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1-07-29张黎雪
张黎雪,王 洁,孙 军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据统计,我国此类病人每年新增约150万例,且近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该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1-2]。神经介入技术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外科治疗技术,可使病人免除传统手术中开颅的痛苦,且能尽快疏通阻塞血管,达到治疗目的。但因多数病人缺乏对疾病、神经介入技术的正确认知,加之此治疗技术价格相对较高,使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影响积极应对行为及康复进程。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协助病人调整心理状态,确保治疗顺利进行[3-4]。Neuman理论认为,个体作为一个多维、整体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压力源实施交换互动,个体能通过自身防御系统调整、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与协调[5]。有学者研究显示,在Neuman理论下实施的压力管理能有效改善大肠癌病人的心理状态,提升生存质量[6]。本研究首次将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中,旨在从心境状态、应对方式等方面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8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7],且经影像学诊断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符合神经介入治疗适应证;具备基本读写能力;病人、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神经、精神或心理疾病者;存在语言、视听功能障碍者;合并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者;合并肿瘤疾病者;伴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年龄36~64(49.68±6.31)岁,病程3~12(7.31±1.84)年;观察组年龄37~63(50.03±6.01)岁,病程3~13(7.65±1.67)年。两组病人年龄、病程、性别、最高学历、居住地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口头向病人讲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以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安抚病人情绪;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病人心率、血压、体温、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术后予以饮食、运动干预;术后定期询问病人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循医嘱指导病人服用镇痛药物。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以Neuman理论为依据的护理评估 参考Neuman理论,应激源是可改变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具体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通过评估了解病人的应激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知识缺乏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神经介入手术前负性情绪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病人对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手术安全性存在疑问,致使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手术进程及效果。②人格特征内倾与不稳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人格特征影响病人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情绪波动较大、性格内向的病人较情绪稳定、性格乐观的病人更易出现负性情绪,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性格外向的病人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多,且不易受外界不良事件的影响,可以以较好的心态面对手术。③手术费用昂贵: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仅存在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较高,对非医疗保险与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而言,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用,病人易因过度担心手术费用产生负性情绪。④社会支持缺乏:良好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属的照护及陪伴,会使病人处于一种愉悦状态,为病人积极面对介入治疗提供基础。
1.2.2.2 根据上述压力源进行针对性压力管理 ①一级干预: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心理处于极其痛苦且自闭状态,护理人员需灵活运用自身护理技术及专业素质,在面对病人期间,保持亲切的态度,以温和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良好的肢体行为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予以病人安慰、鼓励,做到相互了解,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进而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②二级干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疾病知识掌握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相关医学知识,引导病人客观地看待自身病情,告知病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神经介入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及心理因素、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与病人共同分析,帮助病人全面客观认识与理解疾病,邀请同类疾病治疗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耐心引导病人倾吐自身意愿及情感,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交流;病人倾诉期间,护理人员应以缓慢、耐心的语言回应,或以非语言形式如微笑、点头等对病人话语表现出一定兴趣,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并通过病人语言及情绪流露迹象分析其心理活动,针对性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③三级干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社会心理综合干预。加强与病人情感交流,鼓励病人重新融入社会;鼓励病人阅读报纸、杂志,收看电视;设法增加病人的家庭关注度,向病人家属讲解家属关怀支持对病人身心健康及病情改善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陪伴病人,予以病人情感支持;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同时微闭双眼配合深呼吸锻炼,缓解病人疲乏及焦虑状态;根据病人喜好,病房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将病人注意力自疾病转移至音乐上,从而缓解负性情绪。以上措施均干预2周并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以问卷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疾病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评价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神经介入治疗基础知识等,满分100分,按得分分为未掌握(<60分)、一般(60分~69分)、良好(70~89分)、优秀(≥90分),健康知识掌握度=(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干预前后以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病人的心理压力,包括紧张感(7个维度)、失控感(7个维度),采取1~7级评分法,总分98分,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压力越大。③两组干预前后以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价病人心境状态,包括积极心境(44分)、消极心境(116分),积极心境得分越高,消极心境得分越低,提示心境状态越好。④两组干预前后以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价病人应对方式,包括屈服(5~20分)、回避(7~28分)、面对(8~32分),屈服、回避得分越低,面对得分越高提示应对越积极。⑤两组干预前后以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价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认知(70分)、自我管理行为(70分)、自我管理环境(5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⑥两组干预前后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病人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客观支持(1~16分)、主观支持(4~16分)、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12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高。⑦以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按评分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病人CPS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POM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两组病人MCMQ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6 两组病人AHSMSR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7 两组病人SSR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8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5%[8]。近年来随神经介入技术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通过血管内途径治疗,以快速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免除开颅手术的痛苦,但多数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紧张、失控等情绪,要求责任护士充分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心理压力以确保治疗顺利实施[9-10]。
压力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个体应对压力情境或(和)事件及因此而引起的不良情绪的能力,同时结合因压力造成的个体身心不适症状进行干预处理。而Neuman理论框架下,责任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围绕一级干预、二级干预、三级干预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干预措施,以确保各项护理措施有效落实[11-12]。常规护理模式局限于指导病人完善相关检查、交代注意事项及协助医生完成治疗等层面,未充分考虑病人心理需求,护理效果一般。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更具针对性,更贴合病人实际需求。李金梅等[13]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应用Neuman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确保透析治疗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紧张感、失控感、CPSS总分、消极心境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心境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能显著缓解病人压力感,改善心境状态。压力感是个体即将面临某一处境时产生的一种恐惧、不安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14]。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前伴一定程度压力感,表现为自主神经活动亢进、恐慌等。相关研究表明,神经介入治疗病人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呈显著曲线波动状态,至麻醉前达到高峰,严重影响手术顺利实施[15]。护理中首先以Neuman理论为指导依据,从缺乏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人格特征内倾与不稳定、手术费用昂贵、社会支持缺乏等应激源评估了解影响病人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并针对不同应激源影响程度实施一级干预、二级干预、三级干预,更具针对性,利于确保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积极与病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灵活运用自身护理技术、专业素质等,以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并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可最大限度安慰、鼓励病人,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病人自觉采取积极应对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的应对方式,可能与心理压力得到显著缓解有关。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可进一步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普遍缺乏对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相关认知,造成角色转换后表现出无所适从,自我管理能力低下[16]。有研究显示,个体某方面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与自我管理能力高低关系密切,通过提升认知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7-18]。护理中护理人员积极对病人实施健康宣教,结合不同病人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相关医学知识,引导病人积极面对当前病情,并告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神经介入治疗原则以及心理因素、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等,鼓励病人参与病情分析,以全面客观认识、理解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9];邀请同类疾病治疗成功案例现身说法,介绍自身康复过程,为病人树立榜样模范,能在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的同时,及时发现自身行为不足,并自觉纠正,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此外,社会支持是确保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神经介入治疗后保持身心健康、尽早恢复正常生活的又一关键影响因素[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度,原因可能为因病人心境状态及自我管理得到改善,积极面对生活更易获得社会支持。另外,此护理模式可增加护患交流机会,从护理服务开始即注重“信任”护患关系的建立,可改善护患关系,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住院期间通过强化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及指导采取注意力转移法缓解不良情绪等,可为病人回归家庭、社会做好准备,利于确保院外康复效果。
综上可知,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压力管理可提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心理压力,改善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社会支持,且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