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桑枝叶微贮饲料快速提升麻鸭品质的试验初报

2021-07-29李乙韦伟李标林强邱长玉卢德朱光书聂良文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麻鸭枝叶桑叶

李乙 韦伟 李标 林强 邱长玉 卢德 朱光书 聂良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530007)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原来的吃饱提升到现在的吃好、吃健康,这对食材品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肉类产品品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枝叶微贮饲料可快速提高畜禽品质,降低脂肪,解决了饲料畜禽的肉质松弛、腥味重等影响口感的问题,且能将畜禽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去除[1],在这种背景下,桑枝叶微贮饲料的应用前景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开发的桑枝叶微贮饲料,是将新鲜桑枝叶粉碎加工,然后配比牧草、米糠、玉米等原料经益生菌发酵而成。固态发酵能够降解物料中蛋白质、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累积菌体蛋白、活性小肽、消化酶、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降解抗营养因子,在饼粕类饲料特别是发酵豆粕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诸多试验证明,木本植物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升高,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并且富含益生菌、生物活性成分等多种有益产物[3]。在畜禽养殖中,可根据畜禽的营养需求,将桑枝叶微贮饲料与其他精饲料进行科学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添加桑枝叶微贮饲料提升大麻鸭后期的品质,对比传统饲喂玉米粒的品质提升方法,研发出适宜麻鸭特性的最佳桑枝叶微贮饲料新配方,达到有效降低麻鸭脂肪含量,提高鸭肉品质的目的。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桑枝叶微贮饲料和精饲料

桑枝叶微贮饲料是由桑枝、牧草和米糠等混合发酵而成,桑枝为长度在1.2m左右的桂桑优12号枝叶。精饲料由玉米粉、米糠、豆粕、花生粕、石粉和盐等组成。使用前,将桑枝叶微贮饲料和精饲料按照比例搅拌均匀。

1.1.2 微生物菌种与使用方法

菌种的主要成分: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及各种维生素等。细菌总数≥200亿个/g;维生素为A为90 000~350 000IU/kg;维生素 D3为10 000~200 000IU/kg;维生素 E≥100IU/kg;维生素 K3≥35mg/kg ;维生素 B1≥30mg/kg ;维生素 B2≥90mg/kg。每吨桑枝叶微贮饲料在加工时,需放微生物菌种5%。

1.2 试验地

试验地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扶绥基地。

1.3 试验时间

于2019年12月5日拉鸭进场,应激3d后开始试验,试验期为30d,从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1月6日。

1.4 试验鸭品种与分组

供试的鸭品种为麻鸭,养殖时间为60d,体重约2.5kg/只。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7个组,每个组分成3个重复小区,每个重复小区随机分5只鸭。根据桑枝叶微贮饲料和精饲料的占比及配方不同,共分为1~6个试验组,对照组全程饲喂玉米粒,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饲料配方的分组及饲料价格

1.5 饲养管理及饲喂方法

养殖试验在养殖大棚内进行,用围栏分隔成小区,每个重复小区约占地1.5m×4m=6m2,配备1个饮水器和料盆,确保全天水充足。全程为自然环

境条件下饲养,每日上午喂料1次,自由采食,全程不喂任何抗生素及兽药。整个试验全程观察鸭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记录每日采食量和病死数。

于2019年12月8日上午和2020年1月6日上午喂料前称量鸭的体重,2020年1月6日试验结束后,对每个组随机抽取1只活鸭进行解剖并送检。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生产性能的测定: 成活率、采食量、饲料成本、平均月增重。肉质品质测定:16种氨基酸总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检测依据为GB 5009.124—2016、GB 5009.6—2016第一法。

1.7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 Excel 2003 和 SPSS 13. 0 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数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喂水平试验鸭成活率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活率都是100%。通过外表观察,饲喂桑枝叶微贮饲料的鸭,毛色油亮,白粪少,整体健康状态要优于对照组。解剖发现,试验组皮下脂肪含量相对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肾、肠壁及腹部脂肪降低程度较明显。

2.2 不同饲喂水平试验鸭采食量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采食量最小的为6组(54.45±0.13kg/月),最大的为1组(55.46±0.25kg/月),各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具体见表2。

