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意思
2021-07-30吴颖
吴颖
紫花地丁、鼠尾草、矮紫苞鸢尾、二月兰……在一次单位组织的户外活动中,我们跟着《少年科学画报》的主编孙锴老师——辨认着这些开在山坡上的小紫花,觉得十分新奇有趣。他每介绍完一种花种,我们就一边趴在地上给花朵拍照,一边感叹着它们的确风姿绰约,又形态各异。一段并不长的山路,被我们走得格外“漫长”。如果不知道这些小花的名称,没有仔细观察它们的区别的话,可能我们看到的,就将是一簇簇不起眼的紫色野花随意开着,这段山路也会被我们匆匆走过,只剩疲累,毫无意趣可言。
所以,我个人认为,“科学素养”这件事,比起让孩子成为科学家,更重要的是让他觉得:世界有意思,生活有意思。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本身就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提升科学素养,需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实际上,科学素养提升了,孩子的好奇心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滋养。因为当我们能发现这个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规律和不同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有意思,生活有意思。像我们上次认识了漫山遍野的小紫花并不是同一个种类、各有风韵之后,以后再到自然界里去看花花草草,自然会经常停下脚步,带着好奇心辨认、区分一番……至于这些植物到底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即使我们没记住,即使下次没有孙老师在旁边给我们讲解,我们也能通过很多查询方式得到答案。我觉得这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又一个含义——科学素养的提升,不是以知识的叠加为基础的,而是要学会找到探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即使普通父母不懂那么多科学知识,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也不用着急和恐慌,我们就抱着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一起寻找答案的态度,就很好,这就是科学精神最好的传递方式,就是在帮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也是我们自己提升和学习的好机会。
其实,通过好奇心和科学方法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经常也还是无用的。它们最大的作用,依然是让我们觉得:生活有意思。《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但是里面有很多和食物有关的科学知识,这部纪录片的科学顾问云无心曾说:“不知道这些食物背后的知识,并不影响吃;但明白了科学原理之后,会让我们吃起来更有兴致。”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科学素养于我们普通人更多的意义所在吧!
抬头时,能分辨出天边的朵朵白云是卷毛云还是积雨云;仰望星空,能和大熊星座打个招呼;在公园里,听得出大山雀、黄腹山雀、灰喜鹊和北红尾鸲正在“练习合唱”;去菜市场,看到辣椒时就会想起它为什么是辣的而莞尔一笑……这些,是不是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