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认知及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7-31张子曼张曼兰刘怡
张子曼,张曼兰,刘怡
1.广州市东升医院医务部,广东广州 510000;2.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普宁 515300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局部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牙周内细菌、微生物等扩散引起慢性炎症反应,疾病发展会导致牙周组织被破坏,最常见疾病为慢性牙周炎,影响因素包括牙周环境、个人口腔卫生情况,个人饮食、生活习惯等[1]。牙周炎主要治疗手段为牙周基础治疗,但多需要定期复查、持续治疗[2]。不少研究表明牙周炎的治疗与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和自我保健意识有重要的联系[3]。但很多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自我保健认识不足、自身口腔卫生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牙周治疗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复发[4]。该研究简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共1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认知及行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牙周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简单随机选取该院共1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照美国牙周病学会和Armitage-1999的分类诊断标准[5],经医生检查确诊为中重度牙周炎;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结果有牙槽骨的吸收情况;③探诊深度>3 mm,牙周附着丧失≥1 mm并探诊后出血;④正常阅读书写能力,能独立填写问卷;⑤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自愿参加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个人牙齿数目少于20者;②处于哺乳或妊娠期间的女性;③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随机分为研究组(n=70),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1.6±6.5)岁。对照组(n=70),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2.1±6.9)岁。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经过该院伦理会批准,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由牙周科医生给予常规口腔保健指导,包括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正确刷牙及清洗牙间隙方法、时间及建议次数,并在模型上进行展示,1次/周,每次5 min。
研究组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由牙周科医生给予常规口腔保健指导,并由研究者给予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其中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包括:①认识问题:与患者独立交流目前对口腔健康的认识、信念、行为情况,识别其缺失;②构建自信心、承诺:给患者讲解口腔医学知识,阐述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使用模型现场演示清洁牙齿和牙间隙的要点等,鼓励患者现场学习展示;③增强患者行为意识:使其在自我行为监测中,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记录每天刷牙和清洁牙间隙后的情况及感受;④制定并实行计划:根据其认知现状和行为情况协助其制定短时间内的计划;⑤计划的效果评价:进行临床指标检查,评价计划干预的效果;⑥鼓励其坚持并提防复发:通过微信推送相关宣传图片、视频等,鼓励其坚持口腔保健,养成良好习惯,定期复诊。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回收。
1.3 观察指标
设计口腔保健调查问卷:①口腔保健认知调查问卷,包含口腔保健问题10项,每项10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60为认知程度高,<60分为认知程度低;②口腔行为个人记录单,包含每日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间、每周清洁牙间隙次数;③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包括功能、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包含14个项,以5级计分,总计56分,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越高,则得分越少[6]。其中口腔保健认知及行为问卷已咨询该院相关专家意见,体系中每项测评指标赋予对应的权重值,且已通过信度检验,Cronbachα系数是0.842,0.87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认知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对口腔保健认知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认知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认知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口腔保健行为指标(每日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间、每周清洗牙间隙次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比较(±s)
?
2.3 两组患者OHIP-14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OHIP-14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OHIP-14得分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OHIP-14得分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OHIP-14得分的比较[(±s),分]
?
3 讨论
牙周炎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病因除了始动因素外,还包括局部促进因素和易感因素等,其始动因子为龈下的牙菌斑[7-8]。牙周致病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每天的咀嚼和刷牙中能释放入血,又与其代谢产物一同进入外周血及组织中继续传播[9]。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治疗结果良好,核心是消除主要致病因素,控制炎症、使疾病进展停止,表现为通过机械治疗全面排除菌斑、牙石等牙面上可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性因素,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牙周基础治疗在重度侵袭性牙周炎中使用效果也十分显著,且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对牙周炎的治疗也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炎症状况,促进疾病转归[10-12]。
该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指导,研究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指导和6步法行为认识干预,结果显示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对口腔保健认知、行为(每日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间、每周清洗牙间隙次数)均比对照组高,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得分比对照组低。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6步法认知行为干预从源头上改变了患者的对慢性牙周炎的认识,让其识别自身口腔健康的认识、信念和行为情况,并为患者构建信心和承诺,使其对慢性牙周炎的认知程度提高,这在与娄丽娟[13]的研究中有相关描述一致:通过行为认知的干预模式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其通过提高行为意识,制定实行并评估计划,引导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自我行为监测,提升其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水平,而传统的口腔保健宣教以患者听讲为主,往往不够重视指导效果的反馈,与相关学者[12]的研究结果一致:6步行为认知干预有效改善了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水平,患者的每日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间、每周清洗牙间隙次数等均有一定提高;③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得分侧面反映患者的口腔健康恢复情况,6步法认知行为干预通过鼓励患者坚持行为改变,提防复发,维持自我口腔保健和定期进行牙周检查,从功能、心理、生理等方面上促进患者的恢复过程,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该研究中两组OHIP-14得分在干预后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接受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后1个月OHIP-14得分(23.65±5.48)分明显比对照组(31.46±6.17)分的降幅更大,与刘晓桢等学者[14]的研究成果一致,经行为认知干预后慢性牙周炎患者OHIP-14得分(14.04±0.85)分比常规干预后的OHIP-14得分(22.60±1.06)分更低,说明行为认知干预更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而该研究经行为认知干预后的慢性牙周炎患者OHIP-14得分(23.65±5.48)分仍比刘晓桢研究结果中的(14.04±0.85)分要高,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干预方法等有关。另该研究样本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还有待后续探讨。
综上所述,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对口腔保健的认知,改善口腔保健行为、提升其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