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前来“救火”的婆婆共处的21天

2021-07-30宁梦

父母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救火姿势婆婆

宁梦

当和不常接触的婆婆在短暂的相处中有了育儿理念的冲突,是选择忍一忍,还是说出来?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否也能摸索出沟通的好方式呢?

莱莱从出生开始,基本上都是姥姥在带。最近老家有点事情需要姥姥回去解决,莱莱妈就请来了莱莱的奶奶“救火”。莱莱的奶奶是一名即将退休的初中数学老师,这次特意请假过来的,莱莱妈内心是很感激她的帮忙的,但是因为没有长时间共同生活过,所以内心也很不安,想着如果遇到冲突的话,就用“婆婆只来帮忙3个礼拜,21天忍一忍就过去了”来说服自己。可是很快,矛盾就出现了,莱莱妈陷入了纠结。

第一周的7天开始了

婆婆:饿了要吃饭,零食不管用!莱莱晚上在幼儿园吃,但基本上每天晚上8点多都会喊饿,婆婆来之前我可能会给莱莱吃少量的坚果,再喝点果蔬汁和牛奶,就讓孩子做睡前准备了。婆婆来了之后,觉得我给莱莱吃的都是零食,吃不饱也没营养,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所以婆婆勤快地包了很多饺子、包子和馄饨,孩子晚上一喊饿,就给煎饺子、蒸包子、煮馄饨……其实我认为孩子在睡前不应该吃得太多,但是看到婆婆做这些食物也很辛苦,孩子又爱吃,而且想着也就这样吃两三周,应该没事,何必和老人因此闹不愉快呢,所以就选择了“闭嘴”。

但是,这样吃了5天之后,孩子还是积食了——口气重,手脚热,而且开始咳嗽。婆婆觉得是天气冷孩子穿少了,冻着了才咳嗽,念叨我给孩子穿得不够保暖。我内心五味杂陈,婆婆才来了几天,孩子就出现了小状况,虽然我不想让老人家不开心,但看着小脸通红的莱莱,还是决定跟婆婆好好聊聊。

莱莱妈:“妈,其实孩子现在就是比较典型的积食症状,不是感冒。”

婆婆:“莱莱也没多吃什么啊,都是她说饿我才给她吃的。”

莱莱妈:“孩子晚上睡觉前不需要吃太多的,虽然她饿,但不需要吃得太饱。您想想,她吃完就睡了,这一肚子的食物怎么消化?肠胃负担重,孩子也睡不好。”

婆婆:“那孩子都咳嗽了,这不就是冻感冒了吗?我看你也没给她换上棉鞋。”

莱莱妈:“积食也会咳嗽,也会流鼻涕。而且她穿的衣服也挺合适的,每次我摸她的后脖子都是热乎的,这就说明她不冷,您放心。”

婆婆:“孩子这是吃撑了啊?!唉,都怨我。但我看那些坚果牛奶的,它也不是饭,而且也没营养,孩子吃了也不长个、不长肉。”

莱莱妈:“您说的有道理,确实是您做的这些食物更有营养,也干;争卫生。就是孩子睡前,不要给她吃这么多了,孩子贪嘴,等她觉得吃饱了,多半是已经吃撑了。咱们大人要是不给她限量,她一吃多准生病,那孩子大人都遭罪,您说对吗?”

婆婆:“以前想给孩子晚上做些好吃的,都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也没有精力。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倒是多了很多吃出来的毛病,我带娃的知识也需要更新一下喽。”

之后再遇到孩子晚上喊饿的时候,婆婆就对孙女说:“莱莱听妈妈的话,喝奶吧。”不过私下里,婆婆和我说,她还是希望我想办法让孩子变得壮实一些,我也表示以后会经常向她请教做美食的手艺。至于冰箱里那些包子、饺子和馄饨,我和婆婆说就留着以后我们忙得没时间做饭的时候救急用,孩子也爱吃,婆婆表示很满意。

