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眠山水 史开先河

2021-07-29王文中

参花(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溪桐城龙门

安徽桐城有山有水:山也龙眠,水亦龙眠!从桐城市区沿龙眠河右岸溯流而上,转过几道弯,上過几道坡,便来到一巍峨壮观的石门前,门楼上镌刻着两个大字,曰“龙门”!这便是桐城龙眠山风景区核心景点之一,龙门是也!站在龙门口,望镜主庙水库(又名颂嘉湖),烟波浩渺,四周山岭,郁郁葱葱。镜主庙水库在群山的环抱之下,犹如翡翠上的一颗明珠,光彩夺目!而龙门口正是汇龙眠河上游众多溪流关锁成湖之所在!形成了风水典籍所云“明堂容万马,水口不通舟”之势。一道龙门将山里与山外相隔,恰似《桃花源记》中所写:“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越过龙门,宛如走进桃花源:涓涓溪瀑,嘤嘤鸟鸣;粉墙黛瓦,茂林修竹;斜阳远照,荷锄忘归!这样的美景竟然在山间延续千年而无人知晓。直至北宋神宗年间,有一位画家偶然前往探寻,才发现这龙眠山水的秘密!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史称“宋画第一”的李公麟!两宋文风鼎盛,名家辈出。在众多的文人墨客当中,李公麟也许并不出色,却在桐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公麟,字伯时,北宋舒州(今桐城市)人。长于诗文,行楷书,有晋人之风。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为至交。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其追随者李公麟也绝意于仕途,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以病痹告老还乡。他将眼光锁定在家乡西去四十里地的龙眠山,筑室而居,自号“龙眠居士”。李公麟钟情于如诗如画的龙眠山水,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如《五马图》《维摩演教图》《赤壁图》《莲社图》等山水名作,尤为称道的是他的得意之作《龙眠山居图》,让桐城龙眠山首次进入了历史的视野!苏轼为其作跋,苏辙亦作《龙眠山二十咏为李伯时赋》为其喝彩!从此,桐城龙眠山名声大噪,引无数文人墨客前往:黄山谷来了,他徜徉于桐城龙眠山水,久久不愿离去,便写下了带有几分妒意的诗句:“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明初许浩来了,他伫立良久,留下了“大小二龙山,连延入桐城。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的诗句怅然而去。邑人明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来了,建“泻园”于龙眠双溪南岸,即今别峰禅寺是也。大司马孙晋筑“椒园”于双溪西岸,亲种故园茶籽,是为“桐城小花”茶之源头!清初桐城派鼻祖戴名世也来了,他在故居筑“太古山房”,撰《南山集》以发太古之幽思。后继者如左光斗之“寒知阁”“三都馆”,兵部主事姚孙斐之“颂嘉草堂”等如雨后春笋般播散在龙眠山的山山水水之中。就连老宰相张英也被这片神奇秀丽的美景所倾倒,毅然辞官归隐于此,在龙眠山中盖“双溪草堂”,修“赐金园”,并题对联于草堂之上,联曰:“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雨便是主人。”康熙大帝闻此雅室,也来凑热闹,赐其堂屋一副楹联,联云:“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开花落。”……

从李公麟起,龙眠山开始慢慢走出乡野,一步步走入历史的大潮!引领中国文坛三百多年的桐城派应运而生:方学渐、齐之鸾、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钱澄之……乃至今日之方东美、朱光潜等文化巨人在桐城大地上脱颖而出,灿若星河,“东南邹鲁”赫然形成!是山水使然,还是风水使然?还是留给后人各自评说吧!

作者简介:王文中,男,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麒麟初中高级教师,系铜陵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双溪桐城龙门
连州唐宋两“双溪”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
武陵春
安徽桐城六尺巷
萧晓阳的眼界与《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龙门这边(71)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鲤鱼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