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及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研究
——基于人民网地方政府领导留言板的大数据分析

2021-07-30薛海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舆情话语课外

薛海平 刁 龙

(1.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2.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道:“我们来共同关心培训乱象等教育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1]这说明,课外补习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对重要舆情及时做出有效回应,是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已有众多研究证明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回应具有差异性的特征[2],但对于教育舆情尤其是课外补习舆情与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关系研究仍待补充。那么,作为群众密切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具有怎样的特征?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具有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网民留言及地方政府回应留言数据分析,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的同时,为课外补习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回顾

(一)教育网络舆情研究

徐志勇较早尝试将教育网络舆情划分为不同的形态。他聚焦于教育政策话语形态,基于搜狐网站“教育评论”栏目,将网络空间的教育政策话语形态划分为结构化的媒介话语、民间政策话语和主流政策话语。[3]蒋建华认为教育网络舆论分析作为重要的教育议题,需要及时纳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中来。应在广泛收集教育舆情的基础上,对基于教育网络舆情的教育舆论进行研究判断,从而推动政府教育治理政策的完善。[4]郅庭瑾和李伟涛认为教育舆情分析可以分为基于舆情事件、基于调查数据和基于网络信息等基本类型。而基于网络信息的教育舆情分析应注重对于教育网络舆情的地域分布、时间演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分析。[5]

虽然已有文献聚焦于具体教育舆情特征分析[6],但针对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的分析仍然较少。薛海平和刁龙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发现,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存在着“激烈而多元”的特征,而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紧随课外补习治理政策的变迁而变化。[7]对于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的时空分布及内容分析研究还尚待补充。

(二)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政府回应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被动或主动地对公民诉求进行反应与回复,本质上是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过程。[8]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则是在时空上对政府回应的进一步限制,是地方政府与公民在网络空间上互动的过程。曹文博[9]、赵红卫[10]等人认为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是地方领导干部利用网络问情、问政和问计于民,从而民主、科学、依法地行使其管理职能的过程。滕忠钢认为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既包括网民利用互联网表达诉求和参与决策,也包含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对网民诉求进行回应以更有效提供更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过程。[11]

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主要载体有以下三类:第一,地方领导留言板和门户网站;第二,微博与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第三,问政APP和网上视频信访系统。

(三)留言特征与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研究

公众长时间以来在利益表达场域中积累了丰富的博弈策略,呈现出多元的话语特征。[12]斯科特在其《弱者的武器》一书中,提出了社会底层农民“日常抵抗”的概念。[13]欧博文和李连江[14]以及于建嵘[15]等人较早发现,我国农民在利益诉求表达上存在着“依法抗争”“依政策抗争”和“以法抗争”的话语特征。并且,农民在正常利益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进一步采取上访、上诉乃至静坐和示威等方式威胁地方政府。其后,又发展出了“草根动员”[16]、“依势抗争”[17]、“以身抗争”[18]以及“英雄伦理”[19]等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与地方政府互动的研究。与此同时,群众还会通过弱化自身身份,将“弱者身份作为武器”进行上访或抗争、攀比他人和其他地区情况[20]以挟迫地方政府做出回应[21]。田先红[22]、陈涛和谢家彪[23]等人对于“谋利型抗争”的深度研究,也为本文理解留言特征和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关系,提供了创造性的分析视角。

面对丰富的留言问题和复杂的留言话语特征,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成了社会科学聚焦的热点问题。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网络回应具有选择性的特征。Jidong Chen等人发现,具有具体行动威胁和向上层政府威胁的留言更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快速网络回应。[24]孟天广等人利用人民网数据发现,留言字数和情感表达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留言的回应。[25]李锋[26]和Zheng Su,Tianguang Meng[2]利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数据,采用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公众不愿使用个体话语来表达诉求,而政府更愿意回应泛集体主义话语,无论个体主义话语还是集体主义话语都难以得到政府的积极回应。而在诸多社会议题中,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问题难以得到地方政府回应。杨蓉蓉[27]采用Tobit模型估计影响留言量和回复量的因素,研究发现,留言量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而与网络普及率呈正相关,回复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李少温[28]发现,带有情感倾向的公众留言更易得到政府的回应。

(四)文献小结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可以发现,讨论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网络回应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课外补习是未能受到特别关注的问题领域。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与其他类型网络舆情存在共性特征,其他网络舆情及政府回应问题研究为本文的方法和变量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课外补习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也以海量的网络留言进行呈现,利用留言板数据对课外补习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根据以往研究留言板数据分析的经验,本文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文本挖掘方法,将非结构化的留言文本处理为结构化的数据库,再分类型考察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探讨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不同模式。以往研究将重心更多放在了政府是否对留言进行了网络回应的问题上,并未能主动区分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回应质量高低,并未关注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积极性回应和有效性回应的影响上的差异。因此,本文将研究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下问题: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具有怎样的特征?地方政府的网络回应具有怎样的特征?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对于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何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于2008年开始正式运营,为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区(县)三级的领导干部开通专属留言页面。本文利用python软件爬取了200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174万条群众留言并进行自动文本分类,通过对标题和留言内容进行关键词(如“课外补习”和“补课”等)筛选,从中抽取出与课外补习相关的留言共11 750条,并对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及对应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内容进行编码。