矛盾解决了,第一周和婆婆共处的7天也顺利地度过了。

编辑点评:

这一次的沟通,莱莱妈采用了抽丝剥茧的策略,引导婆婆一步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思考,最终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在这段对话中,莱莱妈充分肯定了婆婆对孩子的爱与付出,并且适时地表达了对婆婆劳动成果的尊重,这既是沟通技巧,又是人与人帼处的可贵之处。

第二周的第7天开始了……

婆婆:写写画画,握笔姿势最重要

婆婆是一名有着将近40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待孙女,有时候也会下意识地像在教学生。莱莱3岁半,正处于喜欢涂鸦的年纪,但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得还不太好,所以每次都是五只手指齐上阵,大把抓住彩笔晃动手腕,很潇洒地就完成了作品,然后对着画能给我们讲出很多故事。之前我没太在意握笔的事,觉得孩子的精细动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高,不用急于一时,但是她涂鸦时的率真和想象力却非常宝贵。但婆婆作为一名教师,是万万忍受不了孩子这样的握笔姿势的,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这样握笔,都会去纠正。孩子会试着按婆婆纠正的握笔姿势画几下,但很快就会恢复到自己“粗犷”的握笔姿势,婆婆发现后会继续纠正……祖孙俩经过了一周的“博弈”后,孩子不再碰画笔了。以前她可是每天都会拿着笔画个没完。孩子的理由是:我不会握笔,我不会画画。在祖孙俩相处的第二周,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变化,我是很焦虑的。想了一个晚上,我决定这样和婆婆“摊牌”。

莱莱妈:“妈,您看莱莱画的画,还挺好玩儿的吧?”

婆婆:“是啊,小孩儿画的东西,看起来四不像,但听她一讲还真有意思。”

莱莱妈:“对啊,孩子想象的世界,和大人还真不太一样。其实画成什么样没关系,孩子的想象力要借机好好培养一下呢!”

婆婆:“不过这孩子,都快4岁了还不会拿笔,她爸爸这么大的时候,拿笔已经很好了。我教她,她也不学,这样以后写字会成问题的。”

菜菜妈:“妈,您别急,她还小呢,咱们慢慢教。你看她的小手,拿勺子拿叉子都拿不稳,更别提握笔写字了。”

婆婆:“怎么能不急,跟她差不多同龄的小孩儿,铅笔毛笔都知道怎么握笔了,她还是这样攥着一根笔,以后上学了,每天要写这么多字儿,她这样拿笔可怎么行。”

莱莱妈:“妈,莱莱还有两年多才上学呢!您想想两年多前,她还不怎么会走路,现在可是能满地跑了,握笔这事也一样,咱别着急,慢慢来。握笔姿势可以纠正,可如果她开始讨厌拿笔,甚至讨厌写字、画画,那咱可就纠正不了了。”

婆婆:“唉,看样子孩子和孩子还真的是不一样,那咱这个孩子,就慢一点吧!”

莱莱妈:“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您看莱莱小小年纪,唱歌音准特别好,吐字也清晰,别的孩子可是也比不上她呢!这就是她擅长的一面。”

婆婆:“也对,各有所长。”

就这样,经过我和婆婆平心静气地沟通之后,她决定不那么纠结孩子握笔姿势的事情了。不久,莱莱也重拾画笔,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创作”。不过婆婆曾悄悄地和我说,每次看到莱莱那样大把攥笔,还是很想纠正,不过她选择控制住自己,不心急。我听了之后,使劲赞美婆婆做得好,夸婆婆有定力、会教育,婆婆听了也很得意。

这么大的事能沟通解决,也挺出乎我的意料的。第二个7天也J愤利地过完了。

编辑点评:

