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见温情

2021-07-29陈祥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媳妇百合花通讯员

陈祥军

教材解析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往往是由教学参考书以及应试来替代的,权威的指导加上考试的需要,使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有一些有名无实,更多的是“怎么考就怎么教”。这种指挥棒的作用,削弱了语文教师在教材解析中的作用,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教师如何解读教材文本,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应当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把握文本的特点,摸准课文教学的需要,在课文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可以通往语文知识建构的彼岸,同时还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人教版《百合花》文本解析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百合花》这篇课文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有着不同的取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教学需要,《百合花》这篇课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升华的优秀文本。也正因为如此,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成果俯拾皆是。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中,发现对本文的解读还有一个视角,这就是课文的细节描写。相对于宏大叙事而言,细节描写往往更见功力,值得引导学生探究。

一、落花无言,感悟细节描写之美

有人说,语文教材中总有一些“无言之美”,分析这些无言之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领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鉴赏作品的能力。对于《百合花》这篇课文而言,无言之美正存在于课文的细节描写之中。领悟这些细节并且形成认识,正如同落花无言一般,虽然无言,但依然美丽。

很显然的一点是,《百合花》这篇课文的两个主要角色,是通讯员和新媳妇。课文当中有很多对这两个角色的细节描写,虽然看起来是作者不经意的一笔一画,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勾勒得那么清晰,那么美丽。

比如说,课文中有一处描写通讯员的细节,是通讯员将树枝插在枪筒之中(后来还有一株野菊花)。这一笔看似随意,但在笔者看来,作者在描述这一细节的时候,显然并没有强调枪的战争功能,只是强调通讯员也是一名战士,战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保家卫国、保护人民,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认识到通讯员为什么能够舍己救人。而插在枪筒中的树枝,一方面描写了年轻通讯员那颗热爱生活的心,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于是一个年轻稚气的通讯员的形象,就在读者面前形象地展现出来了。

又比如说,通讯员在返回团部之前,原本已经“走了几步”,后来“又想起了什么”,于是“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好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而当笔者引导学生重复阅读这一段时,学生读着读着就有了一种感觉:年轻通讯员对课文中的“我”看似冷淡,但实际上是非常关心的,但是因为是异性的原因,直到这个时候,他仍然不愿意接近“我”,只是“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于是一个青涩俏皮的年轻通讯员的形象,又丰满了起来。

这些细节描写,往往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并不容易被学生注意到,但是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在这些细节描写当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完整与丰满。都说落花无言,《百合花》一文的阅读,需要在细节感悟当中,领略落花无言的意境。

二、人淡如菊,领略无言背后人性

经典的作品,总能够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真实,又高大。这里所说的高大并不是那种“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而是指能够对普通读者产生心灵净化、精神引领的形象。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领略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研究者指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恰当的实施路径,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明确一个教学重点、找准一个教学支点、设置两个活动情境、拓展一个言语实践的基本教学模式,探求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以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旨归。

《百合花》一文之所以被认为是经典,也在于一些细节描写中的人物刻画到位,文笔细腻,在抵达人心的同时,能够深深地感动读者。

比如说描写新媳妇,课文的最后有这样两个细节描写:当卫生员动手揭掉盖在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时,新媳妇是“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而当卫生员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时,新媳妇又“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是我的”。再回过头去看此前写百合花被,通讯员借被子时,新媳妇一开始是不借的,因为这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背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前面的温馨描写与最后的动人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新媳妇的言语与表情,正能够引导学生超越对“物”(百合花被)的描写,而仰望新媳妇那善良、纯洁的美丽心灵。

显然这样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通往伟大人性的过程。新媳妇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百合花》也不是鸿篇巨制,但就是这样一个描写战争中两个普通人物的文本,卻以那纯洁无瑕的百合花,展现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美丽的心灵。可以说凡是读过这篇文本的人,都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既来自百合花,也来自两个普通人物最朴素、最纯洁同时也最高尚的人性。

三、于无声处,形成文本深刻认识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是无声的,他们没有黄钟大吕那样的铿锵激越,也没有横笛竖箫那样的婉转悠扬,但是正因为这种“无声”,反而更容易打动读者,更容易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产生共鸣。对于《百合花》这篇课文,著名作家茅盾同志曾这样高度评价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笔者在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精神世界,这是本文解读的一条必由之路。因为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至少高中阶段的学生,此时还一个个都是这样的普通人,越是普通人,越应当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美丽可以由阅读而来,可以由经典文本的感悟而来,感悟的对象就是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回过头来再读《百合花》,尤其是学生在经由笔者的引导之后,他们也有了主动挖掘课文细节的意识。比如说有学生关注到百合花的“白色”,白色象征着什么?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象征着纯洁:新媳妇的“新”是纯洁的,新媳妇的“心”也是纯洁的。当缀有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时,这是一颗纯洁心灵与另一颗纯洁心灵的相互映照,是“人民”与“子弟兵”的相互映照。所有伟大的人性,都蕴含在这样的映照当中,这就是对文本最深刻的认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的解析与文本解读,要关注这些细节描写,要善于在无声当中倾听课文的声音,从而让学生的课文解读过程变得深邃而有意义。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新媳妇百合花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春光明媚
百合花
第一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