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宅基地整理研究进展
2021-07-29于茹月徐清风勾宇轩黄元仿
于茹月 徐清风 勾宇轩 黄元仿*
(1.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2.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3.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占用农业耕地,同时,大量村民进城务工或搬出原来的危房、旧房,使“两栖”住宅、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等现象频繁发生,最终造成了宅基地的闲置[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荒弃耕地近200万hm2,闲置宅基地近760万hm2,宅基地整理是解决用地紧张矛盾的重要途径[3]。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展开了宅基地整理相关工作,最初主要是农民自发对宅基地进行整理,后期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闲置宅基地面积越来越多,废弃土地的比例也日渐增长,引起了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宅基地整理的力度逐年增大[4-6]。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规划,对现有宅基地实施退宅还田、“空心村”整理、迁村并点等整理措施,可增加有效耕地近286万hm2[7]。因此,解决好农村宅基地的问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效益。合理利用农村宅基地、充分发挥宅基地价值也已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8-9]。
梳理宅基地整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前沿,可以发现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可为宅基地整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易舟等[10]分析了国外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并与我国宅基地整理现状进行了对比,对我国宅基地整理方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邵子南等[11]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刘勇等[12]发现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集中在整理潜力评价、模式与规划、驱动力与效益评价等几方面,但仍需要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区域差异、制度安排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宅基地整理现状的综述研究主要是对现有文献的归纳和总结,运用可视化软件对宅基地整理进行全方面分析的综述文献尚少。因此,为系统了解国内宅基地整理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研究拟通过Citespace对1998—2020年的宅基地整理从发文量、合作特征、关键词聚类、路径演进分析、突显词这5 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可视化分析和文献综述,旨在反映宅基地整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前沿,发现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宅基地整理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检索获得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使分析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选取的检索范围仅限于SCI数据库、EI数据库、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CSCD数据库。使用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为“宅基地复垦”OR“宅基地整理”OR“宅基地重构”OR“宅基地空间布局优化”OR“农村居民点复垦”OR“农村居民点整理”OR“农村居民点重构”OR“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检索时间为2021-01-01,检索后发现第一篇文献出现于1998年,便将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1998—2020年,最终得到524条文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到的软件为Citespace 5.6 R5与Excel 2013。Citespace是基于Java环境下运行的文献可视化软件,用于可视化分析科学领域的文献。本研究拟通过知识图谱分析作者、机构、来源、关键词等知识单元的相似性与测度,绘制各单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挖掘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对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做出评价,探究研究领域的关键路径、研究前沿的演变趋势等。目前Citespace已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13-15]。
在生成的知识图谱中,节点半径大小代表作者/机构/关键词的词频(即包含该词的文献数量),频次高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反映了该领域的重点内容;节点以树的年轮形式表现,每一圈年轮的宽度代表某一年该词的词频,不同的节点颜色层次代表不同的年份,年轮从里到外代表时间从远到近;节点字体越大,出现的频次越高;用节点圆圈层宽度代表中心性的大小,反映该词的结构性与影响力;年轮外出现紫色圆圈代表该词中心性较大,说明该词与其他词联系紧密[13-15]。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分析
1998年第一篇关于宅基地整理的文献发表,有关文献发表年份统计详见图1。由图1可见:在2006年以前,每年的发文数量均处于10 篇以下;2006—2011年发文量迅速上升,这可能是由于200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5年发布的《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提出,使宅基地整理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直至2011年发文量达到最大值(54 篇);2011年之后发文量又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现阶段宅基地整理领域已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每当一些新政策法规出现时,发文量就会略有上升。
图1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发文量Fig.1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during 1998 to 2020
2.2 合作特征空间分析
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跨度设置为1998-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一年。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分别构建作者合作网络及机构合作网络。结果见图2和图3。
采用作者共现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影响力及其合作强度与互引关系,利用Citespace生成宅基地整理领域的作者共现图谱(图2),以科学地评价研究学者的学术影响力[16]。研究作者合作图谱显示,发文量较多的为各个领域