表2 各组饲料采食量情况表

2.3 不同饲喂水平试验鸭饲料成本结果分析

表3表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采食量×饲料价格)最小的为6组(38.28±0.0元/月),最大的为对照组(57.96±0.10元/月);各试验组之间的饲料成本均差异显著,饲料成本最大的为对照组(57.96±0.10元/月),饲料成本最小的为6组(38.28±0.09元/月)。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饲料成本显著高于各试验组,其主要原因是对照组全部饲喂玉米粒,玉米粒价格比桑枝叶价格高,试验组添加了10%~15%的桑枝叶,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

表3 各组饲料成本情况表

2.4 不同饲喂水平试验鸭平均月增重结果分析

表4表明,平均月增重最小的为3组(-2.35±0.10kg/月),最大的为对照组(0.74±0.14kg/月);对照组和1组、2组、3组、4组、5组和6组之间均差异显著。

表4 各组体重变化情况表

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麻鸭体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明显的为3组(0.47±0.02kg /月),这证明桑枝叶微贮饲料可有效促进麻鸭体内脂肪下降,导致鸭减重。桑枝比例和饲料配方的不同,对鸭减重的作用也不同。

2.5 不同饲喂水平试验鸭的品质检测结果分析

表5表明,6种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大的为4组(8.07g/100g),最小的为对照组(6.57g/100g),提高幅度达到18.58%;氨基酸(16种氨基酸总量)含量最大的为4组(17.80g/100g),最小的为对照组(14.50g/100g),提高幅度达到18.53%;蛋白质含量最大的为4组(18.90g/100g),最小的为第3组(15.50g/100g),对照组蛋白质含量为(15.70g/100g),蛋白质含量最大组相对对照组提高幅度达到16.93%;脂肪含量最小的为1组(11.60g/ 100g),对照组脂肪含量为(19.30g/100g),降低幅度达到39.90%,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4组(12.30g/ 100g),相对于对照组脂肪含量降低34.92%。

表5 各组肉质品质检测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鲜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含量2个鸭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检测及对比中,试验组均要优于对照组,提升的幅度比较大。其原因是桑树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是所有木本饲料作物中最高的[4],能够快速并显著地提高鸭肉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含量。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大麻鸭后期品质提升,添加了桑枝叶微贮饲料的饲料能在一个月时间内快速降低鸭肉的脂肪含量,进而降低鸭的体重,其中桑枝微贮饲料占比50%(桑枝占比10%)的第3组饲料喂食的鸭,其体重下降明显,每只鸭体重下降了0.47±0.02kg。在鸭肉品质提升效果方面,桑枝微贮饲料占比50%(桑枝占比15%)的第4组喂食的鸭,其鲜味氨基酸总量、16种氨基酸总量、蛋白质含量提升明显;在采食量方面,对照组与第3组、 第6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饲料成本方面,桑枝叶微贮饲料和桑枝的占比越大,饲料成本越低。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第4组饲料配方(桑枝叶微贮饲料占比50%,其中桑枝占比15%)对麻鸭品质的提升综合效果较好。

4 讨论

桑叶作为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优点,以干物质计,粗蛋白22% 、碳水化合物45% 、粗纤维15% 、粗脂肪6% ,其他钙、磷等含量为12% ,是非常优良的畜禽饲料[5]。20 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桑叶作为畜禽饲料已引起畜牧业生产者的重视,国内外开始相关研究,尤其以鸡、猪、牛、羊的研究报道居多,但是目前还未见利用桑叶养鸭的研究报道。实际上,广东和江浙等地均开展过桑叶养鸭和养鹅的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桑叶对鸭和鹅有显著的减重效果,不适宜作为鸭和鹅是饲料。广西防城港市鼎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鼎鲜鸭”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发酵桑叶粉,养殖户经过对比后发现,桑叶鸭要饲养4~5个月的时间,出栏体重只有2.5kg/只左右,养殖效益低下,所以很难扩大规模。而普通的肉鸭,养殖时间2个月以后,体重就可以达到3kg/只以上,养殖效益相对较高。

