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瀚的行书成就

2021-08-02宁丽冉

大学书法 2021年4期
关键词:题跋颜真卿金石

⊙ 宁丽冉

许瀚的行书作品丰富且传世较多,从书写形制来看,有对联、条幅、小品、扇面、中堂等;从书写内容上看,则包括金石题跋、书信、手稿等。金石题跋是对金石拓片、著述、碑帖的题跋,一般附于主体部分之左或题名之右,书信与手稿,则文字篇幅较长。从整体上看,许瀚的行书风格属于颜真卿行书一类,他对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等用功颇深。笔者将其行书以字形大小分为两类:一是圆融遒丽的大字行书;二是朴茂洒脱的小字行书。

一、圆融遒丽的大字行书

许瀚的大字行书以对联、立轴的形式居多。他的对联落款内容多为:某某大人雅正及名款,很少书写年月,因此无法确定书写时间。如行书《有古得名》联,落款为:“竹侯三兄世大人雅鉴,印林弟许瀚。”此联整体连贯流畅,用笔以圆笔为主,点画轻重对比鲜明,结体开阔,呈现一种外拓之感,能够体现其行笔速度快、书写熟练、节奏感强的特点。

许瀚晚年贫病交加,靠鬻字维持生计。咸丰九年(1859),许瀚在《与秀水高伯平书》中云:“集《争座位帖》字成长联者,长短二百余副,益以新作,择其可用者而尽书之,而尽售之,竟得百数十千,颇资朝夕。”[1]许瀚有很多《争座位帖》的集字作品,以对联居多。如行书《与其到得》联,风格上更加内敛,字形圆润、笔画饱满,有典型的颜体行书特点。此联只落“许瀚”二字,非常简洁。行书《词源仙台》联,该作品中宫较为紧收,字形较颜体行书拉长。“词源倒流三江水”一句,源于唐代杜甫的《醉歌行》,原句为:“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君。”[2]许瀚的行书《居心作事》联,现存于海丰吴式芬[3]故居之南客厅。许瀚行书《绣谷镜潭》联略厚重一些,整体上更似楷书,结构上比较内敛,其内容源于宋代苏轼的《和伯仲达》。

除了对联以外,许瀚的立轴作品也比较多,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变化不大,皆带有颜书风格,其书写的内容大多是金石、书画著作中的内容。行书《咸阳志》轴选取元代吾丘衍《学古编》语书之。行书《封禅颂》轴,内容为汉代司马相如的《封禅颂》,该作品尺幅较大,字形呈方形。还有关于论书的作品,如行书《论书轴》,其内容出自黄庭坚《山谷集》,此作是许瀚写给表弟华峰的,字形呈纵势,将竖画拉长,典型者如“中”“草”二字。另一件四尺条幅作品内容为:“湘江上奇云,大似郭河阳雪山,其平展沙脚,与墨沈淋漓,乃似米家父子耳。”[4]内容选自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许瀚的行书作品中也有与诗文相关的,如在行书四条屏(一)中,他指出当代诗句多模仿古人,如《赠庵僧诗》“晚风初起灯摇阁,溪雨欲来梅落花”,即是模仿唐代许浑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5]。此四条屏在书法上多用藏锋,圆笔较多,用笔厚实,提按不多,结体茂密。章法上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连带性不强。许瀚的行书四条屏(二),内容是写明代吴中四杰之一杨基[6]的,这件作品更加灵活,结体上开合多变化,字体大小错落,动态感强。

许瀚 行 书《与其到得》联 选 自九州出版社《增广许瀚年谱》

许瀚的大字行书给人的感觉是冲击力较强,风格主要规模颜真卿《争座位帖》。从许瀚的大字行书用笔来看,他对颜真卿书法用功较深,但在结构上却与颜书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笔者就许瀚行书单字与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单字进行对比,以此来看许瀚行书的取法及特点。通过对比可见,许瀚学颜注重其用笔,笔画厚实饱满,用笔流畅,但结构上较颜书紧凑。

