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法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1-07-30武晓萍
武晓萍
摘 要:故事涉猎领域广泛、情节错综复杂、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如今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幼儿园故事教学法的现状分析,探究幼儿园故事教学法的优化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源”,源头的素质教育质量不高,其他“流”的基础教育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有利于对幼儿的素质提升与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弊端,对整个青少年阶段的教育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故事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领悟力方面的发展
幼儿阶段语言能力尚未成熟,对很多词汇、语句的理解有所欠缺,仅仅靠教师语言的叙述让幼儿理解一个道理或者现象比较难。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选择符合幼儿理解能力、幼儿又感兴趣的一些小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学习语言增长见识、激发兴趣,让幼儿在听、玩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素质,“妙语连珠”“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培养的,这种培养在幼儿阶段至关重要。在幼儿故事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先逐渐理解故事内容,然后用启发的方式,让幼儿慢慢把故事复述出来,或者对故事表达一些感想,形成一个学习反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包括语言与肢体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很好地学会与人交流,锻炼出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很多幼儿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很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教学对幼儿三观的前期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中国的一些古代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德。这些品德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育,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幼儿阶段幼儿的模范能力很重要,幼儿听到这些故事后,就能自觉地模仿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品质。
二、目前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现状
(一)故事素材较为单一随意
故事教学必须在故事背景下引入教学过程,使每一个故事都能让幼儿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很多教师故事素材单一单调,有些故事生硬,有些故事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有些故事太过理想化,有些故事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这样的故事幼儿学习后,一是很难理解,二是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这样的选材很容易让故事教学成为鸡肋。
(二)教师对素材的学习理解不到位
很多幼儿园教师对一些故事炒冷饭、吃老底,不善于学习,过于依赖故事文本教材,不勤于思考,对故事的核心观点理解不到位,对故事的本质思想理解有偏差,甚至对故事教学目标都较为模糊。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将故事作为幼儿识字的渠道,这种幼儿故事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幼儿故事教学流于形式、支离破碎。“填鸭式”的故事教学方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感受,无法起到调动幼儿思考的主动性的作用,反而变成幼儿的一项负担。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幼儿园故事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教师也认真学习了故事文本,对故事的理解也很到位,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帮幼儿包办一切,仍然采用“教师讲述—幼儿复述—教师点评”的传统模式,很多教师恨不得将故事嚼碎了一股脑地喂给幼儿。这些故事教学模式让幼儿被动地学习故事,起不到启发幼儿思考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模式能让教师与幼儿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去思考、去追问、去反思故事的本质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幼儿故事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精心选材
适合幼儿阶段的故事类型,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但是如何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素材需要一定的甄别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故事的选材精心把关,正确理解现有的故事素材以及幼儿的理解力,选材要选得“巧”“准”“善”。所谓选材要“巧”就是故事素材要具有典型性,具有启发性,在同类故事素材中别具一格,让幼儿听了能够很快抓住故事核心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谓选材要“准”就是故事素材要符合幼儿理解能力,不能太晦涩难懂,否则会让幼儿产生排斥心理;所谓选材要“善”就是要多选取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故事,要对幼儿的三观形成起到正面的教育意义。选材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精神需求,可以作为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神食粮,为幼儿所喜爱,方便教师授课。
(二)打破常规,互动式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照本宣科,必须把相关的故事文本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故事具有情景性。在情景中,幼儿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模式一问一答,要采取互动形式,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比如,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完一遍故事后,要及时放低姿态与幼儿一起探究其背后的道理,学会引导幼儿思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每每到探究环节,幼儿的兴趣总是提出不起来,归根结底是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形式單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丰富表现故事的表现形式。从教育学角度,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让老师从讲故事转变为演故事,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与老师都成为故事的角色,让学生有仿佛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其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故事直观可感。采用这种方式与视觉能力,让幼儿可以用看动画片的方式来学习故事,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其三,创设故事情境,满足幼儿的好奇与探究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布偶、装扮一些场地等方式创建课堂故事的情境,让故事的表现方式更直观、贴近实际。这种情境的构建,会对幼儿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也有助于让幼儿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故事,对故事反复咀嚼、百看不厌。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幼儿想象力、好奇心,开发智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幼儿的基础教育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童是天真无邪的,幼儿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打开幼儿天性与好奇心的窗户,让他们在故事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参考文献
[1]王静静.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行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叶明芳.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67-69.
[3]张红军.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初探[J].中外交流,2016(29):201-202.
[4]黄贤.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吉林教育,2013(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