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康有为

2021-07-29

视野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阳刚之美书论碑学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号长素,又号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学者、书法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推行戊戌变法,后失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其后,他與袁世凯又成为了复避运动的精神领袖。

康有为书法早年学王羲之、欧阳询、张芝、颜真卿等,后力倡北碑,取法《石门铭》。他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著的《广艺舟双辑》是书论史上一部力作,提出“卑唐尊碑”之说,大力推祟汉魏六朝碑学,对唤起人们对原始美、稚拙美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碑派书法的兴盛产生极大影响。但他的“卑唐”一说,将有唐数百年书家的创作全盘否定,也是太过偏激了。康有为在书法创作上,书写时以长弧线为基调,转折取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特有的粗茁、浑厚效果有很好的体现,有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但也有批评者认为,康字中存在的不够凝敛紧凑,粗笔时见,松散空虚,也是一病。

猜你喜欢

阳刚之美书论碑学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军旅戏剧的阳刚之美刍议
隋唐五代书论
元朝书论
绘阴柔之色,写阳刚之美
宋朝书论
明朝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