莱莱妈很焦虑,但是她依然是考虑了一个晚上怎么和老人沟通,并没有感情用事直接批评老人的做法,这是非常可取的。建议父母在隔代养育中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不是“火烧眉毛”,都给自己一个冷静期,思考一下如何和老人沟通效果更好,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发泄焦虑的情绪。另外一点非常好的是,在沟通过程中,莱莱妈很快抓住了莱莱奶奶纠正莱莱握笔姿势的焦虑点在哪里,帮老人缓解了焦虑,莱莱妈自己焦虑的事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后面又对奶奶的正确做法给予不断的正强化,事情解决得就更圆满了。

第三周的7天开始了……

婆婆: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有一天我正在上班,家人群里收到了婆婆发来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孩子平衡能力和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我心想,婆婆已经开始了解科学育儿的内容了,挺好的,通过这段时间和孩子的相处,确实也能看到她对孩子是真的上心。不一会儿,我又收到了一个视频,婆婆正带着莱莱走“马路牙子”(路缘石,绿化带与马路的隔砖),紧接着好门个视频发过来,有走平衡木的、走花坛边缘的,通过视频能看到婆婆很努力地用一只手牵住孩子,用另一只手忙着拍视频,因此摄像头晃动得很厉害。此时,做妈妈的我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这样太危险了!正愁如何开口的时候,宠爱女儿的莱莱爸爸在群里回复了……

莱莱爸:“妈,这样太危险了!怎么能让孩子走这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好好地走平衡木不行吗?”

婆婆:“我牵得好好的,马路牙子才多高,摔不着孩子。”

莱莱爸:“这不是摔不摔的事儿,孩子不知道这样做是危险的,大人还不知道吗?以后她趁着大人不注意,自己爬到花坛上乱走怎么加”

婆婆:“我带着她去公园,一路上这么多地方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边玩边练,多好!人家科学家都说了,平衡能力锻炼得好,孩子就聪明。”

莱莱爸:“锻炼平衡能力就非得走这么危险的地方吗?再说了,您就来这住这么几天,就能把孩子练成神童吗?”

婆婆:“孩子喜欢这么玩,我也牵着,怎么就不能玩玩了,你小时候也没少玩,也没见你伤着哪儿啊!”

莱莱爸:“这孩子聪不聪明,是平衡木走得好就能决定的吗?少看这些乱七八糟的!”

莱莱妈:@莱莱爸亲,冷静一下,怎么能说这些是乱七八糟的呢?!平衡能力就是很重要的,妈说得对!@婆婆妈,您牵好孩子就行,先不用录像了,您也得注意脚下安全。等周末咱们一起出去时,我来给你们录。

在与婆婆相处的最后7天里,没想到与婆婆正面交锋的是莱莱爸,我反而成了“和稀泥”的人。其实在这21天里,需要磨合的不只是我和婆婆,他们母子之间在关于教育和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小摩擦。婆婆临走的时候跟我说,其实她很感激那天我没有怪她,她说事后她也反思了一下,确实拉着孩子走那些危险的地方还拍视频很后怕,而且平衡能力也不是这么锻炼出來的。我马上表示对她的理解,谁还不是一看到什么事情可以对孩子好,就想马上试试!我能理解她,也特别感谢她这么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且我说完之后,她就没再拍视频,也做得特别对。说开了这件事,婆婆开开心心地上了车,一再叮嘱我需要的时候别客气,她“随叫随到”。

编辑点评

沟通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积累情感。每一次短暂的相处都是长久关系的积累,因此在相处中,如果有心结,要通过坦诚的沟通及时解开,别把问题积压到下一次,而要把对彼此的善意、理解和感恩积累到下一次,这些正能量将成为下一次解决矛盾时的“资源”和“缓冲”。

其实老一辈人不是全然无法沟通的。就像莱莱妈和婆婆相处的21天一样,把话说开了,真诚地进行沟通,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毕竟,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据说,21天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希望这个21天的故事,能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养成与家人好好说话、坦诚沟通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救火姿势婆婆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救火
电视机起火了
救火
如此婆婆
雪孩子救火
成长的四种姿势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