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1-07-29韩永箫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韩永箫

摘 要: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和传统文化建立起了更为紧密地联系,是传统文化表达的载体。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语文学科也需要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成为首要选择。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传统文化渗透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 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3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但是在过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直面高考的巨大压力,应试教育属性较为突出,导致教学活动僵化,学生虽然具备较为深厚的知识储备,但却不能将其运用到现实实践中,也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属性。而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之后,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凭借传统文化中的健全道德链条,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双重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文化断绝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沉淀了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形成了极为完善的道德链,具有较为强烈的德育属性。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书育人”,不仅要教导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逐渐形成了“重知识,轻德育”的尴尬局面,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体系的短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另一部分则是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并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语文课堂过于偏向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文化底蕴的积累稍显不足,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将其填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将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不仅能够打牢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还能够为学生将来语文能力的飞跃提供助力。

3.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高文明向心力

近年来,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渐衰弱,甚至部分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绝的困境。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扣,其继承与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国民树立“大国自信”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在高中语文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和教学主旨相得益彰,并且一个学生背后所牵连的往往是一个或数个家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难点

1.应试教育影响深远,缺乏传统文化渗透空间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禁锢下,学生学习压力巨大,学习任务繁重,课程时间已经被挤压殆尽,缺乏传统文化渗透的空间,特别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这道“拦路虎”就在前方,面对高考这一巨大的转折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不全力以赴,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来,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

2.一元化教学活动,教学氛围僵化

部分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错误地认为教师讲解得越多,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多,片面地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强度、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实际上,没有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主观态度对教学效率的影响,不仅导致学生课堂专注度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并且没有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反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与传统文化渗透的核心目的相违背。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有效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个体,恰恰相反,在我国历史上,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导致语文教材即便在编撰之处,没有考虑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里面也包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受到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材文章也是优中选优,保障每一篇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故而,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仅能够保障所渗透传统文化的质量,也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在更高纬度结合在一起,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会挤占过多的教学空间,不会拖累正常的教学进度。例如,《边城》展现了古色古香的小城生活,《秦腔》展现了早已落寞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能够最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支撑点。

2.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白话文是近现代才兴起的语言,而传统文化的萌发与发展是在过去,有很大一部分传统文化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和当下的语言环境相差甚远,较为生涩难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也是抑制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故而,教師应当采取多种手段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离骚》时,因为其中生字生词过多,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基本都不能够通读全文,不能够保障每一个字词的正确读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领读数遍,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放映相关音频、视频。

3.构建多媒体课堂,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传统文化是我国漫长文明岁月所沉淀下来的“瑰宝”,仅仅依靠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文字表达和语音表达是远远不能够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全貌,并且当代学生成长在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极为有限,书面的學习方式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始终无法触碰到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而在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独特的视频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

例如,“赛龙舟”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家制度越来越完善,出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考虑,对于“赛龙舟”的限制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大江大河的地区来说,也不具备开展“赛龙舟”活动的基础条件,导致近些年来,“赛龙舟”逐渐退出时代舞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渐微弱,很多学生只能够在文字中、在图片中探知到“赛龙舟”的一鳞半角,而在互联网这一信息宝库中,储存着大量的信息资料,其中不乏“赛龙舟”现场的珍贵影响,教师可以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到大量的相关视频,并优中选优,将其添加到多媒体课件中去。

4.构建优美情境,增强古诗词学习兴趣

古诗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优美的情境扣人心弦,但是在传统语文课堂中,过于重视表现手法和诗词主题的解析,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而在传统文化渗透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古诗词的潜藏价值,构建更加优美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古诗词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沉浸在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奥妙之处。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活动中的渗透,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增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并且教育是我国的百年大计,必须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才能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朝晖《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中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25期。

[2] 丁玥彤《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2期。

[3] 曹学魁《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高考》2020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