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2021-08-01陆红霞
陆红霞
【摘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学科,其教育模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小学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时期。根据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全面性、综合性学习,不再仅限于知识性的教导,加大了学生全面教育的培训,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了德育教育,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改革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文化冲击,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作为一项传输知识的工具,更是一门传承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母语学习的语言类初始科目,具有很强的情感交互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共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呈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审美情趣与思想道德修养。虽然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其德育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继续进行课程改革,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利用传统文化以及德育教育充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意義
小学作为孩子初步接触应试教育的第一步,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缺乏相应的学习技巧及经验,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1.1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在此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念能够很好的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德育教育必须要从小抓起,贯穿在其他的教学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保证小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能够及时克服困难,有效的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
1.2帮助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社会稳步发展,国家亟需各个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而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学校与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为了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结合课程开展现状,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渗入德育教育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观念。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公民需要不断的增强自身本领促进社会的发展,多做有助于社会与人民的事情,进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1.3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所经历的社会阅历较少,无法明辨是非曲直,也无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产生错误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知识渗透德育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明辨是非区直的意识,进而提高其判断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用策略
2.1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而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其需要学生面对大量的语文文字内容,其教材的编制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整体素养,如果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材文章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但是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很难在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不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推进,还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好的运用德育情境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进而展开充分的思考,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2.2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材中提供了很多优选的阅读素材。一名合格的语文小学教师需要抓住教材的重点,根据实际课程教学内容,抓住有利时机向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还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德育知识,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3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识字教学,在此阶段,语文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识字问题。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识字课程中,能够使得识字过程更加有趣,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由于文字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字下边的“乂”表示稳定性,能够很好的反应父亲的责任。因此,德育教育也是进行识字教育的重要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利用基础的教学,获得多重的教育。
2.4利用课外知识延伸,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
由于语文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需要不断的阅读、识字、作文,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知识点更加琐碎,还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向小学生适当的拓展课外内容,提前让学生熟悉各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经历较少,其涉及的德育内容也比较简单,多半是尊老爱幼、团结他人、爱国爱家等内容,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时,需要最大限度的向此类内容靠拢,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良好的道德习惯非常重要,关系到整个人生阶段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在此阶段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训力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起语文知识教学的重担,还要综合全局发展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德育教育,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1):29-30.
[2]任雪芬.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