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2019—2020 年度小麦不同播种量优化试验分析
2021-07-30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刘翠芳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 刘翠芳
一、试验目的
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仅由其品种特性决定,还受制于品种的抗病性、施肥、降水等多种因素,同时也受播种量的影响。长期以来,郸城县小麦生产上播种量较大,病虫、倒伏困扰着小麦高产优质。依照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决策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现根据郸城县粮食生产生态条件,按照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试验站要求,选择新审定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511 开展播种量试验示范,以期找出优质小麦最佳播种量,为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节本增效、优质高效奠定基础。
二、试验示范地点
试验示范地点选择交通便利,辐射能力强,土地集中,地势平坦肥沃,灌排条件好,易接受新技术的郸城县虎岗乡曙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1.69 g/kg、全氮(N)1.22 g/kg、有效磷(P2O5)7.9 mg/kg、速效钾(K)1199 mg/kg、缓效钾764 mg/kg,肥力中等,土壤为黏土。
三、试验材料与设计
供试品种为西农511。机械播种。设5 个处理,小麦播种量分 别为10 kg、12.5 kg、15 kg、17.5 kg、20 kg,随机排列,3 次重复,小麦南北行种植,东西方向排列,畦宽6 m,长300 m。
四、田间管理
前茬种植玉米,单产600 kg 左右,全部秸秆粉碎还田。2019 年10 月18 日旋耕整地、耙磨、打畦。结合旋耕整地每667 m2施含N:P2O5:K2O 为27:17:6 复合肥60 kg。用40%甲基异柳磷与整地前喷雾搞好土壤处理。用12.5%全蚀净、3%苯醚甲环唑和40%甲基异柳磷各计其量混合拌种。2019 年10 月21 日播种,10 月27 日至28 日出苗。2020 年2 月21 日使用除草剂除草。3 月11 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4 月19日用戊唑·咪鲜胺、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叶面肥进行飞机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4 月30 日再次机防1 遍。其他措施与大田管理一致。
五、试验调查基本情况
小麦出苗后,每处理选择出苗均匀1 m 双行进行3个固定点的田间调查、记载、考种。
小麦基本苗调查于2019 年11 月10 日。越冬群体于12 月24 日调查。2020 年2 月18 日调查小麦返青期群体。3 月12 日调查春季最高群体。5 月26 日成产因素调查。6 月3 日收获样点。6 月8 日室内考种(见表1)。
表1 2019—2020 年度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不同播种量群体动态调查
六、产量结果分析
小麦播种量试验是在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进行的。小麦每667 m2播种量从10 kg 增加至15 kg 时,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每667 m2播种量为12.5 kg时产量达到最高峰。每667 m2播种量从15 kg 增加至20 kg 时,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每667 m2播种量达到20 kg 时,每667 m2产量较播种量12.5 kg 时减产50.3 kg,减幅9.7%(见表2)。因此,在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每667 m2小麦播种量以12.5~15 kg 为宜。当播种量大时,倒伏、病害等综合抗病增力下降,所以“大播种量高产量”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表2 2019—2020 年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西农511 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