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班主任的最佳“蓄电”方式

2021-07-29魏传传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班班集体卫生

魏传传

笔者回顾多年来当班主任的点点滴滴,有激情忘怀的瞬间,也有暗自神伤的时刻,但对班集体的那份热爱从未消退,反而越来越深。但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工作需要有策略和技巧,尤其工作的热情、班级管理能力和个人素养。我们相信,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共有的愿望。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仅每一届学生各有特点,而且同一班的学生也各有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永不停歇地追求自我发展,时时充电,获得持久电力。结合个人多年的德育经历,笔者认为倾听是班主任的最佳“蓄电”方式。

一、解读内涵,“倾听”有助于自我发现与认知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倾听”这个词中的“听”。听,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自我发现与认知的重要途经之一。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要善于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偏听偏信,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其实,班主任的自我发展更须讲究“听”的艺术。如果我们要检验自己的班级管理之道是否合理科学,就需要从多渠道获取他人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这个“他人”,不仅包括学校领导,还包括受教育的学生、协作育人的任课教师团队、学生身后的家长,甚至其他班级的班主任,等等。

接著,让我们来解析“倾听”。《礼记》中说:“立不正方,不倾听。”一是指听人说话时要面朝对方,头要正;二是指要细听,认真地听。对于班主任而言,我们不仅要“想听”“会听”,而且要“听透”。想听,因为我们足够谦逊好学,才会渴求更好的育人艺术;会听,则要求我们做到从多方面、多渠道听;听透,要求班主任从多个层面解读来自外在的评价,无论是对自己的抑或扬,还是对他人的褒或贬。事实上,倾听他人对同行的评价,同样能触动我们,启发我们调整自己的育人理念和班级管理之道。

二、转换视角,“倾听”有助于自我觉察与反省

初任班主任时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促使笔者对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关注到位,同时对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总想让其马上改正,恨不得只用一周时间就将班级“训练”成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于是每天碎碎念,犹如一个穿越而来的“唐僧”。例如每日早晨的卫生工作,笔者都会亲自检查一遍,要求值日生反复整改。可是一个月后,学生会卫生检查评比的结果却说明本班的卫生状况并不理想。笔者在寻找问题的原因时,却发现班级中的氛围有些不对,通过与部分学生进行沟通,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当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教育而只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时,那么倾听就是很好的方式。倾听能够让学生袒露真实想法,暴露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学生都在抱怨,诸如:“我很认真地在搞卫生,但总有同学不好好做,总是出问题,反正会被扣分,那我干吗还那么认真地打扫啊?”“老师,我觉得我已经打扫得很干净了,但你还是不满意,那到底要我怎么做才行?”“老师,我是想管好他们的,让他们好好劳动,但他们不听我的,我也没办法啊!”学生抱怨的过程就是问题暴露的过程,而倾听是将问题变为资源的途径。

笔者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同时也求教于多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卫生工作的要求。于是笔者重新对本班的卫生工作进行分工。利用一节班会课带着全班学生走遍本班负责的各个卫生包干区,亲自演示每一个打扫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明确劳动委员、组长、组员的职责。那节班会课上,我们制订了本班卫生工作的标准、监督机制,形成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即值日组明确劳动范围及达成效果,组长负责协调;劳动委员巡视检查,提示整改;全班学生负责维护保洁;笔者则主要扮演观察员的角色,在班委例会上指导跟进。

自此以后,笔者再也不用操心班级的卫生工作了,学生各司其职,做得井井有条,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则成为一种“享受”,看着学生全员参与、高效有序地搞卫生,笔者的自豪感不禁升腾而起。转换视角,倾听抱怨,积极解读,从事事要“为”,转变为从容“无为”,笔者掌握了将问题变成资源的方法,也获得了自省的能力和提升的途径。

三、积极欣赏,“倾听”有助于提升自我发展

倾听抱怨其实就是警醒我们思考,追问自己的工作是否恰当适宜。负面评价总有其根源,我们要主动发问,积极寻找原因,继而正确解决。而当我们倾听赞美时,无论这赞美是给我们的,还是给学生的,我们都能体会努力付出后的喜悦,也能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是班级建设的重点项目。但是这项工作开展之初,笔者所能想到的也就是开好班会课,为学生多拍些照片,将教室布置得更美观些。而在参观了很多校内外的优秀班集体后,笔者发觉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片面又肤浅。笔者在参观中最大的收获不是看到的,而是听到的。参观时,笔者会仔细聆听这个班的学生或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介绍,例如确立目标、班名拟定、班徽设计、班规的制订和班委的培养,等等。

笔者不但听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介绍,也会仔细倾听同行、前辈们对该班集体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这个班级的布置很有特色,将它的核心班级文化通过照片、图书、宣传语、手工作品、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这个班的学生很有朝气,做事分工明确,细节也处理得十分得当,看来班主任花了不少心思。”……这些赞扬让笔者更新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发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内涵是如此之广。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形成良好学风、班风的保障,也是促成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基础。班级文化的表现不仅是外在的装饰,更应是内在的班级文化积累和沉淀,强调的是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价值定位的一致。于是笔者开始从各个细节入手,以品质、集体荣誉感为抓手,创建班级文化。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其次,招募人才,群策群力,共同创建,从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旗,到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志愿者活动、班级品位提升等,将这些实质性内容逐一落到实处,不仅在形式上突出新颖性,更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最后,注重适时调整,不断积淀,最终赢得师生的共同认可。于是,班级成了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班集体,也逐渐铸就本班独特的精神文化。

此外,在班主任专业修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善于分辨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可否认,在长期的德育与教学工作双肩挑的日子里,又或者在繁重劳碌工作后却无收效,甚至被抱怨批评时,我们的内心总会出现消极退缩的声音。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它,而是勇敢地面对它,探源头、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如何克服挫败感和职业倦怠感是班主任需要研修的一门心理学。

回顾笔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它不单是班主任工作的连续担任,更是自我的持续学习与充电。无论是对自我工作的审视,还是向周围同事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学习,又或是透过教育现象背后的理论探究,我们都需要有“倾听”的意识,既要倾听负能量的“抱怨”,也要倾听正能量的“赞扬”,做到“正负皆纳”,这样才能在班主任工作的道路上海纳百川、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找到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燃点”[N].中国教师报,2020-3-18.

[2]陆金.班主任要有专业追求[J].江苏教育,2020(79).

猜你喜欢

本班班集体卫生
智取红领巾
扫黑“扫”进幼儿园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卫生歌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讲卫生
我班小组说
校园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