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地图在高中近现代史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

2021-07-29徐志宏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明信片绘制历史

徐志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其中指出“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而历史地图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中的地位无可替代。2014年特级教师於以传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发表了《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不仅就注重识图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进行了阐发,而且就历史地图作为史料证据的独特证史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可以利用古人和近人绘制的地图揭示背后的时代观念。[1]2018年上海高中历史等级考中,非选择题的第二大题也引入了三幅绘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要求学生推测其中一幅地图绘制的大致时间、比较三幅地图的异同及谈谈对地图呈现的世界观的认识。这道以古人绘制的地图为载体的试题,除了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外,更是关注到了地图背后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可见,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这类古旧地图在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有着独特的作用。然而,在高中近现代史教学中,教师用到的地图基本都是今人绘制,对当时的人绘制的地图则较少关注。

一、旧地图的史料价值

依据地图所表现的时代和形态、绘制理论和方法,学界将其分为古地图与旧地图。其中古地图指的是晚清之前绘制的地图,旧地图指的是晚清以来绘制的地图。[2]旧地图所处的近现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人出于不同主见绘制出不同意图与不同风格的地图,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及时代里的人和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承载时代特征

老地图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从地图面上的各种信息到地图背后的制图技术及绘制观念,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例如目前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册,其图幅编排一般先放置的是华北,然后是东北,再然后是华东……而民国时期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册在图幅编排的顺序上与如今就大不相同了。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与解放区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为例,通常国统区的版本先放置的是江浙,然后是华中、华南与华北,再然后是东北,最后是西北、青藏与外蒙。而解放区的版本先放置的是东北,然后是华北,再然后才是江浙。可见,地图目录编排顺序的不同反映的是当时国统区與解放区的不同立场。国统区版突出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在江浙,而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是已被解放军占领的“敌占区”。解放区版则强调东北作为人民解放战争核心根据地的重要地位。

2.反映作者主见

地图是绘制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它从来就不是世界的真实写照,旧地图也是如此。对于近现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关注旧地图承载的作者主见,它包含了作者的观念、立场、意图、视野等。20世纪30年代前后,民间一度出现大量“国耻”地图。绘制者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以外,用粗线勾勒出一圈鸦片战争前我国的疆域及藩属,并且不加区别的在图上各处标注“失地信息”,以此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如此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者在教科书上用这样夸张式的表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追忆昔日的辉煌,感念如今的耻辱,即在学生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唤起抗日救亡思潮,助力全民族抗战。

3.揭示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指的是人们对自身及所处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态度、观念、诉求等心理状态。旧地图作为时代的产物,从流传的范围、程度以及被认可的程度中可以揭示一般时代下政府或民众普遍的社会心态。例如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绘制出版了大量以鸟瞰形式呈现侵华战争的地图,图中的各类事物,包括各地民众、资源物产、军事力量等均以漫画的面目出现,以这种轻松诙谐的表现手法掩盖了战事的惨烈,而图中各处插满的太阳旗给读者一种日军势如破竹的印象。此外,还出现了以中国地图为底版,采用类似今日“强手棋”、“大富翁”等形式,并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桌面游戏。上述种种,都揭示了当时日本民众对战争形势的强烈关心和乐观估计。而在战争后期,日本绘制出版的地图里采用漫画手法的形式大为减少,从中也可一窥日本民间对战事心态的变化。

二、旧地图的教学应用

1.课堂教学实践

依据上述旧地图三个独特的史料价值可以发现,相比今人绘制的历史地图,旧地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图面上所呈现的显性内容,更在于其与绘制时空之间的联系,即地图背后所蕴含的隐性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应该把地图背后的信息作为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张1932年日本发行的地图明信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这是一张1932年日本发行的地图明信片(图1[3]),绘制的是哪儿的地图啊?

生:满洲国。

师:为什么教科书上称其为“伪满洲国”呢?

生:因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我国东北扶植起的傀儡政权。

师:图中哪些信息能揭露伪满是日本傀儡政权的性质?

生:地图右上角附有的政治宣传标语:“不要忘记我们的生命线,展望明日的满蒙”。

师:标语中日本视我国东北为其生命线,侵略野心昭然若揭。那么,从图上来看,日本特别关注东北的什么信息?

