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观看物像的启示
2021-07-30梁群峰
文/图:梁群峰
■芦笙舞 梁群峰 油画 135cm x 220cm 2016年
油画艺术的语言变化史一直围绕着造型、色彩的观看而不断地演化,油画的表现离不开观看,看到什么取决于观看的方式,观看先于语言。小孩面对事物先观看,再辨认,最后才会说话。因此,观看是认知事物的出发点,有观看才有绘画,甚至可以说绘画就是观看之道。历代绘画大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给后人提供一种视觉观看的启示。美学史家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中就把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分为两个大的脉络:一个是触觉式的观察方式,以丢勒为代表;另一个是视觉式的观察方式,以提香为代表。这本著作中的分析说明了观察方式的区别使绘画在视觉呈现上产生了迥异的视觉特征。回到具体的个例上,比如达芬奇薄雾观察法;印象派发现了光色在空气中流动变化形成捉摸不定的视觉形态;立体主义表现的可见物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眼睛看到的原来的对象,而是绘画对象周围各处潜在景观的总和。这些无一不充分显示了观察方式对绘画语言的深刻影响。人对世界的观看取决于人的意向性,即人看到了什么同他看世界的方式有关,而这种观看的方式又被人过去的特殊经验和由这些经验形成的观念决定。那么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排除对世界先入为主的观念,就能获得新鲜的视觉感受。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里说的发现其实就是如何去观看,只有对物象有深入的观察,才会具备独特的观看方式,并从自然和生活的丰富性中去发现概括提炼物像的“真实”形象。独特的观看方式才是绘画演变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人们看一张画时认为像所表现的对象,是因为这张画呈现了人们如何看的方式,这种观看的方式为我们所熟知,能激发观者在所熟悉的观察模式中对接物像,描绘的物像才会变得形象而真实。而观看的过程中又存在对观察对象观看的侧重点和着力点的区别,这种区别伴随着差异性的视觉方式,差异的视觉方式必然伴随个性表现,并产生出不同的个性视觉形态。好比塞尚穷尽一生所探寻画面结构的永恒秩序、梵高在自然物象里通过节奏的韵律和线条排列来传达内心情感、马尔凯借助逆光下暗面色块的结构关系来组织画面、莫兰迪发现物体遮挡后改变原有图形的形态形成新的视觉联结与串联的关系……在这些视觉模式之下产生了个人独特的个性表现,即在观看基础之上的个性表现,并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审美意味。
■通往寨子的吊桥 梁群峰 油画 80cm x 80cm 2018年
■ 侗族情 梁群峰 油画 190cm x 200cm 2011年
物象有其自身的形象姿态,相互呼应的节奏、韵律。它们或探头张望或低头私语,构成一幅绘声绘色的物语世界。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去感知,通过观察物象姿态所获得的启示,就好比一系列代码隐藏的具体信息,进而通过绘画的语言进行编辑“讲解”,形成一系列的视觉形象,这些形象姿态是重新翻译过的词汇,并在下笔时产生“有底”的自我提示,这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对自我预测的综合评估。绘画创作亦是如此,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胸有成竹还有所区别。在绘画里“胸有成竹”大概意思是心里已储备有既成形像,而“有底”我更多认为是“看见”,即视觉触碰到形象后形成的感应,因而心里有了数。这是纯粹的视觉遭遇结果,不是所谓的反复感悟升华成既定符号或某种象征寓意,这种遭遇结果能让人感到振奋。看见了能让自我肯诚的姿态形象,使创作者在捕捉形象时确信无疑。我非常确信塞尚绘画里每一笔都是“看见”所肯诚的形象秩序。我创作注重感受对象的“真实”。“看见”了才下笔,心里才有底,真诚观察物象,确保每一笔每一画的肯诚,才能坦然面对作品的最终视觉形态。
由于自身从事的是美术教学工作,教学的体会使我发现初学者的观察跟经典大师作品在造型的观察上有截然迥异的差别,初学者对造型的表现总陷入雷同且缺乏变化,观者容易产生审美雷同,缺乏造型变化的视焦效应。同时这也提示我在创作中珍视造型姿态的意义。自然形象由于被各种细枝末节所遮蔽,形象姿态往往淹没其中,这就需要提炼形象的造型趋势,使之得以强化突出造型特点,突出对象的视觉张力,注意强化造型变化所产生的视觉心理感应。
■ 侗乡情韵 梁群峰 油画 190cm x 180cm 2017年
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理解与对造型秩序的探索,以及在许多实践中偶然获得的精彩形态,使我确信观看之“度”是绘画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节律之一,恰如其分传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图。“度”在词义中引申为计量、猜测。但在绘画里应是把握自然形象与艺术形象、具象与抽象、客观真实与主观情感以及空间位置的关系。需站在一定“距离”去感知对物象的理解,这好比磁石的相互关系,相互排斥的那股劲和牵引回拢的那种迫切,排斥推远是在某个位置距离上的不可逾越,回拢是情感逻辑的整体牵引。因为艺术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观自然形象,艺术形象需要通过创作者对形象的感受加以锤炼,强化造型的情感意识,生发心理形象的慰藉,暗合心理距离和物语的心理构筑,对位置、空间、色彩等适度经营折射出不同的心理意味,所以在创作中我不喜好依赖图片,那会限制情感的链接,损害视觉的异动性。过于客观显得自然平淡缺乏形象的典型,过于主观难免落入概念雷同的窠臼。因此,把握好恰当的“度”是绘画艺术的精妙所在。把握“度”的分寸能使我清晰意识到画笔呈现的形象达到哪个程度,不陷于细节刻画的圈套,在物象与绘画语言间寻找平衡,罗列画面语言秩序,不追求写实或抽象,在对象里发现、挖掘、提炼对象自身特有的姿态语言,编译精彩纷呈的物语世界。自然形象需要通过观看的启示获得转换的绘画语言。绘画表现语言内容多样,有黑白灰、点线面、形式构成、肌理材料等因素,但更使我感兴趣的是物象本身,每当观看眼前景象的时候,物象在那瞬间似乎是沉默不语、岿然不动的,但在一些恍惚瞬间又感觉实是活跃跳动、生趣盎然的,总感觉这里边就像人们的生活情境,有热闹非凡也有孤单落寞,有张牙舞爪也有弱小无助,有成群结队也有特立独行,有攀谈闲聊也有矗立旁观,有肃穆庄严也有幽默滑稽。这些姿态形象让人好奇也吸引人尝试着去读取,它们的生命迹象感人别致,也因此时常会想到散文和诗词里常有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也有拟人化的比喻描写,这些是写作的方式,我想绘画作为视觉形态更当是如此吧!
■ 遗风一 梁群峰 油画 180cm x 190cm 2020年
■ 里仁为美二 梁群峰 油画 145cm x 160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