图2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Fig.2 The knowledge map of cooperative author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内知名学者,以高校教授为主,其中: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凤荣教授发文最多,张凤荣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评价与土地利用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姜广辉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规划与可持续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张占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政策;西南大学杨庆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与区域规划、土地经济与政策。由图2可以发现,虽然该领域学者之间有合作,已初步形成合作小团体,但各小团体之间合作还不算普遍。
利用机构共现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机构发文量、影响力及其合作强度,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宅基地整理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3)。从研究机构来看,宅基地整理领域发文量较高的机构主要以高校、研究所及国家机构为主,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西南大学(59 篇),其次中国农业大学(44 篇)、南京农业大学(29 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6 篇)、中国人民大学(22 篇)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这与研究作者合作图谱(图2)结果相一致。从图中可以发现,各地区的发文机构之间合作密切,如: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为首的北京高校合作网络;西南大学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市平正房地产测量事务所等机构形成的西南地区合作网络等等。综合来看,目前不仅各高校之间合作较多,高校、国家机构和研究所之间合作也开始密切,但无论哪种合作方式,合作范围大都局限于本地区的机构。不同地区的宅基地整理情况各不相同,且不同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为宅基地整理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不同地区研究所、高校、国家机构间的合作。
图3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Fig.3 The knowledge map of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本研究对宅基地整理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相关学科及基金分布进行总结,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1)宅基地整理相关文献发表量较多的期刊为《农业工程学报》(55篇)与《中国土地科学》(34篇),明显高于其他期刊。最大的刊出学科为农业经济类(451篇),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科;2)宅基地整理研究还涉及到农艺学、地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但总体来看该领域在各学科的研究中分布不均匀且各学科之间交叉研究较少,跨学科交叉研究可能会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3)在资助基金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发文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基金,可见宅基地整理领域的研究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其他方面的基金资助较少,因此未来可考虑如何引入社会力量。
表1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的主要来源期刊、学科及基金Table 1 The main source periodicals、subjects and fund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2.3 宅基地整理关键词图谱分析
关键词能高度概括文章主题,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可以代表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将节点类型选择为关键词,运行Citespace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4);点击“聚类”按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图5)。
图4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关键词知识图谱Fig.4 The knowledge map of keyword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图5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关键词聚类图谱Fig.5 The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i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由图4可以看出,除“农村居民点”、“宅基地”、“复垦”、“整理”、“空间布局”等搜索词语外,“土地利用”、“潜力”、“规划”、“模式”、“新农村建设”和“增减挂钩”等主题词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对宅基地整理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见图5,所有关键词共归为10 个聚类,各聚类的详细信息列于表2中。查阅各关键词及各聚类的详细信息并结合图4、图5,将当前研究热点归为以下3类:
1)宅基地整理潜力。2002年国土资源部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定义为: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目前大部分学者是从宏观角度对宅基地的整理潜力进行界定的,当下宅基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主要分为2种:第一种是从理论潜力角度,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农村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实地调查法、规划目标测算法等方法直接测算整理区域潜力;第二种是通过建立带有修正系数的模型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现实潜力[17]。除此之外,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潜力测算方法,它可将信息更系统全面的运用于宅基地整理过程中,因此开始被学者们广泛运用。如谢保鹏等[18]在2014年构建了“潜力大小-斑块复杂程度-区位条件优劣”多因素评价体系,这为宅基地整理时序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这些宏观角度的测算方法忽视了整理潜力的微观实际构成,不具有可实现性,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从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农户意愿也成为近年来学者们进行宅基地整理潜力测算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宅基地整理模式。宅基地整理模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宅基地结构、用地特征及规模、经济社会条件、自然地理因素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宅基地整理前,必须结合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适合本区域的整理模式及时序。有研究发现我国宅基地整理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宅基地类型,可以从组织模式、作业模式、资金筹措模式等角度进行划分[12]。