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族布鞋演变解析
——以浙南畲族为例

2021-07-31顾任飞王莉娜

西部皮革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汉人景宁布鞋

顾任飞,王莉娜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引言

元后期至明万历年间,畲民开始大规模的向浙南流徒,清代,畲族逐渐结束了迁徙的生活,主要在福建东部,浙江南部定居下来[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畲族人口约70 余万人,浙江省畲族总人口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明清以后浙江地区畲族在浙江东南部定居,主要分布于温州、丽水、金华等地,自此浙江畲族也逐渐形成了与福建等其他地区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风俗习惯。

1 古代畲族布鞋发展

现今最早有关畲族足饰记载的文字资料是在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载,福建畲族的服饰“吾闽山中有一种畲人……不巾不履。”明朝万历《永春县志》卷三《风俗》也载,畲族先民“通无鞋履”。《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广东博罗县畲族,“椎髻跣足”《潮阳县志》载明代畲族“男女皆椎髻箕倨,跣足而行[1]”。由此可推断明代以前畲族人民是赤脚行走,没有足饰。明清以来各地畲族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汉化的道路[2],永春县畲族在服饰、饮食、礼俗等文化面貌上“皆与齐民无别”;长汀县畲客“男子衣帽发辫如乡人”等等。据《和平县志》的记载“瑶人瑶种椎髻跣足,以盘、蓝、雷为姓。虞衡志云:“本盘瓠之后,俗呼畲客。自结婚姻,不与外人通也。……明初设抚瑶土官使绥靖之,略赋山税,羁縻而已。今则太平既久,声教日讫,和邑诸山,木拨道通,瑶獞安在哉,盖传流渐远,言语相通,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与人同[1]”。明朝初期对畲民采取了绥靖政策,在这一政策下畲民和汉人交流日益频繁慢慢的被同化,在言语,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余汉人相同。

到清初康熙年间,畲民已被慢慢地同化,言语相通,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与当地汉人相同。甚至部分畲民一改往日畲汉不能通婚的习俗,主动与汉人通婚,渐渐融入汉族[2]。清道光十二年《建阳县志》记载:“嘉乐一带畲民,半染华风,欲与汉人为婚,则先为其幼女缠足,稍长,令学针黹坐闺中,不与习农事,奁资亦略如华人,居室仍在辟地,然规模亦稍轩敞矣[3]。”乾隆时期《皇清职贡图》中所绘罗源、古田两地畲族男女其服饰与汉人无异(如图1、图2 所示)[4],我们可以从图中观察到,图一中劳作的男女皆为赤足,从图中可以看出畲族妇女和男子一样是畲族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但男子依旧为赤足,但女子腿部缠绑腿,脚踩紫色绣花布鞋,由此可以推断在汉畲交流日益深广的情况下,女子赤脚的习俗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得到改变。

图1 清代《皇清职贡图》载福建罗源畲族服饰

图2 清代《皇清职贡图》载福建古田畲族服饰

清朝末期《畲客风俗》(1906)记载:“畲妇赤足,不事包裹。天足,无缠足之病。畲妇做客,皆穿青鞋,鞋头绣以红花,并有短须数茎。畲妇平时皆穿草履;唯往戚属,始穿布鞋。畲妇在家,皆穿木屐。木屐形如π 字,与日本人所穿无异。无论男女,足膝之下,必以蓝布绕之(绑腿)[5]。”通过文字记载可知,当时畲族妇女不缠足,平时劳作穿着草鞋,在家穿着木屐,只有在做客走亲访友时才穿着布鞋,其特点是皆穿青鞋,鞋头绣以红花,并有短须数茎。

民国时期关沈作乾《括苍畲民调查记》写到“富者着绣履,兰布袜。贫者或草履,或竟跣足[6]。”《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中记载到,“畲族男子常穿草鞋。妇女不裹脚,通常赤脚走路,只有在节日才穿鞋。”;“妇女只有节日才穿上鞋子,这种鞋子不是她们自己做的,而是汉人为她们特制的。这种鞋子的式样和汉人穿的相同”;畲族布鞋和汉族布鞋不同的是“鞋口和后跟接缝处都加上了红布镶边,鞋头前面用红线做的流苏,鞋面绣着合乎传统风格的红花[7]”。通过文字记载可知这一时期的畲族寻常百姓依旧是赤脚或着草鞋,仅节日时才穿鞋,富人穿绣花鞋,着兰布袜。畲族妇女并不擅长女红,畲族绣花布鞋是汉人为其特制的,式样和汉人基本无异,但后跟和接缝处都增加了红布镶边,帮面也绣了传统风格的红花,鞋头也用红线做了流苏,红布镶边和红色流苏使布鞋看起来很喜庆,是因为畲族通常只有节日或婚假时才穿鞋,所以在制作时特意增加了这些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畲族布鞋的独特魅力。

畲族足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了不同时期背景下畲族文化生活对足饰发展变化的影响,畲族足饰作为畲民文化的外在表现符号,贯穿畲民发展史,为畲民社会发展和变迁刻下了痕迹,同时还凝聚着畲民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愿。

2 新中国成立后畲族布鞋的发展

1953 年开始的国家开始民族识别工作。1956 年正式确定,“畲”这一民族名称,畲族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得到了承认和重视。畲民从赤脚,到草鞋,木屐,绣花布鞋,见证了畲民足饰文明发展历程,畲族布鞋从乾隆年间记载至今,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其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畲族布鞋极具辨识度,目前浙江省博物馆收录了景宁,丽水,泰顺,瑞安等地的清末、民国时期的畲族布鞋,色彩鲜艳,造型美观,为现代鞋履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1 景宁

