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2021-07-29彭国巍张建林黄广平廖学群张泽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直链白度汕头市

彭国巍 张建林 黄广平 王 新 廖学群 张泽佳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汕头515000)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种植以来,已推广了40余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5亿hm2,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随着水稻品种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水稻总产量已基本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然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影响了杂交水稻的市场前景。因此,提高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是当前水稻育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做好优质水稻的选育和供应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首要任务。笔者旨在通过对2002-2020年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分析,了解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水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水稻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以2002-2020年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2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表1),对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长宽比等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稻米品质按原农业部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进行分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材料的米质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20年期间汕头市农科所选育并通过审定的12个杂交水稻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天丰优316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占8.3%;2个品种天优697和振优1993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占16.7%;有9个品种未达到优质标准。

表1 2002-2020年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

2.2 参试材料的主要品质指标比较

按照部颁优质稻米标准(NY/T 593-2013)对汕头市农科所选育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2个杂交水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4项主要指标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12个参试材料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一级、二级达标率分别为41.7%、8.3%、16.7%、50.0%;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三级达标率分别为58.3%、50.0%、41.7%、75.0%。在12个参试材料中,垩白度的一级、二级达标率均仅为8.3%,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级、二级标准的均只有16.7%,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的一级、二级达标率均为41.7%和50.0%;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2个指标的三级达标率也不高,分别为50.0%和41.7%,整精米率的三级达标率为58.3%,胶稠度的三级达标率最高,为75.0%。

2.3 参试材料的品质性状分析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参试材料中垩白粒率最大值为100%,该品种为特优721,其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四级,整精米率50.4%,垩白率100%,垩白度50.2%,胶稠度42 mm,直链淀粉含量24.8%。垩白度的平均值为9.6%,与部颁优质米三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参试材料中各品种间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39.8%和84.0%;长宽比的变异系数为9.5%,品种间差异相对较小;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5%、25.5%和26.8%。

表2 参试材料的主要品质指标与部颁优质米标准(NY/T 593-2013)的比较

表3 参试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2002-2020年,汕头市农科所杂交水稻育种已经从高产育种转为优质高产育种,但优质育种还需继续加强,只有1个品种天丰优316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一级,占8.3%;2个品种天优697和振优1993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综合优质达标率[2](国标优质米三级或以上)为25%。在参试材料中,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达到部颁优质米(NY/T 593-2013)一级、二级标准的比例较少,均仅为8.3%和16.7%;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的三级达标率分别为58.3%、50.0%、41.7%、75.0%,其中直链淀粉含量的三级达标率最低。各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较大,尤其是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因此,垩白度、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是制约汕头市农科所杂交水稻品种品质提高的主要因子,在今后优质育种中应予以重视,注意提高这3个品质指标的选择要求。

研究结果也表明,垩白度、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与杂交水稻米质有较大的相关性,是提高杂交水稻品种优质育种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垩白由单显性基因控制,也有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和多基因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所支配的,而后代变异主要为加性基因作用所致[3]。刘利成等[4]的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是导致食味品质较差的主要因子,并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吕海峰[5]等的研究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能有效降低垩白。水稻的垩白是基因分离与重组的结果,而直链淀粉含量作为稻米品质性状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因此,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筛选优质品种,是优质育种的一条捷径。目前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审定的杂交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均值为21.3%(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的直链淀粉含量要求在13.0%~18.0%之间),低于或等于13%的品种有2个,可以对现有这些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恢复系进一步改良,或是引进一批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水稻资源加以筛选利用,选育更加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另外,从现行部颁优质米标准(NY/T 593-2013)看出,碱消值也是稻米品质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优质育种还需注意对碱消值的选择。

猜你喜欢

直链白度汕头市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影响钽铌尾砂白度的因素分析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高直链淀粉材料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1年汕头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精彩落幕
纸太白,累眼睛
基于荧光增白织物的白度公式评价
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温水抽提法制取大米直链淀粉的工艺技术研究
多次洗涤对面料白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