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结:优化汉字教学的策略

2021-07-30耿姗姗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字

摘要:联结,作为优化汉字教学的策略,能让学生的经验走向深刻,认知走向多元。把单字教学连成线索,让明晰的线索构成块面,将改变“单兵突击”学汉字的现状,从而凝聚起汉字教学“协同作战”的合力。汉字书写则应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服务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关键词:汉字;联结;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B-0101-03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基石。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深入研究“联结”这一优化汉字教学的策略,力图展现汉字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联结过往,让“似曾相识”变成“原来如此”

汉语言文字作为母语存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零起点。他们原有的认知和积累的经验,都是汉字教学的有利凭借。优化汉字教学,首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将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已有基础建立起联系,让“似曾相识”的隐形资源变为“原来如此”的显性收获。

(一)于纵深处联结,让经验走向深刻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说:“每一个经验都是一种推动力,看出一种经验走向什么方向便是教育者的责任。”学生从小就对汉字耳濡目染,很多零散的认知是鲜活的,但不够深刻。语文课上,我们如果能够切合这些“似曾相识”的点,于学生思维的纵深处联结,就能让其原有经验展现出推动力。

面对课题中的“株”字,学生是有认知基础的。这个字右边的“朱”字,学生更是了解。所以,在《守株待兔》一课的揭题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牵一“株”而动全身。让孩子通过比较篆書“株”字的左右两边,来感受右边会意字“朱”的含义。它比“木”多出的一横,一种说法是标记了松柏一类树木红色的树心部分,所以“朱”后来引申为大红色,另一种说法是标记了树干部分。以上教学设计均为学生思维纵深处的点拨和引领,教师讲解第一种说法时用红色的一横标记树心,讲解第二种说法时用绿色的一横标记树干。基于这样的理解,孩子们再去探究课题中“株”的含义,就经历了一个拾级而上、逐步提升的过程。整个学习流程都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且适时给出字源字理上的解释,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刻。

(二)于发散处联结,让认知走向多元

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带着生活积累走进课堂,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教师需要根据新授内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处联结,让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推动学生的认知走向多元。

文中“释”字表示“放下”,学生通过看注释、看插图的方法很容易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拓展“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词语,要求学生说出词意。因为学习迁移的产生,所以学生对以往只能大致理解的词语,能做到精准解释,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教材“注释”中的“释”字,不再是“放下”的意思,学生根据工具书上的义项进行选择,知道它在这里表示“说明”的意思,认知进一步走向多元。本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注意挖掘发散的源点。例如,从“冀复得兔”中“复”的含义出发,带领学生回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的“复”字;从“兔走触株”中“走”的含义出发,带领学生回望“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字。这些回望,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上豁然开朗。

二、联结当下,让“单兵突击”变成“协同作战”

《守株待兔》全文仅39个字,要求学生会写的多达9个。如果逐个突破,不仅琐碎低效,而且无法让生字教学形成合力。因此,在备课之初,教师就要有整体的视野,要用高位的文本解读来关照生字的学习。从顶天立地的耕耘者的姿态,到释其耒而守株的放弃者的姿态,把一个“耕”字和一个“释”字建立联系,企图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跃然纸上。

(一)明暗交织,让单字的教学连成线索

教学线索是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脉络。以线索为枝干,深入浅出地串联起整堂语文课,这样的课堂才是精美的语文课。[1]在学习言简意赅的小古文时,我们可以将散落在文本中的单个汉字串联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线索。