景宁绣花布鞋常与盛装搭配的绣花鞋,为布质,圆头形,千层底,青黑色鞋面,鞋面用深红、浅绿、黄等彩线绣水米字花卉纹饰,鞋头缀有红色流苏,鞋口用白布包边,图3 征集于景宁郑坑吴村雷三妹,2008 年收藏于浙江博物馆,清末民初制作,鞋长25 厘米,宽9 厘米,高5 厘米,约国标鞋码40 码。

图3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图4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2.2 丽水

丽水绣花布鞋在节日或走亲访友时穿绣花布鞋,为布质,圆头形,千层底,青黑色鞋面,多为“单鼻鞋”与景宁布鞋不同的是鞋口和后根接缝处用了红布包边,鞋面绣花以红色为主,鞋头缀流苏,花纹题材多为抽象花草纹或似水米字花,以黄绿色点缀,用于搭配盛装常。与景宁仅鞋前端有刺绣不同的是,部分绣花鞋绣花直至鞋后跟,图5 征集于云和县岩下村1997 年收藏于浙江博物馆,长23 厘米,宽7.5 厘米,高8 厘米,约国标鞋码36 码。图6 征集于丽水老竹镇占湾村雷珠进处,2001 年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鞋长25 厘米,宽8 厘米,高7.5 厘米,约国标鞋码40 码。

图5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图6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2.3 平阳、瑞安

平阳和瑞安畲族女子绣花鞋形制基本相似。款式和景宁丽水相比更为日常,色彩更为柔和,其鞋头偏扁平没有缀流苏,鞋底前部从前脚掌开始向上抬起,鞋口边缘以黑布包边,包边宽度偏窄,花纹题材以折枝花为多,仅绣于鞋面前半部。图7 于1959 年征集于瑞安县上坎村。图8 于1959 年征集于平阳县桥汀公社大山村。

图7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图8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2.4 泰顺

泰顺地区绣花鞋造型款式更接近平阳地区。但与其他地区圆头型不同,泰顺地区为方头型,且鞋头上翘明显,花纹题材也以折枝花为多,在黑色底布的衬托下,紫红为主、黄绿作为点缀。图9 于1959 年征集于泰顺雅阳公社下民村。图10 于1959 年征集于泰顺县仕阳公社桥底村。

图9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图10 文物来源:浙江博物馆

沈作乾《括苍畲民调查记》记载了畲族妇女不擅长女红,其衣服鞋子多为汉人代为制作,我从畲族绣花布鞋上看到汉族绣花鞋的身影,但同时又极具有畲族特色,由于畲族多居住与山区,交通的不便阻碍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这也是同为畲族但布鞋造型却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图6,图3 鞋长25 厘米约国标鞋码40 码,与当代女性脚码相比偏大,这也与畲族妇女常年赤足劳作存在一定关联。

3 畲族布鞋的传承与保护现分析

“脱草鞋”是畲族婚俗的重要环节,在婚嫁这天送彩礼的人,在交接完彩礼后,主人家会请他们洗脚,然后换上布鞋,这是因为过去畲族经济水平有限,常年穿着草鞋或赤足,只有在婚嫁或重大节日时才会换上布鞋,这一婚俗一直延续至今,但曾经的草鞋、布鞋早已被现代的球鞋、皮鞋、高跟鞋所替代。

1984 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也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目前畲族手工布鞋已成功申报为丽水市级非遗,畲族手工布鞋的传承与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近年来畲族地区举办的民族服饰大赛,很好的宣传了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9],畲族布鞋在旅游经济的驱动下,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淡化其文化内涵,使畲族布鞋出现了异化现象,失去其原有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从目前市面上畲族手工布鞋,但很难从其外观造型与畲族布鞋的内在联系(如图10、图11 所示),畲族布鞋特征明显,帮面题材多为红色米字纹或折纸花,帮面底色主要为黑色和靛蓝,鞋底为手工纳的千层底,下图中的鞋子双帮面采用的是温州地区的蓝夹缬,另一双是梅花题材,很难和传统畲族手工布鞋联系起来,畲族布鞋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异化与糅杂的现象使其面目全非。畲族手工布鞋非遗技艺的保护也面临去主体化的倾向,民族文化的资本运作,使文化主体逐渐失去文化发展的主动权[10]。

图11 当代畲族布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当保护的内容丢失了原有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那所谓的创新与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与意义。目前畲族布鞋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以上种种问题。创新与发展固然重要,但当创新发展丢弃了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那必将成为加速非遗技艺毁灭的催化剂,政府应当严格把控传承人培养,继承和恢复那些传统的技艺与艺术形式,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材料、造型、图案制作产品[11]。

图12 当代畲族绣花鞋

4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畲族手工布鞋新材料,新技术,新装饰的出现是必然结果,但过度的开发应用,粗制滥造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文化内涵,当畲族布鞋的传承与发展失去了其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那么同时也失去了其价值与意义。畲族布鞋如此其他传统手工艺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汉人景宁布鞋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布鞋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怀念一双布鞋
一双“百家鞋”
一双“百家鞋”
秦人称谓小议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