使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数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网络问政平台的性质决定了此样本数据以网民对各类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主体,具有针对性;其次,样本数据的时段跨越近十年,可以用于观测较长时间内课外补习诉求话语的整体发展状况;再次,该数据综合反映了全国各地区网民的诉求,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全国性政策变迁及其地区执行差异在基层所产生的效应;最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隶属于人民日报社,地方政府无权对留言擅自删除或修改,因此在研究地方政府网络回应问题时,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文本数据更具有数据客观性。[6]

(二)变量说明

在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自变量“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利益表达方式、课外补习问题类型、课外补习留言主体、课外补习接受学段、课外补习留言客体和留言话语特征。主要控制变量为地区发展水平。根据研究问题需要,因变量有两个,分别是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表1 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及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变量说明

四、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及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现状

(一)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整体描述

1.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年份差异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课外补习留言量不断增长且在2013年之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在2016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课外补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同时反映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舆情规模也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保持稳定的发展历程。

图1 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年份变化图

2.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月份差异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在不同月份上的分布。课外补习网络舆情集中爆发在每年的7月、1月、8月、2月和3月,因为课外补习活动作为“影子教育”,往往发生在校内课程开始时以及寒暑假等长假期间。7月、8月和1月、2月分别作为暑假和寒假,3月作为春季学期的开始月份,都是课外补习活动发生的主要时间。

图2 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月份变化图

3.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省份差异

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其中,河南省、四川省和安徽省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强度远超其他省份,成为留言量最高的三个省份。相比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更多发生在中西部地区及部分教育人口大省。

图3 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省份分布图

(二)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描述

1.利益表达方式

由图4可知,在不同利益表达方式内,代表集体利益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无论是在留言量上还是在留言占比中都远超代表个人利益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甚至在每年的留言占比中,代表集体利益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占据了95%以上,而代表个人利益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只能占据25%左右。说明绝大多数反映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舆情都习惯于采用集体主义的叙事方式进行倾诉,即便是在反映个体利益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中也通常采取“集体+个人”,即兼用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话语特征以表达个体层面的课外补习问题诉求。

图4 不同利益表达方式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2.课外补习问题类型

由图5可知,三种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中,学业负担问题是舆情最为集中的课外补习问题,占到了每年留言量的75%左右。其次是经济负担问题,占到每年留言量的60%左右;而反映师德师风问题的留言最少,仅约占25%。

图5 不同类型课外补习问题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3.课外补习留言主体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历年反对课外补习活动的网络舆情主体中,家长都占据了最大的比重,留言占比常年保持在80%以上,其次是学生留言,占到18%,几乎没有教师留言。

图6 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4.课外补习接受学段

由图7可知,在课外补习接受学段上,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课外补习活动的留言和高中教育阶段接受课外补习活动的留言在数量上几乎相等,说明无论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课外补习活动的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而高中教育留言占比在2017年之后开始出现幅度较大的下降。

图7 不同课外补习接受学段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5.课外补习留言客体

由图8可知,在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中,反映在职教师课外补习问题的留言占据了绝大多数并长期保持在90%以上的占比,远超占比10%以下的培训机构课外补习问题留言。这说明在职教师课外补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课外补习问题中的焦点问题,尽管在职教师课外补习作为违法违规行为早已被写入《教育法》,但很长时间内在职教师仍然是我国课外补习活动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但同时也能发现,自2017年开始,反映在职教师课外补习问题的留言数量和占比都大幅减少,而反映校外培训机构问题的留言数量和占比却不断增加。这说明,随着培训市场的发展和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职教师违规参与课外补习活动的情况有所遏制。同时,2018年开始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也提升了公众对于培训机构课外补习问题的关注。

图8 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6.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

由图9可知,具有威胁、攀比和反映无效特征的课外补习留言整体较少,说明在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中较少采用这三种方式争取地方政府关注。从留言数量来看,2015年、2018年和2016年是具有这三种特征的留言数量最多的年份;而从留言占比来看的话,2010年、2012年和2018年则是具有这三种特征的留言比例最高的年份。

同样从图9可知,有近一半的课外补习留言具有依据政策特征,这也印证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在“依政策抗争”的话语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具有具体针对特征的留言,自2011年之后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比重。这说明课外补习问题是具有现实性的问题类型,充斥着大量具体的问题细节,而大量具有具体针对特征的留言同样给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及现实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图9 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的年份变化图

