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农艺性状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1-07-29康水英
康水英
(南平市延平区农业农村局 福建南平353000)
延平区水稻播种面积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2万亩左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大量研究表明,氮素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元素,缺氮时植株矮小[1-2]、枯黄,产量显著下降,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分蘖数,但分蘖数增幅会逐渐降低,而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有效分蘖数是提高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3-6]。因此,增施氮肥就自然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氮肥施用量过大,又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有关试验表明,氮肥用量增加至一定水平后,穗长、每穗粒数虽然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实率降低明显,造成水稻产量不升反降[7-11]。合理施氮可以有效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姜红芳、李俊周等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使稻米的产量提高,而且营养及食味品质均得到良好的表现[12-13]。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氮的吸收利用各不相同,氮素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14-15]。本试验通过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稻晶两优1377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于该品种的氮肥经济施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田地村,主要栽培制度以单季稻为主,耕层土壤pH 4.84,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9.2 g/kg,全氮1.41 g/kg,有效磷21.1 mg/kg,速效钾26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晶两优1377。供试肥料:过磷酸钙(P2O5含量12%),尿素(N含量46%),氯化钾(K2O含量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N0处理,不施用肥料;N1处理,不施用氮肥;N2、N3、N4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8.4 kg/亩、12.0 kg/亩、15.6 kg/亩,具体肥料用量见表1。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除肥料用量不同,各小区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小区面积为50 m2,重复3次。各小区之间筑40 cm宽田埂,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隔离防渗;每个小区均设有单独进水口,实行单灌单排,以防串肥。
表1 各处理施肥用量(单位:kg/亩)
1.4 田间管理
施肥方法: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为5∶3∶2;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比例,分蘖肥、穗肥为6∶4。基肥施后耙田,返青后立即施用分蘖肥,幼穗分化后施穗肥,水稻试验田各处理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均一致。各处理磷、钾肥施用量相同,即亩施用P2O55 kg、K2O 8 kg,株行距24 cm×21 cm,于2020年5月18日播种,6月20日施基肥、翻耙,6月21日移栽,9月29日收获。
1.5 观测项目与方法
1.5.1 水稻分蘖情况 栽插返青后开始定点10株调查平均茎蘖数,每隔7 d调查1次,连续调查3次分蘖数,收获前1 d再调查1次原先定点稻穴成穗数[16]。
1.5.2 产量构成情况 水稻收获前1 d,进行水稻产量构成调查,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5点,每点选择连续10株,计算单株平均分蘖数,取近平均分蘖数植株风干后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据此计算出单位面积理论产量[16]。
1.5.3 肥料利用率比较 随机取长势均匀的5丛稻株,带回室内立即分离穗部与茎秆,烘干称量,分处理粉碎样品,从中取样,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全氮(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所测试技术中心检测)。计算公式:植株养分吸收量(kg/亩)=籽粒产量(kg/亩)×籽粒养分含量(%)+秸秆产量(kg/亩)×秸秆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缺素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16]。
1.5.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氮肥水平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氮肥对水稻分蘖影响较显著,不施肥处理N0分蘖成穗增长率仅0.468;不施氮肥处理N1分蘖成穗增长率为0.571;N2处理分蘖成穗增长率为0.914;N3处理成穗增长率为1.133;N4处理成穗增长率为1.281。处理N0与处理N1的成穗增长率相差不大,处理N4与不施肥处理N0、不施氮肥处理N1的成穗增长率相差较大,表明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2、N3、N4处理间相差不明显,分蘖数随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表3中有效穗分析结果也表明相同的结论,即N2、N3、N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N0、N1的差异显著。
表2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茎蘖动态影响
2.2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不同氮肥水平对株高的影响 施氮肥N2、N3、N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施氮处理与不施氮肥处理N1、不施肥处理N0差异极显著,不施氮肥处理N1与不施肥处理N0差异显著,表明缺氮时水稻植株矮化明显,不利水稻构建高产苗架,施肥水平显著影响株高。
2.2.2 不同氮肥水平对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 施氮处理与不施肥、不施氮肥比较,以及施氮肥各处理间比较,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穗长、每穗粒数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N0 2.2.3 不同氮肥水平对结实率的影响 不施肥N0处理与不施氮肥N1处理间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施氮肥N2、N3、N4处理与不施氮肥N1处理结实率差异显著,施氮肥N2、N3、N4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结实率N0>N1>N2>N3>N4,不施肥的结实率最高,随施氮肥增加,结实率降低,这可能与施氮量增加,分蘖数、每穗粒数增加有关。 2.2.4 不同氮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处理理论产量N0 表3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 根据水稻平均茎叶产量、籽粒产量(表4),以及茎叶、籽粒的氮养分化验结果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植株氮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表5),结果表明,在亩施氮8.4~15.6 kg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逐渐增加,水稻植株对化肥氮养分的吸收量也逐渐增加,氮素当季利用率却有所下降。当化肥氮施用量为8.4 kg/亩时,稻株总吸氮量为12.2358 kg/亩,其中化肥氮吸收量为3.325 kg/亩,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39.58%;当化肥氮施用量为12.0 kg/亩时,稻株总吸氮量为13.4759 kg/亩,其中化肥氮吸收量4.5651 kg/亩,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38.04%;当化肥氮施用量为15.6 kg/亩时,稻株总吸氮量为14.1889 kg/亩,其中化肥氮吸收量为5.2781 kg/亩,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33.83%。 表4 不同处理籽粒与茎叶产量情况(单位:kg/亩) 表5 不同处理籽粒、秸秆养分含量及植株养分吸收量 氮肥施用量是水稻增产潜力的最重要影响因子,本试验以晶两优1377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该品种在田间1个空白对照、4个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差异,氮肥施用对有效穗数、结实率的差异显著,对穗长、每穗粒数的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产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结实率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进而影响产量差异显著,氮素当季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所下降,这些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6结果表明,在P2O5、K2O分别亩施5 kg、8 kg的相同条件下,亩施氮12.0 kg与8.4 kg相比较,产量增加12.65%,氮肥利用率仅下降1.54%;亩施氮15.6 kg与12.0 kg相比较,产量提高8.79%,氮肥利用率下降4.21%。在亩增施3.6 kg氮养分情况下,产量增加不显著且氮肥利用率下降,综合衡量产量、环境等因素,亩施12.0 kg氮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较高。 表6 适宜施氮量 本试验只研究在相同磷、钾水平下不同氮水平对水稻农艺性状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相同氮水平下不同磷、钾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其达到最优的施肥比例,以及氮在何水平下产量出现降低也有待进一步研究。2.3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氮肥对水稻晶两优1377品种农艺性状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2 水稻晶两优1377品种适宜的施氮量
3.3 本试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