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落千岩动,墨舞气韵生

2021-07-29沈景春

参花(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永平远古笔墨

自从宗炳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之后,本来纯属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便一跃而成为中国文人澄怀观道的玄妙载体。由此也就形成了山水画的不同门派和风格,以及门派之下的各种套路和模式。其实,山水画之妙,是妙在画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将心融于自然,能让手中笔墨饱含情感,体悟人生,进而升华为哲思妙理的过程。吉林省白山市美协主席方永平先生,就是一位深谙此理的优秀画家之一。

方永平是画过千山万水的画家,他的脚印,从皇城根到边陲荒原,但他的根脉却与长白山的博大浑厚息息相关。在他的心目中,长白山是神山,松花江、鸭绿江是圣水。亿万年来,这片山水雄浑圆融,自成体系,根本无须任何概念的束缚,只要将心融入其中,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块石,每一缕清风,都有着远古先民神奇的故事。这些如同黑土地般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就如同长白山秋冬的飞雪、春夏的草木,时刻都在触发着他的艺术灵感。因此,他的笔墨无须套路,也从不炫技,一切都如天然的萌动,随着情之所向而拨动人心。

这,就是方永平山水画的立意特色:不重复古人,不照搬教条,我画我心,天人合一。因此,读他的画,能够在回看远古苍茫的同时,不由自主地眺望未来。

在具体作品的创作上,他的构思以当代艺术家的独特思维为切入点,以真情实感为笔墨基础,着力打破千年以来遍布于山水画领域中那些亘古不变的认知。无论是山势还是流云,不管是飞瀑还是草木,突出的都是深沉郁勃的天地之气,舍弃的恰恰是书斋文人那点小小的情调。他截取的意象,不是半山亭阁,也不是断碑残阳,更不是诗人赠别的芳草古渡,而是东倒西歪的山间茅屋,自由开落的闲草野花。这不仅是绘画元素的选择,还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原始山民、原生态地域文化的一种高度肯定。即使落款为《青山霁后云犹在》这样富有古诗情调的作品,他采取的也不是舒缓的抒情笔调,而是用老辣恣意的枯笔焦墨,以饱满的情感,旋转奔腾的形态,极具表现意味地将雨后深山云海的原生态韵律淋漓尽致地传递给我们,这种集油画的质感、木刻的朴厚和水墨的灵动于一体的效果,在当今画坛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面对这样的作品,仅仅用技法是解释不了的。方永平是在用笔墨告诉世人:真正对山水的本质有着铭心感悟的是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的人,而那些所谓寻找诗和远方的匆匆过客,只是画坛上一个个浅薄的影子,根本无法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相提并论。

就是这样,许多年来,方永平始终坚守着山里人观天察地的独特方式。不论其笔墨如何变幻多姿,都在深情地诉说着大山深处飘荡着的远古神韵,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每一笔每一墨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所以我说,他首先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其过人之处是能够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他深知:潜身形而下,心灵会获得底气;思考形而上,作品境界会有哲理的升华。一组《山梨花开》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取材于山里人家、用笔率意、用墨淡远的作品,看似朴拙憨厚,实则用情很深,这是在用一种比甜美艳丽更耐咀嚼的笔墨告诉观众,大山的主人生活粗疏,却如梨花般淳朴鲜活,都市生活看似精致却不乏苟且琐碎,这是方永平对大诗人刘禹锡在千年之前发出的“何陋之有?”最为清晰的笔墨回应。走进这类作品,必然会引发人们对都市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的诸多思考。

当然,作为画家,再高的境界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法去实现。在这方面,方永平是受过包括刘大为、龙瑞等名家亲自传授的,所以从专业的角度看,他是一位专业素养深厚的画家。而从艺术风格的角度看,他的笔墨虽有师承的影子,却更多自家的意趣。下笔快捷生动,流畅泼辣,起伏游动之间,野性茂盛,仿佛能闻到原始山林的草木气息。正如古人所说:“势生劲,劲生速,速而节奏天然,方可达意。”熟悉笔墨的人都知道,笔慢容易失之滞涩,笔快容易滑向轻浮,方永平的妙处在于:快时,随时以起承转合的变化令笔充满活力;慢时,则以气势和节奏,构建耐人品味的韵律。但是,对一位优秀的画家而言,仅仅用笔灵动还不够,还需要气象和格局,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感觉到方永平笔下的云气山峦总是在向外喷发生机活力的内在原因。

方永平用墨,看似朴拙,实则灵动,整体气息沉厚而勃发。这种寓大巧于朴拙的技法,源自他深知用墨之妙在于用水的道理,尤其对“水能载气”有很深的体会,他笔下涌动的云水,很直观地地告诉我们,水大必须气足,唯如此,才能避免水墨在宣纸上漫漶无章。正如前人所言,水越大气越足,能控,则文采出矣。

所以,仅以笔墨而论,他的笔下既有情感的激荡,又有专业的严谨,既能看到传统的印痕,又有现代率意的表达。最可贵的是,这一切靠的从来就不是概念而是感受,是水与墨一起在宣纸上创造的奇迹。这可以看作方永平的秘訣之一。

品读方永平的山水作品,整体感觉是云水涌动,山耸峰摇,难得的是他能在这交响乐般的笔墨旋律中,给我们一种来自远古的天地之静。这得益于他的布局章法:气足云生,蜿蜒通畅,不呆不滞,错落鲜活。作为一个与长白山结下生命之缘的画家,他没有任何框架束缚,更不见任何流行时尚,一切都听任情之所至,听凭艺术感觉的调配,所谓大写意之“意”,在他的笔下直接转化为“意随气行,笔随心转”的本能。这种笔墨效果,如果没有澄怀观道的山水感悟,没有真正与山水融为一体的深刻体验,仅凭一颗在红尘之中随波逐流的污浊心灵,是断然写不出这般云水襟怀的。

艺术,是信仰的外化,是写满激情的旗帜。对作品而言,唯“情”能点石成金,唯“情”能使笔墨充满活力。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在方永平的作品中,那就是“我即山川,山川即我”。

本来,中国水墨是难以描述的,如同那变幻莫测的水墨本身,是心灵与自然共振的绝妙天籁。是方永平用他独特的笔墨撩起了洪荒天地的一角,让我们在滚滚红尘的当下,深深呼吸了一口远古的生气和生机。

作者简介:沈景春,艺术评论家,专栏作家,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系满语《传承》(东北师大出版社)主编,《满语通讯》杂志副主编,吉林省文旅厅专家智库成员。连续三年被评为《吉林日报·东北风》荣誉作者。艺术评论文章散见于《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物报》《美术报》等海内外各大报刊。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永平远古笔墨
例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小刺猬的秘密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远古厉险游
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远古十大食草动物排行榜
梦回远古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