广西之所以还要开展桑叶养鸭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广西开始推广应用,主要是桑饲料加工技术和桑叶鸭养殖模式方面开展了创新。

一是桑叶应用于养鸭的加工方式创新。桑叶粉或者发酵桑叶粉对于养鸭来说,并不是最佳的加工方式,原因是成本高及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高。邝哲师等研究认为,桑叶一直未在畜禽饲料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主要是由于桑叶作为一种叶类饲料,其粗纤维含量较高,且桑叶中的单宁等生物碱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营养作用,在畜禽生产中大量使用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2]。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团队用桑枝叶微贮饲料养鸭,具备加工简便、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减少抗营养因子等优点。

二是桑叶应用于养鸭的模式创新。干桑叶粉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相对更多,Srivastavas等确定了6种基因型的桑叶叶片和干叶粉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成分,其中,新鲜叶片单宁含量0.04%~0.08%,干叶粉中却含有0.13%~0.36%的单宁[4]。抗营养因子能够作用于鸭的肠道微生物,显著影响鸭对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导致鸭减重或者生长缓慢。因此,将桑叶粉或者发酵桑叶粉用于鸭的育肥阶段,往往效果不佳。将桑叶应用于鸭后期的品质提升才是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利用桑枝叶微贮饲料对饲料鸭进行快速高效品质提升的养殖模式,桑叶鸭的养殖时间大幅度缩短、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养殖品质显著提升,得到了众多养鸭企业的认可。

三是桑叶应用在鸭饲料上使成本下降。桑叶未能在鸭饲料上推广应用的原因很多,除了加工技术不成熟及桑叶含有抗营养因子等原因,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应用成本过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的统计,桑叶粉的加工成本在14元/kg,即使在饲料配方中只放5%,也需要增加700元/t的饲料成本,而市场上商品鸭饲料的平均成本在2 100元/t左右。也就是说,在饲料配方中使用5%的桑叶粉,饲料成本需要提高28%左右,这是大多数养殖企业所不能承受的。本次试验中,饲料成本最高的是对照组(2 100元/t),试验组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其成本下降11.33%~33.05%不等,这也是广西的桑枝叶微贮饲料技术能够在养鸭方面推广应用的原因。

5 建议

试验证实了桑枝叶微贮饲料可快速提升麻鸭品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桑枝叶微贮饲料尽管可以有效提升鸭肉鲜味氨基酸总量和16种氨基酸总量、蛋白质含量,降低鸭肉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鸭肉品质、提升鸭肉的口感和减少鸭肉的肥腻感,但同时也降低鸭本身的体重。市场上出售鸭普遍是按重量计算价值的,用桑枝微贮饲料饲养的鸭还必须加大宣传,让消费者形成价值共识,才能得到市场认可,获得高于传统饲料鸭的价格,只有这样才利于桑枝微贮饲料在养鸭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二是用于生产桑枝微贮饲料的原材料桑枝条的品种、采收时间、部位不同,其蛋白质含量、木质化程度都有所不同,这样就容易造成饲料营养物质的不稳定性。三是试验受限于经费,样本数、抽检样本都不太足,同类试验一般用20只作为一个试验组,本试验仅有5只作为一个试验组,同时抽检样本只抽检了一个试验组,未能将三个重复进行全部抽样送检,所以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下一步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一是根据麻鸭后期营养需求,优化饲料配方,改善减重问题,降低饲料成本,进一步提升效果;二是摸索出最适宜麻鸭生长的桑枝条品种、采收时间和采收部位,并形成标准,这样才能确保桑枝微贮饲料的稳定性,才利于桑枝微贮饲料的广泛推广应用,给人们带来更健康、更美味的食材;三是积极争取经费,加大试验样本数,对每个重复进行送样抽检,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说服性;四是开展各种渠道的合作,加大宣传,让消费者形成意识,让这种高品质的鸭得到市场认可。

猜你喜欢

麻鸭枝叶桑叶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晚风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枝叶
鸭子学游泳
诗情画意
桑叶迷宫
殉情的野麻鸭(外一首)
可爱的小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