清代规模颜真卿行书的书家很多,何绍基是其中最具代表者。何绍基的行书蕴含着颜真卿行书的遒劲、圆融之气。许瀚行书与何绍基行书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人对颜真卿“行书三稿”颇为喜爱,尤其对《争座位帖》用功最多。何绍基临摹《争座位帖》是册页的形式,许瀚则是横卷的形式。许瀚所书更加遵从原帖,包括字的开合、连带、体势等。何绍基临摹《争座位帖》,章法字字独立,用笔灵活,笔力劲健。两人的临摹都带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异中有同,都将颜真卿行书的圆融、遒劲、流畅表达了出来。

二、朴茂洒脱的小字行书

(一)金石题跋类

许瀚的金石题跋墨迹较多,以行书为主,非常精彩。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很多研究许瀚的学者所未提及的。许瀚在《唐造像铜碑拓本》题跋中,称此碑为《天宝小铜碑》,《金石萃编》中载黄易拓本,而许瀚是从六舟上人的书册中,得知此碑犹存,十分欣喜,因此得以题跋。许瀚书《天宝小铜碑》跋兼有真、行,章法疏密相兼,参差变化,墨色或浓或淡,有颜书之端庄,也有米书之劲迈,尤具金石气,较之大字行书更有味道。此外,现存于日照市博物馆的《攀古小庐收藏镜铭》中有许瀚自拓镜铭及题跋,整体看上去更富金石气。又如许瀚藏《汉尚方镜》,金石拓片在古时十分难得,尤其是精拓本。许瀚此跋是在尚方镜的右侧,所有的镜铭均先题后跋,题名以楷书为之,十分古朴含蓄,跋则用行书,用笔流畅,连贯性强,较《天宝小铜碑》之题记笔画细一点。

许瀚 行书 《跋〈张黑女墓志〉》 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北魏墓志名品(一)》

许瀚于沂州琅琊书院讲学时,访得大量隋碑并为之题跋。《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收录许瀚题跋的石刻三幅,分别是《刘道景造像记》《密长盛造桥碑》《两村法义造桥残碑》。《刘道景造像记》为北齐时期隶书造像记,拓片高103厘米,宽70厘米。左上部分有裂纹,实为原石的残破部分,许瀚以行书小字题跋于此,恰与碑文融为一体。关于跋文内容,《攀古小庐杂著》中有记载。许瀚此跋行书小字十分灵动,笔画粗细对比较强,整个章法随拓片的空白处赋形,处理得灵活得体。许瀚此跋,堪称绝妙。《密长盛造桥碑》为隋碑,书体为正书,此碑原存沂州普照寺内,许瀚等人访得后,将其移入右军祠。该碑拓片,左下部分缺一角,许瀚于此处题跋,字形呈纵势,笔画较为舒展,字与字之间有轻重对比,但整体笔画偏细。碑阴部分还有陈介祺题跋,称此碑为伪作。《两村法义造桥残碑》,同为隋刻楷书,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颜平泉仿蝉翼精拓本,拓本右侧为许瀚跋,并将其题名为《隋开皇九年造桥碑》,题名为楷书,下为行书小字两列,整齐排列,风格与《刘道景造像记》题跋类似,小巧精致。另外,《许瀚跋汉〈武荣碑〉〈景君碑〉〈郑季宣碑〉三种合册》亦是许瀚对石刻碑拓的题跋,此题同样用小行书书写,附于碑刻左侧空白处,许瀚提到此拓本为黄易先生乙卯年精拓本,其中还有翁方纲的题跋。许瀚的两处题跋,一处为朱墨,行笔流畅,接近草书,较为连贯。另外还有《杨铎旧藏徐宗幹、许瀚题跋二种》,同是小幅作品。杨铎、徐宗幹、许瀚三人关系甚密,闲暇之余,一同访碑、拓碑。杨铎是清代著名的收藏家,许瀚与徐宗幹二人至杨铎处观赏其所藏乾嘉时期的尺牍,许瀚的题跋就是观赏时所作。徐宗幹所题为小楷字体,许瀚所题为行书,两者在墨色上的对比较大,徐宗幹小楷空灵秀美,许瀚行书典雅流畅,两者融合使整个章法看上去十分协调。许瀚题跋内容称赞当代人书法之笔精墨妙,提醒杨铎先生要珍惜。许瀚此跋写于道光二十年(1840)乞巧节当天,《许瀚年谱》《增广〈许瀚年谱〉》均未收录。

