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31唐国明

中外医疗 2021年15期
关键词:营养液颅脑机体

唐国明

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云浮 527300

该文接收的患者为颅脑损伤,该类患者由于脑部损伤后导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发生,一者由于机体本身耗费能量较大,对能量以及热量的需求增加明显,二者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另外其胃黏膜受到一定的损伤后,机体不能等更好地吸收营养,故而给予其营养干预十分必要[1-2]。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将人体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等输入机体的营养输送方式,能够达到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但是该类营养补充方式不足以及时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能量,继而会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3-4]。有研究[5]指出,肠内营养是一种经鼻腔输送营养液至肠道的方式,该种方式可以及时补充机体对能量的需求,故而可以维持机体的基础代谢。该文就2019年1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等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将所有的患者等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8~70岁,平均(46.11±2.05)岁;其中打击伤10例,高空坠落伤13例,车祸伤10例,其他原因3例。干预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7~70岁,平均(45.86±2.77)岁;其中打击伤8例,高空坠落伤14例,车祸伤10例,其他原因4例。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近1周内不可以正常进食;患者有家属陪同,且同意参与研究;患者经检查有营养不良的症状以及体征[6]。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患者合并腹腔以及胸腔脏器的损害;患者伴有营养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紧急治疗,之后给予吸氧、抗凝、脑保护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压等干预措施,且给予肠外营养干预,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30185)治疗,输注方法:由周围静脉或者是中心静脉进行输注,使用该制剂前,需要将腔室间的封条剥离后均匀混合液体,在25℃的环境中放置24 h后使用。使用该制剂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静脉炎等的发生,且给予患者导管护理,并严密监控营养液的滴速等,及时监测其血糖情况,如果患者有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干预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操作如下:①营养液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病情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营养剂使用肠内营养乳剂(TPF-D)(国药准字J20090099)鼻饲,护理人员使用营养公式,将计算患者所需要的能量,之后进行鼻饲治疗,每次推注的剂量少于200 mL,两次营养治疗的时间短于2 h,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推注时的速度应慢,在鼻饲治疗结束后,使患者保持原体位30 min(告知患者原因,并取得其同意),以防造成误吸以及胃内返流。

②鼻饲管的护理。每次对患者进行营养液输注时,需要由少到多,必须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调整输注的速度;在输注前用清水将鼻饲管清洗干净,确保管道没有阻塞;输注营养液超过20%时,需要用等渗盐水冲洗导管,并且每天更换体外导管。

③并发症的护理。腹泻与便秘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便秘的发生可能与营养液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低有关,因此需要适量地增加膳食纤维含量;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容易发生血糖紊乱,主要与机体对营养液产生依赖,突然停止后导致低血糖发生有关,因此要缓慢停止营养液的输注;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在输入营养液后会有血糖增高的情况发生,故而在输注营养液时需要监测血糖,并给予低糖饮食,或者是给予降糖药。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情况,根据患者的血清蛋白(Alb)、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H)等情况进行判定。

②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免疫情况,内容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

③对比两组干预7 d之后的营养性指标,包含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红蛋白水平。

④统计并分析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泻、便秘、血糖紊乱。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正常值对比

干预后,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MAMC、TSH、Alb水平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6、4.060、12.01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水平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的IgG、IgM、IgA水平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7、5.336、3.921,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营养指标对比

经比较,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红蛋白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9、8.283、13.608,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对比(±s)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水平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干预7 d后的营养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7 d后的营养指标对比(±s)

?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25.00%),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颅脑损伤的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异常,比如高血糖、高分解代谢以及低蛋白血症等,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继而也增加了致残率以及病死率[7]。近些年来有研究[8]指出,给予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能够起到补充其营养,对其代谢进行干预,进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营养支持可以分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优点,适应于短期需要营养补充的患者,对于需要大量热卡与蛋白质的患者并不适用[9-10]。肠内营养是一种接近生理情况下的营养补充途径,通过鼻饲后将营养液输注于胃内,能够改善胃肠道黏膜的血供情况,且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继而也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移位的情况方式,相比于肠外营养而言其价格也实惠,并且经临床实践证明[11-12],该营养方式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少。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25.00%),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P<0.05),付伟等[13]研究中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等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干预,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26.67%)(P<0.05),其认为肠内营养可以逆转患者的肠黏膜损伤情况,进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与结构,也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故而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该文研究一致。

在临床上评定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为MAMC、TSH、Alb等,从该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入院后进行检查可发现该类指标明显降低,原因与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分解、高代谢状态有着一定的关系,加之没有进行营养补充,也会相继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等的恢复。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营养转态明显改善,为机体提供了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等,而且该营养方式可以促进胃黏膜功能的恢复,患者可以自行吸收营养,故而营养状态良好。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MAMC、TSH、Alb、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红蛋白水平均高(P<0.05),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红蛋白水平的增加表明肠内营养方式更有利于机体的吸收与利用,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体质,且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得肠道处于完整的状态,不仅减少了细菌的移位,也能够降低机体的高代谢水平,利于机体维持能量。

该文选用的肠内营养产品为TPF-D,该营养方式能够完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其是一种天然的食品,与健康人的饮食成分相类似,将其输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后,可以充分为其补充热量、蛋白质以及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得到恢复后,能够恢复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进而减少细菌的侵入[14-15]。另外该物质可以为患者提供免疫球蛋白的原料,相继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之肠道菌群稳定后,利于肠道正常分泌IgA,反之也能够保持胃黏膜功能,增加机体吸收量,更利于患者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16-17]。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干预,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也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的侵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利于身体的恢复。

猜你喜欢

营养液颅脑机体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