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阅读整合背景下散文的审美鉴赏

2021-07-30林正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湖心昆明意境

林正娟

语文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扩大阅读面,能让学生在接触大量文本的基础上,体会美感的共性,提升审美能力。在语文课本中包含许多经典的散文,这些散文充满美感,令人百读不厌。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美感的来源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其他与之相关的文本,构造整合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散文《昆明的雨》时,教师引入了同为汪曾祺创作的课外散文《翠湖心影》,引导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本文结合内容与教学的实践过程,探讨如何从多角度开展审美鉴赏教学。

一、认识流动的行文方式

在课堂中引入《翠湖心影》时,学生已经对《昆明的雨》内容十分熟悉。在读完本文后,学生都发现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使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信笔所至、无拘无束,展现了大量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作者往往在写及一事时触发了某种联想,于是顺着笔意延伸开去,读来又完全不觉得散乱无当,其行文方式具有流动性,令读者的思维和情意也跟随着流动。

在《翠湖心影》中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是散文整体构架上的特点,也是师生开展对比閱读的首个探究点。首先教师提问:“《翠湖心影》的中心是写翠湖,其中写到了哪些与翠湖有关的事物?”学生在阅读后发现文中写了湖面景物、湖中的大路、翠湖图书馆、湖边的茶馆等,并且将对风景、人情的描绘融为一体。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列在教学板中,引导学生感受二者在行文方面共有的流动性。其次教师再提问:“《昆明的雨》中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为中心整合各种不同的素材,在《翠湖心影》中是否也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再读本文,注意到文中写道:“昆明和翠湖分不开”,作者同样是以对地方的想念为线索整合不同的素材。两篇散文中,在对人、事、物的描绘中都渗透着一以贯之的主体情感,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美感。经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了《翠湖心影》的写作特色,而且促进学生对课文《昆明的雨》更为结构化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有了发现与顿悟的经历,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审美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二、品味平淡的写作语言

语言是构成一篇文本的基石,是生成审美性的关键要素。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语言是构造形式特点的材料。《昆明的雨》和《翠湖心影》都是典型的美文,出自同一名作者之手,在写作语言上具有共性。八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美文已经有较多的经验,在阅读《昆明的雨》时学生将其与此前的阅读经验相比较,发现本文并未使用精心雕琢的典雅语言,而是以平淡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显得非常自然。在引入《翠湖心影》时,可以让学生在此前的认知基础上品味本文的语言,领会其中的美感。

在对平淡之美的品鉴中可以突出“口语化”的品鉴要点,进而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在两篇文章中都使用了许多口语化的语言,如《昆明的雨》中写道:“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翠湖心影》中写道:“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这些语言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仿佛就是平时在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具有一种平淡之美,与汪曾祺散文闲话式的特点相符合。在教师举例分析的基础上,再创设探究任务,让学生从两篇课文中选出更多的语句,结合教师所讲的鉴赏技巧来分析其中平淡的语言美,促进学生的能力迁移与知识内化。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点,让学生凭借对语言的分析去认识美,超越对美的直觉感知,而抵达深度的层面。

三、鉴赏深远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指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审美境界,是独具中国文学特色的美学维度。作家常依托对景物的描绘来塑造意境。汪曾祺本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在散文中创造了深远的审美意境。《昆明的雨》和《翠湖心影》两篇文章中都包含大量写景文字,鉴赏意境是教学重点之一。在意境中能够展现出作者观察世界的方式和主体的心灵世界,因此作家在不同作品中构造的意境常有相同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微观探究,在深度阅读中含英咀华,品味意境之美。

在《昆明的雨》中,文末莲花池边小酒店中闲坐的一段最具有意境之美。教师将其与《翠湖心影》中在翠湖边“穷遛”的一段作对比探究。有趣的是,这段文字也同样被安排在文末。这两段文字中具有“不尽之韵”“无尽之意”的冲淡之美,与全文的审美风格相呼应。教师让学生对比阅读这两段,然后提问:“说说这两段中人物的活动。”学生回答:“在《昆明的雨》中作者被一场雨耽搁了,只是闲坐着。在《翠湖心影》中作者则与朋友一起在翠湖中漫无目的地闲逛。”教师再总结道:“在这两种情境下,作者都处于十分闲逸的状态中,只是将外界视为审美对象,作者将自己的心灵和外界的景观完全融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品读这两段话放在文末的意味,感受文字中以意境展现了昆明之美、翠湖之美以及自己的情感,显得意味深长,有如古典诗画一般意境深远。借助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两篇文章意境之美的感知逐渐丰富和完善,产生了切身的感受,提升了审美能力。

四、欣赏和谐的生命画卷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在《昆明的雨》和《翠湖心影》中都有许多刻画人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和谐的生命画卷。作者笔下的人物心灵质朴简单,对待他人充满热诚。在作者描绘的生命画卷中充满了人情美,与平淡的自然之美相映成趣。在两篇文章中,对人情美的刻画都较为直观。学生在提示之下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段落,其中表达的含义及其共同点也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开放性的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从两篇文章中找出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探讨对文中人性美的认识。

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时,学生对《昆明的雨》中卖杨梅的女孩、女房东以及《翠湖心影》中图书馆管理员、卖虾的老婆婆四个人物进行了分析。学生结合人物的事迹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人物都慷慨朴实,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情,如女房东总是会将缅桂花分享给她的房客,卖虾的老婆婆以很低廉的价格出售虾饵。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发表看法,再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进行总结:“这些人物都处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中,感受着生命的自在喜悦。这些人物表达了作者理想的一种生命状态,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以此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本文中以具象传达了作者理想中的境界。教师立足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度品析文本,从“人”的角度认识本文的美感。

总之,《昆明的雨》与《翠湖心影》的对比阅读是整合课内外文本实施阅读教学的一次实践,促进学生把握美的具体表现,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泰州医药高新区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TGXLX-2019024。

课题题目:大阅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整合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湖心昆明意境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昆明美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寻找你的伙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