拍手动作来表示,感受其作用。

(使音乐更欢快活泼)

4.加强乐句情绪处理,要求学生演唱时的力度变化,由弱到强。

5.师生配合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师演唱前后半部分,学生演唱中间部分,并在演唱的过程中配上打击乐器,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响叮当”该乐句为本曲最简单且最为经典的乐句,从该乐句出发学唱曲子,可以给同学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另外在学唱过程中,身体律动、打击乐器的加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该曲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长短与其作用。

(三)分成A/B段,教唱歌曲

1.感受音乐节奏

(1)师生共同脚踏稳定拍,跟随节奏律动

(2)学生模仿教师口读节奏并做动作

(在四分休止符上拍手两次,在八分休止符上拍手一次)

(3)引出难点节奏:弱起节奏、延音记号

(4)出示《踏雪寻梅》节奏谱,配上音乐,按节奏完整朗读歌词,并在休止符上加上打击乐(碰铃),体会歌词中的生动景致。

设计意图:歌曲中出现的节奏难点, 在此环节一一练习, 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朗读歌词利于后面旋律演唱的情绪带入。

2.学唱A段低声部旋律

(1)请同学们聆听老师演唱低声部旋律,并带入歌词意境,思考低声部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么样的画面。

<师生交流>低声部旋律富有规律,出现了重复,表现的是驴儿有规律的脚步声和铃儿响叮当的灵动声音。

(2)请同学们跟随钢琴视唱A段低声部谱,并带入“当”来演唱(注意弱起节奏)

(3)师生配合,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老师演唱高声部旋律,进行初次歌曲二声部演唱体验,感受歌曲高声部旋律的情绪。(寻梅的愉悦心情)

3.学唱A段高声部旋律

(1)请高声部组的同学跟随琴声演唱高声部旋律,低声部组同学小声哼唱。(要求:聆听对方声部,控制音量)

(2)带入歌词演唱。

(3)提出问题:歌曲高低声部节奏以及旋律有何特点?(高低声部节奏相同,旋律创作运用了鱼咬尾的手法)

4.学唱B段

(1)复习“响叮当”乐句,并提出问题:最后一个“当”有几拍(三拍半)把握带有延长线的难点节奏。

(2)师生配合学唱最后一个乐句。

(3)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旋律找出规律想象画面,加深旋律印象,师生配合互动,来感受二声部演唱的魅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一)认识曲作者黄自、词作者刘雪庵,并了解其艺术成就。

(二)再次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意境,加入力度变化处理,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三)提供学生打击乐器如(碰铃),模仿老师,分组进行歌曲创编,在歌曲合适的地方添加乐器,模仿铃儿响叮当声音。

(四)请同学们完整表演《踏雪寻梅》,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拓展知识与歌曲分析,巩固了歌曲学习的效果,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节奏特点和音乐情绪。最后通过小结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歌曲创编活动,共同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完整展示全曲。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一“踏”一“寻”表达了主人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样, 学习、生活得有意义、有情趣。

猜你喜欢

学唱乐句声部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二十八,把面发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新闻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