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壶”的创新设计刍议
2021-07-30赵益军
赵益军
创新是当代中国的治国兴国之道,为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艺术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创新环境下,紫砂壶创作也产生了新时代特点,以中国古典美为核心,不断地将时代审美因素融入进去,使紫砂壶艺术既展现了深厚扎实的古典美学积累,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创作活力。随着人们审美视野的打开,也出现了“不走寻常路”的紫砂壶作品,它们通过打破常规进行艺术实践,以大胆的设计展现紫砂壶的时代风貌,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1 “启蒙壶”中的传统因子
图1“启蒙壶”是一件堪称奇特的紫砂壶作品,它的造型结构与一般中规中矩的紫砂壶有较大差异,各结构组成部分也进行了“重组”,大有后现代抽象艺术的风格,创新精神十足。要想完成如此大胆的设计,紫砂壶艺术传统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蒙”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优秀的传统资源为创新服务,才是新时代的启蒙精神。
图1 启蒙壶
作品以紫砂壶创作中最经典的红泥制成,代表了紫砂壶艺术的悠久历史与中国古典美特征。壶体呈古色古香的棕红色,有东方古韵气息。泥料细腻无杂质,均匀的色彩浓郁醇厚,其中可见泥料中的砂质颗粒,体现了泥料的自然魅力。壶表面没有过多的光泽,有低调柔和的丝绒质感,烘托出沉稳气息,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古味儿”。
在造型结构上,创作以经典的四方壶造型为基础,运用镶身筒技法构建起壶体,四面四棱的特征非常清晰,壶面干净平整,棱角分明硬朗,赋予作品以利落明快之美,使作品有一个稳定的框架。
创作继承了紫砂壶严谨的工艺态度,将泥料打造地一丝不苟,展现了紫砂泥的独特美感与四方壶的基本特点,以传统因子奠定了作品创新的牢固根基。
2 “启蒙壶”的创新设计
此件作品从造型到各个结构组成部分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特征,尤其是对壶盖、壶嘴以及把手三者的调整和重构最独具匠心,走出了以往紫砂壶设计的常规。这种大胆的重组势必会提升保持作品结构稳定性的难度,自然使作品的工艺水准得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就有了保证。
梯形结构在紫砂壶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通常下宽上窄,有稳重大气之美。此壶则是一个“躺倒”的直角梯形,创作将之进行“翻转”,将斜边作为壶体顶面,与之对称的长直角边则作为底面,保证了壶体的平稳。两侧为一长一短两条直角边,比例均衡,保证了壶体左右两侧的平衡感。壶体从两方面体现了创新性,首先是将传统的等腰梯形改为“不平衡”的直角梯形;其次是斜边与直边、长边与短边的“不平衡”结构。如此一来所构成的平衡造型不仅有创新效果,更有结构智慧。
壶嘴、把手以及壶盖、壶钮是此件作品中最具创新效果的部分,创作采用了一种集中的方式,将壶嘴与把手融为一体,壶盖与壶钮融为一体,简化了作品的结构,并使作品更加对称与平衡。
如果将壶嘴、把手与壶身联系起来,整个壶体的外部轮廓是一长方体,壶嘴与把手恰好是对长方体上部的补充。与传统的镶嵌在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不同,创作将两者集中镶嵌在壶顶斜面上,长直嘴有一半嵌入斜面当中,由低处向高处延伸,直到壶身外部,形成了利落干净的直线。斜面最低处连接着壶嘴的部分是完美的圆环形把手,其与壶嘴完全融为一体,工艺精湛。把手顶端最高处与壶最高处保持水平,外侧边缘则与壶身边缘位于一条直线上,由此构成了壶体外部的方正轮廓,使壶的结构达到均衡。此壶壶盖位于靠近壶嘴的斜面之上,造型十分小巧,有一定厚度,可代替壶钮的功能。壶盖从外部看简约非常,内里的结构则要能牢牢嵌入壶身当中,才能在斜面之上保持平稳而不至于掉落。
壶嘴与把手以及壶身三者之间的融合十分巧妙,创作力图将三者打造成一个“共同体”来为结构服务,独特的造型加大了保持作品平衡性的难度,线与面之间、圆与方之间的几何组合使作品饱含理性的美和现代的智慧。“启蒙壶”展现了新时代紫砂壶创作在坚守艺术原则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的勇气,也正是这种勇气才促进了紫砂壶艺术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3 结语
“启蒙壶”是一件典型的新时代紫砂壶作品,作者通过大胆的变形与组合揭示了紫砂壶创作的无限可能。在新的时代,紫砂壶创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为传统所困,不懈探索,秉承着严谨的工艺精神,才能使紫砂壶艺术迸发出更为强劲的新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