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和套路:类型写作去往何方?

2021-07-30汪雨萌

青春 2021年8期
关键词:玄幻套路文学

汪雨萌

箫剑行是我们专业的学生,这是她的笔名,陪伴她也有好多个年头了。每天睡前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她为更新所撰写的小小“片花”,这些片花有时是作品节选,有时是自己对武侠的思考,有时是读者的反馈,颇有意思。现在研二的箫剑行同学,不仅仅是武侠小说的创作者,还是年轻而踏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者,她的研究支撐着她的创作,而她的创作,则给她的研究带去新的角度和见解,也算是一种“教学相长”。

其实在报考上大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中,创作所谓“类型文学”的年轻作者并不少,在我所教授的小说写作课堂上,通常也会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写类型小说。关于类型小说的讨论从这个名词被创造、应用伊始便一直存在,从《孽海花》到《一双绣花鞋》,再到《天龙八部》《诛仙》等等,类型小说的概念似乎没变,但这个概念所囊括的内容物却一直在发生变化,随着一代代旧作被端上“经典”的神坛,新的作品与创作形式又会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只要人类还需要文学的娱乐功能,类型小说就会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和丰富。尽管研究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但长久以来,类型小说是否等同于通俗小说,类型小说是否能反应社会文化变革,类型小说是否存在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类型小说是否存在经典化的可能等等,一直是类型小说在批评界、研究界较为受关注的话题,从这些命题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类型小说虽然作为文学形式,但它的审美合法性仍处在存疑的状态。

但对于创作者而言,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的学生作者选择类型小说一般只有两个理由,一是出于写作的难度,类型小说的创作思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都有相对稳定的成规可以遵循,二是出于热爱,无论是言情(包括纯爱)、悬疑、科幻、玄幻、武侠等等,都有大批真诚如签订契约般的死忠粉。或者说,二者一般是交织的,因为热爱,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对成规和套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这样的创作状态在网络时代是具有典型性的,网站的创作者出于对题材、人设、故事的兴趣与喜爱开始创作,但最终作品往往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倾向,我看过很多网络作者为反抄袭制作的“调色盘”,其中有很多其实是值得深究的,用了相似的故事是不是抄袭?人物设定相似是不是抄袭?在关键情节里出现了相似的桥段、巧合,是不是抄袭?归根到底,是热爱造成的沉浸式写作套路了许多创作者,让他们误以为套路便是类型本身,最终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想象力,拉低了他们创作的格调。我曾有一位学生在课上写玄幻小说,我向他建议可以将女主角的形象写得更为丰满一点,他虚心接受,但也不无迷茫地问我,老师,我觉得这个女主的形象挺好的呀,玄幻小说不都得有这样一个女的吗?

他的回答让我觉得非常危险,很多创作者似乎过于依赖前辈们所构筑的世界和叙事的技巧,从而陷入循环的泥淖,这样的写作固然省去了很多解释的口舌,却使得类型小说的阐释空间不断收缩和变窄。类型小说的生机正在于它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也在于它能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洞察社会、洞察时代,但这样的观察却每每面临危机,以至于我常常觉得这是否算是一种宿命?就算是到了信息过分发达的时代,也难以逃脱它如黑洞般收缩的命运。严肃文学的经典性在于以不变应万变,而类型文学的价值则在以千万变、万万变来应不变,它是每个时代相对稳定的现实基础上开出的繁盛而无边的空中楼阁。我认为类型小说创作者不可被阅读和成规所捆绑,它们是创作的基石,却不该成为创作的依赖与终点,类型文学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叙事恰恰是最不能重复、同质和标准化的。对类型的热爱或许虚妄,却并不一定虚伪和虚幻,在虚拟即将成为现实的时代,类型文学所承载的应该是更为广阔的另一个世界。箫剑行和我们创意写作的很多研究者,正试图踏遍这世界的每一寸疆域,并且为将来的开疆拓土提供新的可能。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唯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才算得上热爱,也才能为这个新世界打开新的大门。

在此,将箫剑行同学的创作谈附后,愿你永远是执着而勤奋的薛靖七。

猜你喜欢

玄幻套路文学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初中生玄幻小说阅读行为分析
眼下有套路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高中生阅读玄幻小说的心理需求及影响研究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