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

2021-07-30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张梦纳

河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耕博物馆农业

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 张梦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结合文物陈列,不可或缺地都会涉及农业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面临发展困境,优秀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逐渐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继承优秀农耕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农业博物馆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博物馆的发展脉络

中国博物馆起步较晚,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创办于1905 年的南通博物苑。截至1949 年,全国只有24 座博物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盛世兴文,博物馆事业如火如荼。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5535 家。在博物馆整体大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博物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当时大部分地区都建立有农业展览馆,其职责是宣传党和国家“三农”方针政策、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农业知识、促进农产品流通促销等,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带来“三农”领域的深刻变革,农业机械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务工化,这一系列的变化迫切需要唤起人们对我国传统农业大国的文化记忆。

我国最早的农业博物馆是1983 年7 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内的中国农业博物馆,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农业博物馆,之后,各地陆续建立起国有或民办的农业博物馆,其中一部分农业博物馆的前身就是农业展览馆。如辽宁农业博物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 年的辽宁农业展览馆,2008 年改建为现在的农业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强调“三农”重要性,农业博物馆进入大发展时期。现有的农业博物馆无论在数量上、内容上、类型上都有了较大发展。

二、农业博物馆的发展特点

我国大部分农业博物馆成立于2010 年以后(如图一),在经过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后,形成了规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图1 我国农业博物馆数量统计

(一)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目前我国的农业博物馆从不同方面展示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种养殖历史、农耕文化脉络等。我国有国家级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有省级的辽宁农业博物馆、吉林农业博物馆、安徽省农业博物馆,有各个地方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还有专题类博物馆如北京西瓜博物馆、首都粮食博物馆、稻米博物馆、石榴博物馆,葡萄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等。国家级、省级农业博物馆展示农业发展历史全貌,涵盖面广,内容齐全。石榴博物馆,通过声光电、多媒体、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我国石榴的起源与传播,石榴品种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石榴文化。首都粮食博物馆,通过征集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手段,将粮食起源、人工培育、种植加工等历史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唤起参观者的粮食记忆。

(二)展示内容形式多样,展示手段推陈出新

农具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明的开始是人类由自然式的采集狩猎发展到通过耕种获取食物,农业文化因此又称为农耕文化。目前,我国农业博物馆或农耕文化馆陈列的内容大多数为农耕用具。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农业博物馆经过不断的探索,并借鉴其他类博物馆发展经验,开始突破自我,展示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

中国农业博物馆在2009 年扩建完成后全面开放,扩建后的农业博物馆承担着抢救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弘扬农业文明,展示农业科技发展成就,宣传农业基本国情,传播农业科普知识等社会责任。陈列内容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陶中的远古农业”和“青少年农业科普”,还借用现代科技,打造网上展馆、三幕影院。近年,还举办一系列特色展览,如二十四节气专题展、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中国农民画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体展等。此外,越来越多的地市依托当地农业发展优势,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博物馆,如浙江、安徽等地兴建了各类茶文化博物馆,讲述茶叶栽培历史,传承种茶做茶工艺。

(三)注重宣传性、科普性、体验性

国外农业博物馆在教育宣传、深入大众生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加拿大农业博物馆自建馆初就秉承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通过亲临农业生产现场,观看农产品展示,起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学习功能。我国博物馆发展至今,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从以陈列展品为中心逐渐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更加强调观众体验。越来越多的农业博物馆开始摆脱固定场所的局限性,将展示内容从展厅展柜转向室外,设置体验园区。如辽宁农业博物馆,除常规陈列展览,利用场馆优势,打造了一批生态农业休闲项目,通过果博园、蔬博园等新形式,为脱离农业生产的现代城市居民提供感受农业、亲近自然的场所。

在农业博物馆发展向好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农业博物馆发展水平不一,部分省份还未建立起省级农业博物馆,甚至一些地区还未能填补农业博物馆的空白;农业博物馆发展模式仍值得探索,大多数农业博物馆展示方式陈旧、展示内容有限,内容观赏性不强,农耕文化挖掘力度不够;农业博物馆相比较其他类型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少,其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农业博物馆的建设意义

我国作为古老文明的农耕大国,其深厚的文化自信来源于脚下的土地,发端于祖祖辈辈的农耕生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起,农业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其在保护及传播中华农耕文明,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振兴乡村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大有可为。

(一)有助于保护传统农耕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正在走向机械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具逐渐被淘汰,城镇化引起的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土地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警醒着我们要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耕文化。农业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收藏、展示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农耕用具、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制度及优秀的农业生产理念等。农业博物馆搜集内容进行保存,通过专业研究,梳理出各地区及全国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再利用宣传手段将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播给参观者,从而提高人们对农耕文化的重视,自觉承担起保护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农耕文化遗产”。农业博物馆从制度和科学层面将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普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生产生活理念,使人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而保护农村生态文明。随着生态农业博物馆的出现,也有助于当地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刺激经济繁荣。

(三)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通过建立农业博物馆,加强科普、宣教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农业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我国农业发展脉络和农业发展地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乡土情怀,提升文化自信,进而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农耕博物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耕旧事十二韵
博物馆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露天博物馆
老圃作品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