本研究通过对比各类社交媒体网络留言字数限制,在参照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留言是否超过100字”作为判断留言字数多少的标准。已有研究发现当留言字数越多,对于问题的描述越仔细时,留言越有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网络关注与回应。[26]从图9中可以发现,超过100字留言的比重平均在7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都具有留言字数特征。而从留言量的年份变化来看,具有“依据政策”“具体针对”和“留言字数”特征的留言量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动规律,峰值均出现在2015—2016年,之后便开始下降。

(三)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现状描述

政府对公民诉求应做出积极而有效的回应,这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条件。[29]而对于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留言,政府有义务积极而有效地做出回应,履行自己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划分为“积极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观察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特征。

1.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

本研究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界定为地方政府若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对课外补习网络留言进行了回应,则认为该地方政府积极回应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积极回应的留言量随着年份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规律,在2016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而从积极回应留言的占比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经历了从“不积极”到“非常积极”的变化,从2008年20%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回应率,到2010年便突破了50%,而到了2013年之后更是一直保持在了70%以上的回复率。这说明随着课外补习问题自身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于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

图10 地方政府积极回应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而从图11中可以发现,虽然在回应留言量上仍然呈现留言多的地区回复量大的特征,但地方政府是否积极进行网络回应在省际层面已然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在四川、安徽、河南、西藏、贵州和天津等地,积极回应率都超过了70%,甚至在四川省内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率达到约100%。但重庆、黑龙江、江苏、广东、宁夏和上海等地区,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率低于20%。与经验相悖的是,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率和回应量都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合理的解释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法制更为健全,拥有更多问题投诉渠道和更强的社会纠错机制,能够通过更有效的方式解决课外补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较少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反映课外补习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回应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图11 地方政府积极回应留言的省份差异图

2.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具体话语,能够发现地方政府在对网民留言进行回应时具有规范的回应模式,对回应有效性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地方政府在网络回应中是否表达出问题调查或解决的具体过程,这从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是否在现实中对留言反映的课外补习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因此,本研究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界定为地方政府若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进行回应时表达出问题调查或解决的具体过程,则认为该地方政府有效回应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有效回应留言量随着年份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规律,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逐年下降。而通过观察有效回应留言的占比可以发现,相比于积极回应的巨大变化,有效回应随时间发展非常稳定,自2010年之后便保持在75%左右,说明地方政府在回应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时较为负责,对于多数留言反映问题都会进行实地调研并将处理结果积极反馈给网民。

图12 地方政府有效回应留言的年份变化图

而从图13中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是否有效回应在省际层面存在显著差异。除去极端值(上海、北京、新疆、重庆、海南和黑龙江等地因其课外补习留言及政府回应量整体较少,导致回应比例过高或过低)后,在四川、广西、陕西、贵州、山西、云南、江苏、浙江和西藏等地,回应率都超过了80%,甚至在广西和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有效回应率超过了90%。与此同时,在河北、吉林、辽宁、福建和内蒙古等地区,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有效回应率低于60%。由此能够得知,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府有效回应率较低,而中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以及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的有效回应率则较高。

图13 地方政府有效回应留言的省份差异图

五、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由于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各类特征和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特征在编码过程中都被编为虚拟变量,因此在探索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时,采取二元logit回归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样本回归的方式呈现不同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所有模型均将城镇化水平和网络普及率设为控制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

(一)不同利益表达方式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2中的模型1和模型2是不同利益表达方式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3和模型4则是不同利益表达方式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2 不同利益表达方式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不同利益表达方式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影响均成正向显著。这说明采取无论何种利益表达方式均不能显著引起地方政府积极网络回应,但都能显著得到地方政府更为有效的网络回应。

(二)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3中的模型5、模型6和模型7是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8、模型9和模型10则是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3 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师德师风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同时显著降低了回应有效性;学业负担问题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同时显著提升了回应有效性;经济负担问题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三)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4中的模型11、模型12和模型13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14、模型15和模型16则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4 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学生留言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而能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家长留言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教师留言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四)不同课外补习接受学段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5中的模型17和模型18是不同学段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19和模型20则是不同课外补习接受学段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5 不同学段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问题留言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影响均不显著;而高中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问题留言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影响虽不显著,但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影响呈正向显著。

(五)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6中的模型21和模型22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23和模型24则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6 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不同课外补习留言客体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培训机构课外补习问题留言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也显著降低了回应的有效性;在职教师课外补习问题留言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同时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六)不同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

表7中的模型25至模型30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模型31至模型36则是不同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的影响。