杨庆媛等[19]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得出市场运作模式是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宅基地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宅基地整理的创新模式;杨庆媛等[20]研究发现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与新村建设整理模式是适合重庆市渝北区的整理模式。祁黄雄等[21]分析了浙江联众公司的“城仙居”模式,发现企业参与不仅能促进宅基地整理利用,还有助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崔宝敏[22]研究了天津市的“以宅基地换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城郊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它可实现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不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能构建新的投融资体制。
3)宅基地整理相关政策。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与《关于适应新形势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通过土地整理来促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研讨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政策同时提出的还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该政策自出现至今共经历了自发开展、政策引导、试点推进、发展规范和成熟运行5个阶段,共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农村集体自主型三种运作模式[23]。除此之外,三权分置制度也极大的推动了宅基地整理工作。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三权分置”作为国家政策正式提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24-25]。这些政策为宅基地整理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使宅基地整理在全国范围内更为广泛的开展,并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方向。
矿业类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且安全意识高的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煤炭行业属于作业环境特殊的高危行业,为加强学生对行业背景的充分了解和适应能力,在本科教育阶段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
除此之外,结合图4结果,查阅各关键词所属文献,发现宅基地整理的热点区域南方居多,如江苏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其中浙江省是文献记载的探讨实施宅基地整理最早的省份。北方地区以河北省、北京市、山东省为研究地点的文献较多,近几年来对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进行宅基地整理探索的文献数量开始上升,说明宅基地整理范围逐渐扩大。
表2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关键词聚类信息Table 2 The information of keyword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2.4 宅基地整理时间轴图谱分析
绘制时间轴(Timeline)知识图谱(图6),可以清楚地揭示研究领域的结构脉络及特点,图6中关键词所对应的年份表示该研究首次出现的时间。结合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图1)与关键词知识图谱(图4),可以将宅基地整理研究划分为以下3 个阶段:
1)起步期(1998—2005年)。该阶段每年发文量处于10 篇以下,热点关键词较少,主要有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模式等。这一时期农村集体土地转让较为频繁,由于一些地区存在用地秩序混乱情况,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一户农民只能拥有一处农村宅基地,农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允许再次申请农村宅基地[26]。在这一主要政策指引下,该时期文献类型主要以综述为主,通过全方位分析各地区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问题,探讨各地区适宜的宅基地整理政策及模式,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探明方向。赵哲远等[26]以浙江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为例,提出以经济手段强化农宅管理、规范用地行为;徐日辉等[27]针对近年来江西农村“空心村”增多和大量土地被浪费等问题,认为当务之急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开展宅基地整理;卢向虎等[28]认为我国各种制约农村人口城乡迁移的制度不仅影响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扭曲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也间接造成了农村房产闲置导致的宅基地土地浪费,未来应逐步取消各种限制农村人口城乡迁移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向城乡户籍迁移转变。
2)发展期(2006—2013年)。该阶段发文量较前一阶段增幅较大,出现更多关键词,主要有潜力测算、区域规划、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等。该阶段关键词共分为三大类研究热点。第一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整理的前期潜力测算及土地利用规划中使用到的各种方法,如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熵权法、AHP法等,评价方法主要有统计预测方法、专家调查方法、类比分析法、邻域替代法等。此外,各种模型也被引入整理研究中,如logistic模型、TOPSIS模型、psr模型、SWOT模型、植被指数模型等。以GIS空间分析为平台,构建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也是当前热点。第二类研究热点为复垦过程与技术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现阶段土壤培肥方式主要有施用有机物料、熟化剂、粉煤灰、秸秆、猪粪和菌渣、袋培基质,种植不同作物等。第三类研究热点是宅基地整理的热点政策,如2005年底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学者们开始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措施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2006年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试点,基于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宅基地整理研究逐渐兴起。此外,该阶段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物权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与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宅基地整理的进展,使该阶段不再仅仅停留于探索阶段,开始转向研究各种整理方法,落实到整理工作的实施上。