(二)书信手稿类

较题跋而言,书信手稿更偏向于日常书写。日常书写一般包括书信、文稿等。对于用笔、结构、章法等,书家不会将其作为重点来考虑,其目的是将内容表达准确,因而更加注重格式等。实际上,日常的书写才能真正体现书家的书法水平。许瀚一生讲课,南北校书,其手稿、书信较多,尤其是手稿。

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月,许瀚为顾沅作诗以贺顾五十岁大寿,其诗云:“寿莫如金石,喜君称富藏。知非敦古学,求是养真方。爵进期天算,彝陈有光。献酬交错地,满目粲琳琅。”[7]落款:“里言奉祝湘舟先生五十寿序,即求郢正,印林弟许瀚初稿。”此作是以手札的形式书写,整体章法疏朗,墨色有轻有重,对比强烈,金石气息浓厚,相比题跋作品更显端庄。这件手札还不能完全以日常书写评之,因而它是有目的性地去写,并赠予好友之作。道光二十六年(1846),许瀚跟随浙江学政潘锡恩在清江浦编纂章学诚之《史籍考》。此次编纂主要是对前两次纂修之《史籍考》进行查缺补漏、删繁就简、订正讹误。于此许瀚书写了一篇《拟史籍考校例》,此稿写于是年清明前三日,以行书小字书写,风格上亦呈现颜真卿《争座位帖》的特点,字形外拓。由于篇幅较长,能够看出其书写速度较快,字与字间的连带较多。此外,还有许瀚的《求古韵八例》,此稿是关于音韵学的研究(许瀚恩师王引之父子精于古文字音韵之学,许瀚在音韵学上造诣颇高,继承了扬州学派之衣钵),文曰:“未有字先有音,不明古音,无以识古训也。古书多假借,假借必同音。不识古韵部分,无以辨假借也。是故治小学必自求古韵始。”[8]这件文稿字体草率,属于日常书写,其字旁有圈点,不似句读,疑是读此文时的标划。值得补充的是,《拟史籍考校例》保存得较为完好,《求古韵八例》纸张的四角则有被烧过的痕迹,但并不影响阅读。

许瀚 行书 跋刘道景造像记拓片 选 自中州古籍出版社《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许瀚 行书 致王菉友信札(局部) 选自名人文化艺术出版社《岚山古今书画》

书信是古人交往的重要方式,许瀚写给陈介祺、苗夔、李棨庭等的书信较多。如《与王菉友书》,此信已残缺不全,信的四角也有被烧过的痕迹,上边缘损毁不多,下边缘有很多字迹被烧掉。此信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五月,当时许瀚跟随潘锡恩于贡院阅卷,此信主要是许瀚与王筠讨论《说文释例》一书的文字、训诂问题,最后拜托王筠替他送此书给何绍基。此作虽为书信,但艺术感较强,仔细观察此作,可以发现许瀚于颜书以外还带有王羲之、赵孟一脉的行书风格,不仅秀美遒劲、中规中矩,而且用笔方圆兼备,点画轻重对比明显。许瀚《题三朝墨迹》云:“国朝盛书学,东武谁争先。直从松雪叟,上窥魏晋贤。”[9]许瀚认为国朝书法有很多人学赵孟,后上追魏晋。许瀚虽没有谈论过自己是否学“二王”、赵孟,但在其学书过程中,很可能会受“二王”一脉书法的影响。《顾黄书寮杂录》收录有许瀚《集王圣教序跋》,内容是对《集王圣教序》拓本的对比。

咸丰七年(1857),吴式芬之子吴重憙,邀许瀚校订其父金石遗著,许瀚于此年四月至海丰,刚开始校订便遇到了问题,遂致书同年陈介祺商讨:

寿卿仁兄同年再购览。今日始检宓翁遗书,开手即有大疑难,微阁下莫与商也。第一册皆三代彝器,款识有千数百种,以字数多寡为次;第二册即秦汉以下金石刻,而遗却《石鼓》,《延陵》《比干》《岣嵝》亦皆无之,下三种,或有意削弃。《石鼓》则必是漏略,盖专录金文,未遑及石刻耳,是将全补乎?抑有补有不补乎?弟往时未闻。宓翁论及此究如何而后不失作者本意耶?千恳教我。[10]

