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证与结婚并非一回事,仪式岂止是甜蜜的回忆

2021-07-29辛省志

南方周末 2021-07-29
关键词:结婚登记婚姻登记婚俗

辛省志

民政部日前宣布,将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推动各级婚姻登记机关设置独立的颁证大厅,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通过加强婚姻登记的仪式感,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构建新型婚姻文化。

结婚登记,是新人结婚的必要程序。只有经过登记,婚姻才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结婚登记后,会产生新的法律关系:两个原本在法律上完全独立的人成为夫妻后,产生相互扶持的法律义务,收入成为共同财产,在一些民事行为、行政管理中,双方组成的家庭被当做一个民事主体,比如一些税收优惠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婚后购买房屋一般被认为是家庭行为,各地对房屋、汽车的限购也多以家庭为单位。

可以这么说,结婚证相当于婚姻关系的缔约书,而结婚登记的过程,就是这一缔约书被法律所认可的过程。因此,在绝大多数地方,结婚登记的程序与办理其他登记业务基本上没什么不同:在办事窗口前,新人交上结婚申请书,以及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明材料之后,工作人员验证身份后,照例询问几句是否自愿结婚,就可以拿到两本结婚证。不算排队时间,整个过程可能用不了几分钟。

但是结婚登记毕竟与普通的登记业务不一样。对新人来说,由恋人关系正式升级为夫妻关系,这是人生的大事,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是值得纪念的。为了这种仪式感,很多新人会选择在特殊的日子去办理结婚登记,比如2月14日、5月20日(谐音“我爱你”),或者某一方的生日,或者双方相识纪念日等等。一些地方民政部门也推出了结婚颁证服务,让新人在登记员见证下,宣读结婚誓词,并由登记员将结婚证发给新人。颁证过程录音录像,交给新人以作纪念。不过,颁证仪式并不是结婚登记的法定程序,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婚姻登记部门都有提供。民政部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推动每个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颁证大厅,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实现颁证的常态化,体现婚姻的庄重神圣。

当然,官方的颁证仪式无法取代婚礼婚俗的地位。婚姻登记是现代的产物,而婚礼则源自古老的习俗。对大多数民众来说,婚姻的神圣,更多来自传统的婚礼。绝大多数新人结婚时,在登记之外,还会举办婚礼,有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新人,甚至会在各自的家乡举办两次婚礼。

尽管各地习俗有不同,但在婚礼上,基本都会有夫妻双方拜堂、拜父母、“改口”等环节。有些婚礼礼仪,传承已久。同时,婚俗也在不断变化,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元素。比如很多地方新郎在婚礼上穿西装,而不是传统的汉服唐装,还有伴郎伴娘花童、交换戒指等,也都是“舶来品”。但无论婚俗如何变化,婚礼都是婚姻神圣的重要来源。

婚礼郑重其事,有时花费还不小,也不宜简单笼统地视为铺张浪费,因为适当的仪式感本身也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双方家庭、社会关系的连接。结婚登记是法律层面对婚姻关系的确认,而婚礼则是社会层面对婚姻的宣告。在婚礼上,双方的亲友、同事等都会出席,共同见证和庆祝。通过婚礼,夫妻双方的关系得以确立,新人正式融入对方的家庭,婚姻也在双方的家庭、社会关系中得以宣告和确认。这可以视为一种信誉监督机制,两位新人在双方社交圈的见证下互相承诺,对彼此忠诚、履行家庭责任,违反承诺的声誉损失巨大,甚至可能在亲朋圈“社死”。

有一些地方还有“闹婚礼”的习俗。适当的“闹”,能够活跃婚礼的气氛,为婚礼增加喜庆色彩和纪念意义。“闹洞房”就是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一。但是如果闹得过分,那就可能适得其反。一些婚闹行为可能对新人带来身体或者心理的伤害,比如新郎被脱掉衣服扔到海里、绑到树上等。因为过分、低俗的婚闹导致发生悲剧的事,也不时出现。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婚礼上对伴娘上下其手,更是跨越了道德底线。这些恶俗是应该坚决抵制的。

猜你喜欢

结婚登记婚姻登记婚俗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信息化助力异地婚姻登记办理
广东婚姻登记微信平台开通
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分析
程序性瑕疵婚姻登记的效力与完善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现行受理结婚登记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关于彩礼返还若干问题的探析
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