表7 不同留言话语特征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影响的二元logit分析

其中,留言超过100字话语特征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威胁、攀比和反映无效等话语特征都在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依据政策、具体针对的话语特征虽然并未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造成显著影响,但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六、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我国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呈现以下主要特征:(1)我国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舆情规模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保持稳定的发展历程;(2)课外补习网络舆情集中爆发在每年的7月、1月、8月、2月和3月;(3)相比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更多发生在中西部地区及部分教育人口大省;(4)在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中,学业负担问题最受关注,其次是经济负担问题,师德师风问题留言量最少;(5)课外补习留言主要来自家长,而教师相对较少;(6)绝大部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都在反映在职教师参与课外补习活动,关于培训机构开展课外补习活动问题的留言较少;(7)留言以代表集体利益的话语方式为主,具有依据政策、具体针对、留言字数等特征,而威胁、攀比和反映无效特征较少。

2.地方政府针对补习网络舆情的网络回应呈现以下主要特征:(1)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对于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2)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率和回应量都远低于中西部地区;(3)地方政府在回应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时总体较为负责,对于多数留言反映问题都会进行实地调研并将处理结果积极反馈给网民;(4)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府有效回应率较低,而中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以及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的有效回应率则较高。

3.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重要影响:(1)不同课外补习问题类型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师德师风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同时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学业负担问题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但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2)不同课外补习留言主体中,学生留言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家长留言同时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留言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但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有效性。(3)培训机构课外补习问题留言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积极性,但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在职教师课外补习问题留言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4)不同课外补习留言话语特征对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影响存在差异。留言超过100字话语特征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威胁、攀比和反映无效等话语特征都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积极性和降低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依据政策、具体针对的话语特征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有效性。

(二)讨论

回归结果说明,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课外补习问题时,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在积极性和有效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积极性和有效性共同构成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的分析维度,通过依次将各类型舆情回应的影响对应到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之中,可以得出地方政府对于课外补习问题存在四种不同网络回应模式:“善治型”“选择型”“表演型”和“逃避型”(图14)。

图14 课外补习问题中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

其中,“善治型”回应是指地方政府在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中,既积极又有效地回应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呈现出负有责任感的“善治型”[30]特征。留言字数超过100字的留言话语特征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积极而有效的回应,因此该特征属于“善治型”回应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

“选择型”回应是指地方政府在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中,不积极甚至刻意回避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但对部分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回应,切实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回应质量呈现出“选择型”[31]特征。在各类型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中,“在职教师问题”“学业负担问题”“高中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问题”“学生留言问题”“经济负担问题”“代表个人利益”“代表集体利益”和“依据政策法规”等类型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得到了地方政府有效但不积极的网络回应,因此以上特征都属于“选择型”回应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

“表演型”回应是指地方政府在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中,积极对课外补习网络舆情进行回应,但对所回应的舆情仅停留在网络回应层面,不对舆情反映的课外补习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和有效答复,回应质量呈现出“表演型”[32]特征。在各类型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中,“培训机构问题”“教师留言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威胁”“攀比”和“反映无效”等类型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得到了地方政府积极但低效的网络回应,因此这些特征都属于“表演型”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

“逃避型”是指地方政府在课外补习问题的网络回应中,既不积极又低效回应课外补习网络舆情,呈现出不负责任的“逃避型”[33]特征。在各类型课外补习网络舆情中,只有“家长留言问题”的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既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回应又没有得到有效回应,因此属于“逃避型”回应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

可以发现,在课外补习问题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模式中,极少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能够引起地方政府的“善治型”回应模式和“逃避型”回应模式,绝大部分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特征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选择型”回应模式和“表演型”回应模式。课外补习网络舆情问题中的地方政府网络回应呈现出“善治型”回应模式、“选择型”回应模式、“表演型”回应模式和“逃避型”回应模式等4种不同回应模式,且以“选择型”回应模式和“表演型”回应模式为最主要回应模式。

(三)政策建议

虽然中央政府已经连续出台了多项对于课外补习治理的政策,对于课外补习治理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地方政府网络回应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提升。首先,地方政府应积极回应课外补习等社会关切问题,转变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治理态度,提升对于课外补习网络回应的回应积极性与有效性,积极打造负责任的有为政府。其次,地方政府还应主动利用先进的信息治理手段,不断提高留言主体真实性鉴别能力[34],精准把握舆情源头。再次,地方政府应遵循舆情的客观变化规律,提升自我舆情应对能力和舆情管理能力,加强舆情变化预判。[35]最后,地方政府应深化对于课外补习网络舆情的认识,全面把握课外补习网络舆情所反映的课外补习问题类型、接受学段以及留言主体等特征,对症下药打造良好的地方教育生态。

致谢: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冯昕瑞老师对于本研究使用的人民网留言数据获取和分析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猜你喜欢

舆情话语课外
画与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