生:资源。

师:是的,图上清晰标注有东北各地的物产,并通过铁路线连接起来。这说明了什么?

生:日本意图把我国东北变成其殖民地。

师:所以这张地图明信片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有力见证。不过日本发行这张明信片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向世界宣告对中国的侵略?

生:……

师:大家觉得这张明信片面向的是什么人?

生:日本民众。

师:是的。那么,当局在本国民众中发行带有强调中国东北事关日本切身利益的地图产品,意欲何为?

生:强化日本国民对侵略中国东北的认同。

师:是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带有明显政治宣传色彩的地图,影响群众心理,为其对外扩张创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用一张日本侵华时期发行的地图明信片,从时代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依据图面信息强化有关日本侵华的证据意识,随后带领学生从地图明信片面向的群体作为切入点,探究日本发行的意图,进而揭示地图宣传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国家民众对战争狂热支持的重要原因。

2.习题设计初探

除了课堂教学外,旧地图也可用于习题的设计中。相较历史地图侧重“时空观念”的特点,旧地图的优势在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笔者利用两幅同一时期且呈现同一地区却由不同国家绘制出版的旧地图设计了以下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凡尔赛条约》第156条

材料二:以下两幅地图呈现的是同一时期的同一地点,不过图2[4]由中国绘制,图3[5]由日本绘制。

问题:

(1)根据图文材料,判断地图绘制的时间。

答案:1914至1922年间。

(2)请指出两幅地图在日本租借地的绘制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标注了威海卫属于英国租借地,辽东半岛属于日本租借地;不同点:图3标注了胶州湾属于日本租借地,图2中胶州湾并不属于日本租借地。

(3)谈谈你对两幅地图绘制差异的看法。

答案:第一层次:由于中日两国立场不同,所以在地图绘制上就有差异。

第二层次:日本在一战期间对德宣战后占据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战后依据《凡尔赛条约》的相关条款,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并不认可日本的强盗行径,亦不承认《凡尔赛条约》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以两国在地图的绘制上有明显差异。

第三层次:两幅地图绘制上的差异是中日两国国家立场在地图上的呈现,中国借助地图明确表达了收回山东权益的主张,而日本借助地图为其依据《凡尔赛条约》的相关条款“合法”强占胶州湾进行权益宣示。

本题的3小问分别考查了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其中第1小问要求学生从第二幅旧地图中发现日占胶州湾的细节得出绘制时间,即1914年一战爆发后至1922年华盛頓会议。第2小问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两幅地图,从而发现对于胶州湾标注上的差异,为第3问做铺垫。第3小问依据新课标对于“历史解释”素养水平的划分,以三个层次对照学生回答,从而区分学生在地图史料解读能力上的差异。

三、实践反思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旧地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史料类型,“政治性”、“适切性”、“特殊性”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三个方面。由于地图话题非常敏感,因此,选择旧地图应严格遵守有关地图的法律法规,涉及边界等国家主权方面的问题,则要慎之又慎,对于某些有问题的旧地图,应该作为“批判”与“揭露”的素材。其次,旧地图与今人绘制的地图有很大不同,再加上时间久远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学生识读上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旧地图,并事先做些技术处理以符合教学需要。最后,教师应该关注旧地图特有的史料价值,因为如果用今人绘制的历史地图也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那为何还要煞费苦心选择旧地图呢?此外,还应特别注意特殊时期的旧地图,也就是战争动乱、政权更替、重大事件等时期绘制出版的地图,通常这些地图会带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探究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做好全面的“背景调查”来确保历史解释的科学性。

目前,旧地图在高中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收藏的大量原版旧地图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步探索,期待有更多同仁关注这一领域,让旧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注释】

[1]於以传:《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5期,第69页。

[2]熊明:《刍议古旧地图的时间节点划分》,《城市勘测》2019年第6期,第99页。

[3](日)川流堂小林又七:地图明信片《展望明日的满蒙》,1932年。

[4]亚新地学社:《大中华民国分省图》,武昌:亚新地学社,1919年7月,第一图。

[5](日)山崎直方:《平和纪念改造世界地图》,大阪:每日新闻社,1919年9月15日。

猜你喜欢

明信片绘制历史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绘制世界地图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神奇的明信片
新历史
神秘的不速之客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