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石旌介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2021-07-30胡春良
胡春良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夏县 044402)
山西灵石旌介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属于典型的方国特色商代青铜器。根据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苏秉琦先生对“古国”和“方国”的定义是:“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古国阶段。古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 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方国”一词最初由孙怡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在甲骨卜辞中,有称为“X 方”的国,又有不称“X 方”的国。灵石旌介出土的方国青铜器是山西铸造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证。
1 灵石旌介遗址概述
灵石旌介遗址是商代山西的方国,经过专家确认这里是被称为“鬲”的方国,共包括两座合葬墓和一座车马坑。从出土的青铜器看,是当时一个国力强大的方国。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出现最多的铭文用字就是“鬲”,有近百件之多。考古发现,这个以灵石为中心的方国,尽管国土范围较大,是一个强大的族群,但是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国的史籍中没有记载,出土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殷墟风格。
灵石旌介位于山西晋中西南,东南距安阳殷墟大约240 km,地处商文化与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缓冲地带,根据殷墟出土甲骨卜辞的研究,在包括灵石在内的商都西北一带,分布着许多部族方国,其中有的与商王朝有着比较稳定的臣属关系;有的则常常袭扰商土,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灵石商墓的发现,对研究商王朝与商都西北一带部族方国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张颔先生就旌介商墓M1 出土的青铜簋的问题,专门就簋外底所铸的凸弦纹动物形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动物形象是一个真实的动物,并从古文献进行考证,确定这是最早见于戎狄的“螺”的形象,并推断今天山西省一带为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北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地区,当地人们看到这种非驴非马的奇兽而将其形象地描绘下来,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而就这件簋底铸有阳线骡子图案,将我国养骡的历史提早到商代晚期。
该遗址1986 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旌介遗址出土青铜器
旌介遗址出土了多件青铜器(见图1~图2),其中M3 墓地就出土青铜器17 件,石制品1 件,蚌制品36 件。出土的17 件青铜器中有青铜容器11 件、兵器6 件,主要有鼎3 件、尊1 件、卣1 件、觥1 件、觯1 件、爵3 件、觚1 件、戈3 件、钺3 件。
图1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雷纹提梁卣
图2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方鼎
现选介部分青铜器精品。
2.1 兽形觥
青铜重器《兽形觥》(见图3),商代,1976 年灵石县旌介村出土,高21.5 cm,长24 cm.山西博物院馆藏。器体椭圆,状如蹲兽。前有宽流,下承高圈足。盖前端为龙首形,与上翘的流口扣合为颈,高雕粗脚尖耳,眉目突出,颈部起扉棱至盖面中部;盖后部作兽面,与前端相反,盖中两侧各置一尖耳状纽;器腹略鼓,前、左、右起扉棱,后有兽首鎜。盖、腹纹饰不相连属,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器身则以三条扉棱为中轴组成兽面主纹,口沿下饰昂首卷尾夔龙纹,圈足饰夔凤纹,均以云雷纹衬地。这是旌介村商代墓葬出土青铜器中最精美的一件。整体造型别致,采用三层花纹,纹饰精细繁缛,显示出殷商铜器神秘狞厉的时代风格。既具有商代晚期的特征,又有北方青铜文化的因素。它不但是一件实用器,也是一件艺术品。
图3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兽形觥
2.2 “邑”蝉纹鼎
旌介村商代墓葬出土的“邑”蝉纹鼎(见图4),商代,国家一级文物。通高22 cm,口径18.1 cm.1985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这青铜鼎也极具特色,造型肥硕体大,撇口束腰鼓腹,束腰部分装饰有窃曲纹,鼓腹部位装饰连续的蝉纹,整个器形素面做底,既具有商代晚期的特征,又有草原文化的元素,是山西商代晚期的青铜工艺经典作品。
图4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商代“邑”蝉纹鼎
2.3 青铜爵
灵石旌介墓出土的饕餮纹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酒器青铜爵(见图5),也代表商王朝时的典型器形,长流长尾,菌形方柱,卵形腹,圆底,三棱锥足,一侧尾偏魞,魞的底部还铸有一个“天”字,笔画尾双钩。
图5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酒器青铜爵
2.4 兽面纹菌状双柱爵
兽面纹菌状双柱爵(见图6),商。一级文物。通高20 cm,通长17 cm,口宽9.1 cm.1976 年灵石旌介墓M3 出土。1976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6 兽面纹菌状双柱爵
2.5 “亚羌”兽面纹爵
“亚羌”兽面纹爵(图7),商。一级文物。通高20.8 cm,通长18.2 cm,口宽9.5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7 “亚羌”兽面纹爵
2.6 饕餮纹觚
旌介村出土的饕餮纹觚(图8)造型细长,大喇叭口,经腹部细直,小喇叭形圈足器物的装饰构成复杂的三层纹饰,颈部为蕉叶与雷纹,腹足部有四列凸起的扉棱,装饰有蚕纹和目纹组成。底部为雷纹和饕餮纹。装饰风格为明显的商代中原地区流行的纹饰。
图8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饕餮纹觚
2.7 三角云纹斝
三角云纹斝(图9),商。一级文物。高26.7 cm,口径18.8 cm.
图9 三角云纹斝
1985 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8 “丙”菱形雷纹提梁卣
“丙”菱形雷纹提梁卣(图10)商。一级文物。通高20.5 cm,口径8 cm~10.2 cm,腹径11.5 cm~16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0 “丙”菱形雷纹提梁卣
2.9 兽首双耳袦
兽首双耳袦(图11),商。一级文物。高43.3 cm,口径19.2 cm,耳距41 cm,圈足直径20.4 cm.1985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1 兽首双耳罍
2.10 “丙”凤鸟纹觯
“丙”凤鸟纹觯(图12),商。一级文物。通高19.9cm,口径7.8 cm~9.4 cm,腹径8.4 cm~10.6 cm,圈足径6.8 cm~9.1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M1 出土。1985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2 “丙”凤鸟纹觯
2.11 臣字形目纹戈
图13 所示臣字形目纹戈,商。一级文物。长24.2cm,宽12.7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出土。1985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3 臣字形目纹戈
图14 所示臣字形目纹戈,商。一级文物。长24.5 cm,宽22.4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M2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4 臣字形目纹戈
2.12 兽面纹矛
图15 所示兽面纹矛,商。一级文物。长26.4 cm,宽7 cm.1985 年灵石旌介墓M2 出土。1985 年入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15 兽面纹矛
2.13 铁刃铜钺
旌介村商代墓M3 出土的铁刃铜钺(图16),形制方肩,由肩部向刃部逐渐开阔,有椭圆形銎,刃外凸,呈灰褐色,铁刃用陨铁锻打镶嵌而成,是最早使用陨铁的实例之一,有着极大的科技价值。铜钺现陈展在山西省博物院。
图16 灵石旌介村出土的铁刃铜钺
3 结语
灵石旌介村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对于研究商代方国的历史,以及山西商代青铜器形制与铸造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物证,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有李伯谦的《从灵石旌介商墓的发现看晋陕高原青铜文化的归属》,殷玮璋与曹淑琴的《灵石商墓与丙国铜器》,张忠培的《晋陕高原及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结构分析》,朱风瀚的《古代中国青铜器》,郑振香、陈志达的《殷墟青铜器的分期与年代》,林欢的《夏商时期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汾洮间古骀族》,陶正刚的《灵石商墓亚羌铭试析》,戴尊德的《山西灵石县旌介村商代墓和青铜器》等。旌介村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成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