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从“跨界教学”到“核心素养”

2021-07-29周小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歌谣视域跨界

周小艳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所演绎出的分科教学,因其学科逻辑性、简约性、系统性等优势,而成为班级授课的具体样态。从当前现实来看,分科教学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学科本位取向,这使得分科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理论的突破,也需要实践的尝试。

当前,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强调要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显然核心素养是超越学科素养的综合素养,这也就意味着学科教学要超越学科本位。如果说这是理论角度的突破,那在实践角度的尝试,就必须想方设法翻越学科障碍。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跨界”就成为一个重要选择。

一、跨界教学:指向生命本身的“界说”

跨界,原本是指“跨越领域”。从词源学上看,“跨界”有转型、转向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跨界”,不仅指领域跨界,更指观念跨界、思想跨界、方法跨界、方式跨界等。从语文学科视角看,跨界学习就应当强调通过渗透、整合、融通等,实现对语文学科及关联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统整优化;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来判断,语文跨界教学必然具有主题性、开放性、整合性和创生性的特质。由此,小学语文学科的跨界教学,就应当以“主题”为核心,以“整合”为路径,以“语文+”为范式,以追求一种素养之光、整合之智、大成之美,以成就语文,成就学生。

二、跨界教学:跨越学科本位的“界墻”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跨界教学意味着需要对语文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方式进行新的理解。

(一)对语文学科而言,跨界教学需要全位视域

语文学科其实既有语文学科的独特属性,又有关联学科的基本属性。学科属性如工具性与人文性、言语性与语言性等等;关联学科属性如非连续性文本的数据性、图表性等等。语文既需要学科的“单眼”正视(语文性),更需要跨界的“复眼”全视(综合性),还需要批判性的“冷眼”审视(理性)。如此就可以保证在跨界教学中能够立足语文而合理跨界,从而形成全位视域。

(二)对教学对象而言,跨界教学需要可能视域

如果说作为学科的语文需要一种教学的全位视域,那么成长中的学生则需要一种教学的可能视域。加拿大著名现象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就是看待一种可能性,看待正在成长中的人。”可能视域下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结果好看”,更需要“未来看好”。未来看好,着眼的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关注的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意点子,关照的是学生发展的倾向性、个体性,关怀的是学生的发展性、成长姿态。

(三)对教学方式而言,跨界教学需要内发视域

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外铄式,二是内发(内生)式。外铄式多如说教、灌输,是一种专制形态的“填鸭式”;内发式则如启迪、引导,是一种自主形态、合作形态、探究形态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绝妙的隐喻:“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一种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新的生命。”因此,语文跨界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领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

可以说,“跨界教学”有助于打破界限森严的学科壁垒,有助于打破横亘在学生学习之路中的符号壁垒,有助于打破以教室为中心的空间壁垒,从而形成跨越学科本位“界墙”的态势。

三、跨界教学:挣脱束缚成长的“界越”

跨界教学需要打破制约学生语文学习观念、思维定式等的“围栏”。具体路径有三。

(一)以“传导”消弭学科的固化边界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其固然有文体形式、文体内容等的差异,但在教学中可以用“主题”进行“传导”,以消弭语文学科固化边界。比如同一主题、不同版本内容的跨界教学,同一主题、不同文体形式的跨界教学,同一主题、不同层面内容的跨界教学,等等。基于消弭边界的需要,教师首先要研究语文教材文本之间的关联点,构建主题单元,实施主题单元教学,借助主题传导,凸显语文学科价值意蕴。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等课文,凸显的是“百折不挠”的主题;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谈礼貌》等课文,分别表现了“夫妻深情”“母子亲情”“人间温情”“友爱之情”,“爱”和“情”是其重要的主题。实践表明,通过这些主题传导,可以有机整合跨界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认知。

(二)以“贯穿”形成学科的交错样态

语文学科的边界是动态的、开放的、融通的。语文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贯穿起来,形成学科交错的学习态势。

笔者在教学《月光启蒙》这节省级公开课时,尝试将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呈现出打开的姿态,进行多维度贯穿。具体包括:在课前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基于课文中歌谣丰富的特点,根据歌谣内容去创作儿童画;到了课堂上,则让学生选择相应图画去说歌谣,诵歌谣,唱歌谣,歌谣的画面美、音韵美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传递出来,比如打拍子、哼唱、加拟声词、应和、家乡话读、加动作表演等等。

在这样的多维贯穿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歌谣语言的简洁明快、短小、押韵、可以口耳相传等特点,同时学生也能够自然发现文化是相通的,用有些学生的话说,“歌谣不仅具有美术的形象性、想象力与张力,还具有音乐的节奏韵律和凝练抒情”。

(三)以“融通”超越学科的生活创生

将生活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之中,能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消弭学生的语文与生活的隔阂,形成一种语文与生活的相互融通,而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融通,可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笔者曾布置学生利用假日进行跨界文化探究实践活动:走进“东大街”。这是古城如皋的老街,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素净雅致的青砖黛瓦、静静延伸的朱红木闼子门、斑斑驳驳的街心麻面石板、弯曲的小桥、脉脉的流水……

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挑自己有兴趣的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相关作业。孩子们走进东大街,徜徉在古朴的小巷中,品美食,赏建筑,沐书香,学茶道……对话历史,畅想未来。古老的东大街在孩子的眼中是那么神秘、亲切、美好。同学们或写作,或绘画,或创编,一份份调查研究报告、一个个美篇、一段段视频、一首首歌曲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

这样的跨界文化之旅,将学生学习、生活与相关学科、技术等整合融通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过程中,发展并提升了思维,丰富了审美视角,提高了鉴赏能力,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综上所述,跨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质,彰显学生的语文学习特质,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面走向立体。这就奠定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歌谣视域跨界
跨界
跨界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