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选班教学的应用
2021-07-29赵坷宁李屹峰
赵坷宁 李屹峰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教研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网球课堂,高校网球教学尤其是体育院校的网球教学呈现出“学生网球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学习目标没有规划和方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以及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网球兴趣等问题。为了提高网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差异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网球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差异教学法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类指导、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层教学,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文将通过体育院校网球专选班的实验,进一步探索差异教学法在网球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就教师在应用差异教学法传授网球技术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差异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选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实验对象是武汉体育学院本科2017级网球专选班随机抽取的60名男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验对象身体素质状况及差异性检测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主要利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国内文献,通过谷歌学术搜索查阅国外相关文献。
(2)实验法。
运用实验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网球技术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验组采用差异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差异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选班学生中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对学生掌握网球技术的影响。
①差异教学法在网球专选班应用的实验规则
②网球技术达标评价标准
a.发球技术达标测试原则
表2 差异教学法在网球专选班应用的实验规则
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均按照以下原则对发球技术进行测试:每名学生一发平击球,二发上旋球或侧旋球,共10次发球机会,一发失误采用二发发球,一发成功后不再进行二发机会,左右半区的位置各5球。 所有发球第二落点在底线以后才能得分,得8球及以上为合格,发球时踩线计为发球失误。图1表示发球的路线示意图:
图1 发球路线示意图
b.正手击球技术达标测试原则
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均按照以下原则对正手击球技术进行测试:助教在底线区域为每个学生送下旋球,学生利用正拍抽击上旋球和正拍侧身攻分别击球,移动距离不少于2m,为每一个学生共发15组球,每组球包括2个球,2个球均击进有效区为成功1组,有效区为单打场地界内,学生共计达到10组或以上为合格,每位考生的测试均有3次机会,记录成绩最好的一次。图2表示正拍抽击上旋球和正拍侧身攻的路线示意图:
图2 正拍抽击上旋球和正拍侧身攻路线示意图
(3)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中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归纳,认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2、差异教学法在课堂网球技术教学达标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2.1、发球技术达标评价
表3显示的是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发球技术达标测试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前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网球底线发球基础均较差,实验组平均有效发球5.65个,对照组平均发球5.85个,两组同学间有效发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平均有效发球8.95个,对照组平均发球8.00个,两组间有效发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发球技术达标结果(单位:个)
2.2、正手击球技术达标评价
表4显示的是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正手击球技术测试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前,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网球正手击球基础均较差,实验组平均正手有效击球6.95组,对照组平均有效击球6.65组,两组间正手有效击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正手有效击球13.05组,对照组正手有效击球10.85组,两组间有效击球差异明显(P<0.05)。
表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正手击球技术达标结果(单位:组)
2.3、反手击球技术达标评价
从表5可以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平均反手有效击球7.95个,对照组平均有效击球7.85个,两组间反手有效击球无明显差异(P> 0.05);实验后,差异教学法下的实验组同学与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同学,其反手有效击球水平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实验组平均反手有效击球14.20个,对照组平均反手有效击球12.40个,两组同学间反手有效击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表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反手技术达标结果(单位:个)
3、差异教学法在课堂网球技术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3.1、发球技术能力评价
根据网球发球技术能力级别评价标准,如表6所示,实验前,实验组平均发球技术能力水平为2.48级,对照组发球网球技术能力水平为2.35级,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发球技术较低,发球动作完整性不够,抛球稳定性不足,双误情况出现较多,挥拍动作完整性不足,勉强可以发出速度慢的好球;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发球水平平均为3级,对照组学生的水平平均为2.55级,说明差异教学法下两组学生的网球技能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学生提高了近半级,发球的节奏感增强,而对照组学生在发球时挥拍动作趋于完整,可以发出速度慢的好球,但抛球仍不稳定。
表6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发球技术能力评价结果(单位:级)
3.2、正手击球技术能力评价
根据网球底线正手击球技术能力级别评价标准,如表7所示,实验前,实验组平均正手击球技术能力水平为2.65级,对照组网球正手击球能力水平为2.68级,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正手击球技术能力较低,有基本的挥拍动作,勉强能够控制击球方向,有一定的对攻节奏感;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正手击球水平平均为3.45级,对照组学生的水平平均为2.98级,说明差异教学法下两组学生的网球技能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学生基本具备打出稳定而有变化的中速球的能力,对击球方向的控制力变强,上旋球水平提高,而对照组学生仅有较好的稳定性,也基本能控制方向,但击球深度有所欠缺。
表7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正手击球技术能力评价结果(单位:级)
3.3、反手击球技术能力评价
根据网球底线反手击球技术能力级别评价标准,如表8所示,实验前,实验组平均底线反手击球技术能力水平为2.55级,对照组反手击球技术能力水平为2.65级,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反手击球技术能力较低,握拍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击球准备时间不足也不及时,还存在喜欢用正手去接本该反手接的球的问题;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反手击球水平平均为3.35级,对照组学生的水平平均为2.95级,说明差异教学法下两组学生的网球技能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学生虽然处理不好高球、快球,但回中速球时能控制方向,而对照组学生虽然能提早准备,但基本可以打出比较稳定的中速球。
表8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底线反手击球技术能力评价结果(单位:级)
4、结论
本文在实验法基础上研究了差异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选班中的应用,并就网球中的主要技术教学进行了实验,同时对网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达标评价与能力评价,验证了差异教学法在提高网球基本技术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实施差异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与实施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网球教学,网球基本技术均有所提高,并且经测试其平均成绩都达到网球专选班本科学生二年级所要求的标准;
(2)实施差异教学法的情况下,实验组学生发球、底线正手击球、底线反手击球以及网前截击技术水平比对照组学生提高的幅度更大,技术水平的稳定性也更高;
(3)实施差异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与实施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根据美国国家网球等级评定项目(NTRP),经过一学年的网球教学,网球基本技术的技能水平均有所提高,平均从2.5-3级上升到3-3.5级;
(4)实施差异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在技能评价时,网球技术能力提升幅度比对照组学生平均高0.5级,表现在底线发球技术动作的完整性与节奏感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提高与击球深度增加,反手击球的提前准备工作更充分以及处理高球快球的能力有所提升,网前截击的步伐准确性与利用正手截击远身球的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