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
2021-07-30虞文龙
虞文龙
摘 要:现如今,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无形当中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需要服务于生活且贴近生活,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为此,本篇文章提出了几点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前言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程就像是一个充满着奇妙事件的新世界,他们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活动中掌握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周遭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还能够强化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将课堂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阻力
(一)生活化教学意识不强
部分小学科学教育者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都局限在教学大纲和教材范围内,导致生活化教学法不具备完善的应用环境。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很多教育者并没有对生活化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再加上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因此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引入生活案例时,教育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在课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可以被吸引到课堂当中,但由于缺少相对密集的乐趣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下降了。长此以往,学生会片面地认为生活教学法只是传统课堂的一部分,进而阻碍其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生活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事实上,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中。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很多教育者并没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生活化案例,所选择的教学元素也不够针对小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三、小学科学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教育者需要主动走出成年人的世界,从小学生的视角入手,尝试用一颗童心来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爱好,进而为其创设出更有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生的眼中,老师的言谈举止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唯有教育者从自身做出改变,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教授“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做一次简单的随堂小实验,将提前准备好的水杯装满热水后,盖上盖子,等待10~15秒的时间后再将盖子打开,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杯盖上为何會出现小水珠。由于这一场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因此可以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后,教育者可以再次予以启发:“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当你在洗澡的时候,天花板上是否会出现相类似的小水珠?有没有其他同学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类似情境呢?”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十分自然地进入到生活化情境中,并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启发了自身的思路,利用头脑风暴来加深理解。随后教育者可以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来加以解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水在一定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在遇冷后会凝结成水珠”的科学道理。再例如,在教授“了解空气”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生活场景视频——无法利用漏斗将酱油顺利地倒入瓶子中,并让学生认真思考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顺势引出此堂课程的教学主题——空气占据空间。随后,为了能够进一步验证视频中的情境,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概念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事实上,在小学科学课程的现有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育者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在不增加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很多教育者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现象,教育者在日后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开动脑筋,依托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合理选择一些适合课堂活动的实验材料,并引入一些令学生感到熟悉的课外读物、实验器材等。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加轻松有趣科学课堂。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能够真正令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材料不仅仅是十分昂贵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有时候也可能只是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泡沫箱、小布条等,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改造,同样可以变废为宝,成为科学课堂中的核心材料。
(三)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因此他们对周遭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感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要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教育者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自主观察和探索生活,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了解各种自然生物的生长状态与生活习性。
1.有针对性的观察。教育者可以根据课程主题选出特定的教学元素,带领学生针对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进行细致观察,例如叶子的构成、树木的特点、花朵的形状,以及在春天中小树刚刚萌芽的情形、在夏天中繁花盛开的情形、秋天中树叶变黄脱落的情形等等。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继而更加懂得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另一方面则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探究意识,为日后的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2.家庭种植活动。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和集体活动,教育者还要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利用课后时间来开展家庭养殖活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即为生命世界与物质世界这两大类别。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中养一些花草树木或小动物,共同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3.社会实践活动。现如今,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时代,当代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教育者应当牢牢把握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时代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落实。在日后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育者要多多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为孩子们打造出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此外,还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想象,让他们可以在科学的奇妙世界中肆意遨游,将科学技术的无限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文霞.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50):35.
[2]李秋生.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9(01):79.
[3]王品申,王坦.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9(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