许瀚此札,字的笔画较细,结构舒展,大小错落有致,有些行草的意味。落款最后的“拜”字,竖画伸长,颇似“二王”手札之风格,与全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许瀚当时所校订的著作应是吴式芬《捃古录金文》。陈介祺是清代非常有名的金石收藏家,其见多识广,亦精于鉴赏、辨伪等。陈介祺与吴式芬两家是亲家,吴重憙为陈介祺的女婿,许瀚是吴重憙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与这封书信有相同风格的,还有《与李棨庭书》,许瀚在作此信时,落款处的“顿”字,侧锋重收笔,笔画十分有力。其正文与《与陈介祺书》书风类似,笔画较细,很容易看出其稍厚重的笔画,其中“或”字的处理,与王羲之的草书“或”相似。许瀚的《复章丘李稚玉昆仲书》,是写给李稚玉兄弟二人的回信,李稚玉与李保如是李棨庭之子,李棨庭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于任上,两兄弟遂写信求许瀚为父书写墓志铭。许瀚在此期间来往于清江浦,又赶上父亲大病,动笔时间比较晚,再加上其右臂因病,不能写楷书,只能勉强作行草。又因与李棨庭情意深厚,不能推辞,只能勉强为之。信中许瀚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许瀚与李棨庭同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山东拔贡生,同出何凌汉师门,交情深厚,许瀚有很多作品是写与李棨庭的,其中有一幅临摹作品,该作品是横式,内容是许瀚临颜真卿《刘太冲帖》、宋蔡襄《与杜长官帖》,后有跋:“三希堂刻蔡君谟与杜长官帖,宋书第一帖也。坡翁盛推君谟书,以此观之,信非虚言。戟门三兄正,印林许瀚。”[11]此作应是许瀚意临作品,对比颜真卿《刘太冲帖》,许瀚并不是精临,其中还有漏字现象,而对比蔡襄《与杜长官帖》,许瀚临摹内容虽一字不差,但书写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风格书写。许瀚写给李棨庭的作品中还有一幅行书轴,内容是宋代苏轼的《临皋闲题》,中堂形式,行书大字,用笔收放自如,大气豪迈,字与字之间轻重分明,落款为“戟门三兄同年正腕,印林弟许瀚”。

许瀚 行书 跋乾嘉诸老尺牍(部分) 作者供图

许瀚 行书 跋镜铭斗方 作者供图

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许瀚节临《颜真卿争座位帖》长卷,字形惟妙惟肖,达到了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12]的要求。许瀚还有扇面临摹作品,内容亦为节临颜真卿《争座位帖》,是赠予同年彭以竺的。扇面作品在许瀚的墨迹中非常少见,此作古朴典雅,篇幅不大,但十分精致。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月,许瀚曾临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稿》,此册页现为私人藏品,仅在年谱中有著录。

注释:

[1]曹汉华.增广《许瀚年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44.

[2]袁翼.邃怀堂全集:卷十五[M].清光绪十四年袁镇嵩刻本.

[3]吴式芬(1796—1856),字子宓,山东海丰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许瀚与吴式芬金石往来频繁,曾经一同于浙江校书,吴式芬去世后,许瀚校其金石学著作《捃古录金文》,带病坚持校《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

[4]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M].四库全书本.

[5]许浑.丁卯集:卷上[M].宋抄本.

[6]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兼工书画,著有《眉庵集》。

[7]曹汉华.增广《许瀚年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253.

[8]政协岚山区委员会,岚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岚山文史•第三辑[M].日照:日照日报印务中心,2006:191.

[9]王献唐.顾黄书寮杂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4:78.

[10]曹汉华.增广《许瀚年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21.

[11]政协日照市岚山区委员会.岚山古今书画作品集[M].日照:名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3.

[12]孙过庭.书谱[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129.

猜你喜欢

题跋颜真卿金石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赤子之心 金石留痕——记旅美华侨、金石名家汤成沅先生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颜真卿拜师
冷热
劝学诗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