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学人于安澜先生

2021-08-02郑逸群

大学书法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房书卷气安澜

⊙ 郑逸群

敝舍临近南窗之西壁,张挂着一副于安澜先生的十言小篆对联,其内容为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先生集宋人词句:“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芳径雨歇流莺唤起春酲。”此联悬之十笥山房有年,朝夕与之相对,百千回看而不厌。倘从尘虑中归来十笥山房,正心绪烦躁间,甫一抬头,目随其流美的小篆线条游走,心中顿生些许蕴藉,旋觉气定神清,烦绪亦随之尽消矣!

于安澜先生的书法,一如其人。乍一看,并没有出奇之处。不过是朴实中的平易,坦诚中的练达,是一种实实在在高华的书卷气,是一种游弋在法度之内低调的奢华。然而这种朴素的学者书风,极耐品咂,犹如老酒,愈品愈淳厚,愈品愈秾馥,然后,对其人亦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种书法风貌是区别于时下书风的。于先生于书法崇尚“二李”“二王”正脉,最忌“矜奇标异”“狂怪一途”,而且一生践行,不逾规矩。

于先生于书法,擅长小行楷、行书和篆书等,尤以篆书成就最高。于先生的小行楷书,是长期书写文稿、诗稿、无计其数的教案、尺牍信札而形成的自家法。先生的这类手稿,展卷观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书卷气,清新隽永,沁人心脾,品咂愈久,其味愈香,淳朴、简约,无奢华气,是典型的学者书法风格。先生的篆书取法“二李”,即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旁及《石鼓文》;于明清一代,喜临习杨濠叟、吴愙斋,于近代尤其服膺王福庵。先生的篆书作品,无论条幅、对联还是中堂,皆线条劲挺,结体俊朗,布白疏宕,气息隽永。先生的《石鼓文》选字作品,多用以书写对联,风格一别吴昌硕的苍老沉雄,是那种沉着灵动、朗姿玉畅的美。对于先生的书法,我最欣赏的是多字数小篆对联,长衫玉立,亭亭临风,配上先生独有的小行书长跋,那流动的韵律、柔中带刚的线条、浓郁的书卷气息,观之如沐春风,品之如饮佳茗。值得一提的是,于先生一生为亲友、学生作书作画,无计其数,但是从来没有收过“润笔”,这和当代所谓的“书法家”,是有别的。

于安澜 行书 跋《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卷

于先生的书法无论从风格还是从取得的成就,较之同时代学人,若马一浮、叶圣陶、俞平伯、容庚、商承祚等,均不遑多让。尝见民国三十七年为其乡贤暴方子《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所作诗跋,小行楷书录长诗近四百字,端庄典雅,娓娓道来,置之俞曲园、吴大澂、易顺鼎、邓邦述、胡适、马衡、俞平伯、朱光潜等大家之列,亦可谓不亢不卑、落落大方。于先生书风尤其和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风格最接近,我们试把两位先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两人用笔都是那样的不徐不疾、舒缓流畅、圆转蕴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气息,也都是那种非常典型的传统学人的书卷气,就连小行书题款,两人也都一样具有那种洗尽铅华的朴素美。我们都知道,叶圣陶先生的擅书早已名满天下,然而于安澜先生擅书的名气目前却还仅限于吾豫之郑、汴、邺之滑县这片小区域内,于先生书法成就的影响,还有待吾豫后学继承传续,发扬光大。

于先生于篆刻,其自语是治学之余的一种消遣。早年于闲暇时,常奏刀刊石,曾师从齐白石、萧谦中学习治印。其篆法纯熟,刀法精湛,至老不衰,闻身后留有印稿百余方,皆中年以后所刊者,颇有浙、皖印家风范。于先生所自用印章,部分为其自刊,亦有方介堪、茅大容、张国维(士一居)、郁重今等现代篆刻家所奏刀者。拙藏《霜葭老人近刻》一纸,收其印蜕二十二枚,其中“豫滑于氏”“人老书幼”“闲云野鹤”“莺歌燕舞”为其自用印。

于先生编著有《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画品丛书》三部画论、画史巨著,是名副其实的美术史论大家。同时,先生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画家,山水花鸟,均有涉猎,古朴高雅,为人称道,可惜未尝多作,能传世者自然不多。拙藏有其20世纪80年代所绘山水,宗法“四王”缜密一路,浑厚华滋,淋漓尽致,其时能以当时之交通工具——大巴车入画,可知于先生并非一味学古,是注重写生的。又有“祝贺建党七十周年纪念”所绘苍松一帧,苍郁高古,正气凛然。

余生也晚,没有能够亲炙于先生的教诲,检点十笥山房长物,箧中藏有先生的几幅书法作品,每于深夜灯下摩挲展观,仿佛能够感觉到先生慈祥目光注视的温情,顿时心头一热,肃然起敬。

辛丑谷雨于郑州十笥山房。

猜你喜欢

山房书卷气安澜
山房连花径(钢笔画)
后素山房
涵养书卷气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蔽月山房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山房春事(其二)
书卷气
自以为是 弄巧成拙
文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