学生从认识农具“耒”字出发,然后理解“耒”字旁的“耕”字,进而与“耕者”一词相会,这是一条由字及词的教学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教师带领学生去看古诗中的耕者,如“夜半呼儿趁晓耕”中,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出来劳作的“耕者”;“布谷飞飞劝早耕”中,清晨就出来劳作的“耕者”;“昼出耘田夜绩麻” 中,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就出来劳作的“耕者”。“晓”“早”“昼”这三个字都跟时间有关,都包含一个“日”字,都能让孩子们对勤劳的耕者肃然起敬。“耕”字牵起了一条教学的线索,下文的“释”字则牵起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如果说这是两条教学的明线,那么“耕”与“释”的隐隐对比则是一条教学的暗线。当学生交流过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之后,弃耒而“释”的形象就和辛勤的“耕”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此,明线与暗线交织,寓言之理不言自明。

(二)层层推进,让明晰的线索构成块面

作为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支架,教学线索就像是课堂的“灵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呈现效果[2]。由教学线索构成的学习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在层层推进中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

宋国的农夫在放下农具之前是“耕者”,就如古诗中说的那样“晓耕”“早耕”“昼出”,同学们脑海中的形象不断丰满,认识也随之多元立体。此时,教师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文中的这位农夫还是不是一位耕者?这个问题非常开放,学生既能从“释其耒而守株”的做法上谈,又能从“冀复得兔”的想法上谈,还能从“兔不可复得”的结果上谈。这样的设计打破了逐句串讲的琐碎,无论是理解还是朗读,都能在整体观照的视野中行进。这时候,让学生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学生说到整天想着撞大运的时候,教师用一个“冀”字来总结;当学生说到农夫不劳作的时候,教师用一个“释”字来总结。至此,“耕者”形象的认识板块,是不是“耕者”的讨论板块,以及为何“身为宋国笑”的思考板块,就在明暗两条线索的层层推进下建构起来了。

三、联结未来,让“为了书写”变为“书写为了”

汉字书写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应为了写字而写字。我们要找准书写时机,顺势而为,让写字教学促进文本理解;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有效规范,让写字教学服务语言积累。

(一)把握书写时机,推动深入理解

温儒敏先生在解读新课标亮点时,重点强调了“实施建议”中的书写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做到天天练”。但是,天天练并不意味着程式化、机械化。只有把握书写时机,才能日日新鲜,让学生始终保有浓厚的兴趣。

“耕”字左边的“耒”表示农具,右边的“井”表示田地,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在田间劳作的耕者形象。此时,教师范写该字,并提示:左边的一竖要写直,好像农具笔直的柄;右边横竖交错,要写得横平竖直,好像官府划分的田地一样齐整。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恰当的讲解,学生练习写字时不仅有所凭借,而且能够加深理解。“释”字左边是书写的难点,它不是爪字头的“采”,而是短撇加“米”的“釆”。教师出示“釆”的古文字,学生据此想象动物爪子分开的样子,并模仿该动作,放下手中的文具。这时候,学生再书写该字,就将字形与古文字、具体动作建立起了联系,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到位。

(二)规范书写样式,服务日积月累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统编版教材落实课标要求,在三年级教科书中科学有序地编排了摘抄词句的学习活动,学生初步积累了在横条本上书写摘抄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创新设计了横条本板贴,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有田字格板贴的局限。结课之前,教师将“守株待兔”四个字范写在横条本板贴上,并提醒学生注意:下方要贴住底线,上方要略空一些,字的间距要紧凑。教师布置学生课后把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9个成语用同样的方法抄写下来,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规范指导后的书写样式,在作业中得以巩固强化,学生的书写技能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能摘抄这一次,更有能力快速美观地摘抄每一次,从而促进语言素材的有效积累,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上的“日积月累”。

优化汉字教学,需要准确把握学情,与学生的已有基础相联结;需要整体安排教学线索与板块,与文本的全局性解读相联结;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汉字书写,与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相联结。聚焦联结,汉字教学的优化策略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需要我们更加充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斯丹婷.语文课堂构建的线索探析[J].中学语文,2016(12):83.

[2]李楠.论语文课堂教学线索的构建和类型[J].语文教学之友,2020(1):8.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0-12-30

作者简介:耿姗姗,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江苏南京,210036)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