3)稳定期(2014—2020年)。该阶段发文量较上一阶段处于波动下降状态,但每年发文量仍保持在10 篇以上,热点关键词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少,主要有整理分区、三权分置、空间布局优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2015年全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2017年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2018年的三权分置政策,这些政策促使宅基地整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7]。该阶段的研究侧重于宅基地整理空间布局优化,学者们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加权Voronoi图等方法来实现对空间布局的评价与优化[29];此外,本阶段宅基地整理测算规划方法更为精细化,整理分区的划分也更加合理,分区不再局限于从空间地理位置上进行划分,更多的涉及到次序分区、时序分区及综合分区。总体来看,该阶段是上一阶段研究的延续与改进,虽然该阶段发文数量呈现波动下降状态,但每当有新政策法规发布时,发文量又会稍有增长。
图6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研究时间轴知识图谱Fig.6 The timeline knowledge mapp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2.5 宅基地整理突显词分析
突显词(burst)探测算法可以通过探测某一时间段内被引频次或共现频次突显度增加的节点来预测该领域内的研究方向,突显值的大小显示了其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宅基地整理领域经探测得到13 个突显词(表3),分析可得,研究热点主要出现在发展期(2006—2013年)与稳定期(2014—2020年),虽然起步期(1998—2005年)的突显词较少,但该阶段的土地整理为最早出现,且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后期研究打下基础,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此外,宅基地、土地利用、空间重构、农村这4 个突显词的热度正在持续中,未来研究方向也可能会由此围绕展开,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背景下的宅基地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及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土地利用转型对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作用机制研究等都极有可能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30-31]。
3 结 论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对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得出结论如下:
1)宅基地整理研究领域已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研究所上,且合作团体初步形成。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学科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未来可向着跨学科合作及知识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
2)宅基地整理研究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主要有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测算与规划、不同地区宅基地整理模式的探索以及宅基地整理相关政策研究。
3)经历过起步期、发展期、稳定期3 个发展阶段后,已有多种方法与模型被运用于宅基地整理,学者们也已对不同地区的宅基地整理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范围逐渐覆盖全国各地;此外,宅基地整理研究与每一阶段发布的相关政策结合紧密,这使该项研究更有意义。
4 展 望
宅基地整理研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一定成果,该研究领域进一步的探讨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宅基地整理模式的探索与改进。因宅基地整理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未来还应进一步开展不同地域及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宅基地整理模式与空间重构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整理模式。除此之外,可学习与借鉴一些国外的整理模式,如法国、瑞典等国的“联合开发”模式等[11]。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宅基地整理模式更加多样,如整体开发模式、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型模式、休闲旅游产业带动型模式、乡村养老带动型模式等,采用这些整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宅基地的盘活利用,还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32]。
2)宅基地整理技术措施方案的优化与提升。宅基地整理在前期规划与潜力测算、整理模式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在中后期的具体实施方法上研究略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落实到整理过程中运用到的措施工艺及整理后期管护时的监测方法等;从整体来看,宅基地的景观格局演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宅基地整理还应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如在前期规划测算中与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相结合,整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建筑美学、景观文化保护等使整理成果兼具实用性、可持续性及美观性。
表3 1998—2020年宅基地整理研究突显词Table 3 The burst word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research during 1998 to 2020
3)宅基地整理相关政策与法律体系的加强。在政策方面,应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和出台入市细则,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促进宅基地整理进程;还应进一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尤其是在维护所有权的基础上厘清资格权,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征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盘活宅基地使用权;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未来宅基地整理工作还应在这个大背景下继续发展[33-34]。在法律方面,应明确宅基地权属问题,明晰宅基地流转、转让收益分配问题,建立合法合理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减少土地资源浪费[32]。在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政策法律的有效执行,严格查处整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4)宅基地整理应遵循农户意愿。在整理工作中,农民主体作用还尚未发挥完全,所以还存在着整理成本高、农民满意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和效率低等问题。今后还需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引领作用,如可以设置公众参与宅基地整理的机构,为公众提供参与平台;还可适当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宅基地整理,并保证其参与度,使之共担成本,共享收益[11]。宅基地整理应以人为本,尊重农户意愿,顺应时代的潮流,切实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政策要求与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