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棵老槐树
—— 评晋剧《迎新街》

2021-07-29张丽娟

戏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大太原艺术

张丽娟

2021年3月19日和20日晚,由赵爱斌编剧,雷守正导演,山西省晋剧院一级作曲刘和仁担任唱腔设计,刘和跃担任配器指挥,中国戏曲学院王睿担任舞美设计,蓝玲、张颖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领衔主演的新编现代晋剧《迎新街》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上演。首演的两场我都看了,我特别喜欢这部戏。《迎新街》延续《上马街》《起凤街》的艺术风格,与前两部戏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反映太原社会风俗民情三部曲。《迎新街》积累前两部的经验,艺术上更加成熟,是一部有品格、有格调、很成熟的作品,在编、导、演、舞美设计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迎新街》以普通百姓为视角,用平实的语言,着力讲述了一个从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到改革开放后的1999年,约半个世纪中一群工人和海外华人共同追梦圆梦的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工人俱乐部的守门人张大奎,顶着太原解放时的“炸厂”疑案,一边默默寻找不知死活的上级李工程师,一边恪尽职守地工作。山西近代工业之父、清代山西巡抚胡聘之的孙女胡琳玉从海外归来参加百年厂庆,同时寻找自己50年没有音讯的丈夫。

两位老人在迎新街相遇,从抵触到通融,从陌生到相知,终于解开了两人共同寻找50年的谜底:两人寻找的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寻找的故事,寻找的是爱情,寻找的是承诺,寻找的是信仰,寻找的是一以贯之的中国精神。这是多年来在山西舞台上很少见的工业题材戏曲。太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我国重、轻化工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迎新街是太原工业发展的缩影。

一、为民演戏,演老百姓

这部戏依然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底层人物。有50年一直在寻找丈夫的胡琳玉,有50年一直在寻找自己上级领导的工人张大奎,有爱工厂又被迫下岗去开出租车的张铁山,还有下岗后卖衣服的成艳红、推着自行车卖醋的徐老三师傅、街道办副主任、社区的文艺队伍——一群可爱的工厂退休婆姨们等。他们不是劳模,不是名人,不是英雄,不是帝王将相,不是才子佳人,就是和看戏的人一样的再普通不过、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平凡普通人物身上,也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每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每个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命运,感受到了平凡人身上的家国情怀。《迎新街》形象地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众相,人生百态。

从编剧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窥见编剧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追求,编剧真正地为人民而写戏。从《上马街》《起凤街》《迎新街》这三部戏来看,创作团队有统一的、鲜明的、自觉的题材选择和艺术追求,就是写平凡百姓的故事,为底层人民而创作。而演员选择演什么角色,也可以看出演员的艺术立场与艺术追求,体现出演员的情怀与抱负。以谢涛领衔的演出团队自觉地始终坚持演绎平凡人物,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虽是一句文艺创作的倡导,真正实践起来很难。谢涛作为中国剧协副主席、山西剧协主席,她心中有观众,心中有人物,心中有大局,肩上有责任。三部戏都排有“青春版”,这在培养人才、传承剧目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在宣传山西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做好了晋剧人才梯队建设,将晋剧艺术薪火相传。三部戏的成功对当下戏剧创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引导和示范意义。这无疑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重要指示和精神的最好回答与响应。“为老百姓演戏、演老百姓的故事”成为以谢涛为统帅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执着追求。

二、平淡朴实,演绎传奇

整部戏的艺术风格是平淡的、朴实的,导演从容不迫地掌控着节奏,戏曲的推进就像日常生活流一样缓缓地流淌着,没有大起大落、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在“寻找”这一中心事件统率下的片断化的生活细节,推着车子卖醋的徐老三,下岗开出租的张铁山,下岗后卖服装的成艳红,组织文艺排练的街道王主任,与丈夫有误会从深圳回来照看父亲的张钢花,新任厂长朱天亮、厂长的女朋友张金子,男女工人及下岗退休女工,各类人物在各自规定的生活细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命运,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沧桑变化。平淡朴实的风格体现了导演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极大自信。让观众在平淡中感到了人间真情,在平淡中了解了故事传奇。剧作着力表现胡琳玉、张大奎和江山之间的传奇故事,反映了他们的深挚情感、坚定信念和理想情怀,揭示了江山烈士为了理想而奋勇献身的精神对胡琳玉和张大奎的深远影响。让观众在朴实演绎中明白了该戏所要传达的深意。就是在新时代,我们也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没有名字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晋剧《迎新街》用晋剧的形式塑造了几代太原工人的形象,以艺术的形象叩问当下,回溯历史抉择关头,讴歌共产党人的信念与牺牲。

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传统戏一般不以悬念取胜,剧情大都是观众熟知的。现代戏因为是新编的缘故,观众一般不熟知故事的发展与走向。《迎新街》剧情发展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编剧没有采取传统戏曲链条式的叙事方式,而是将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巧妙设置悬念,以张大奎寻找自己的领导李安民与胡琳玉寻找爱人江山构成了该剧两条主线,结成该剧的“扣”。这个“扣子”系得紧,扣得扎实。一开场导演利用这个扣子,从容不迫演绎故事,层层渲染铺垫,这样就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直到结尾才打开谜底。正是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为观众展示了一位有信仰、为人民、为国、为党牺牲自己生命的共产党员形象。这样的戏剧结构,是借鉴了话剧和影视,也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

导演和编剧运用了多种太原风物作为主人公往事回忆的载体与道具,让历史回忆与现实演绎达到了水乳交融。阳曲民歌《迎亲人》、山西老陈醋、太原独特饮食、太原火锅、三搅面、打卤面、抿圪斗、竹叶青,甚至包括山西太原方言,而所有这些元素都没有贴的感觉,而是与剧情发展与人物塑造浑为一体。比如阳曲民歌《迎亲人》在全剧贯穿,让主人公在当下与回忆之间巧妙地转换,极大丰富了人物的表演空间,强化了人物的形象塑造,以歌为载体,展现的是主人公对家乡的爱,对丈夫的深情。再比如,山西老陈醋的多次出现与使用,开始是主人公胡琳玉的尝醋,到临走时街坊送醋,以醋为媒介,展现的是主人公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乡情,以及太原百姓热情好客的集体精神特征。太原风物的巧妙运用,使得《迎新街》这部戏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地方色彩,也让这部戏展现出一幅太原城市的风俗画卷。

四、舞美设计,匠心独运

舞美设计依然是一景到底,干净简洁,丰富自然而不单调。《迎新街》演绎的是剧中的当下,“寻找”的是50年前的往事,又要同在一个场景去展现、去实现,很难,舞美设计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那棵老槐树,匠心独运,作用很大,不仅是演员表演的一个独特支点,又是勾连现实与过往的载体。它是胡琳玉与江山相识和相爱的见证者,又是五十年后胡琳玉与张大奎相识的地方,还是所有人物出场的地方。老槐树在舞台上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设计,它无疑也是剧中一个重要角色,它像一位时光老人,审视着一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变化。大槐树是太原的市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大槐树是太原人民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象征,也是为太原建设发展牺牲的人物,如江山一样的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象征,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起着深化主题的象征意义。一景到底不仅仅是省去了换场的工作,更加突出了戏曲重在表演的特点,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员表演本身,一景到底给演员以极大的发挥空间。

五、主角配角,相互映衬

在表演方面,整台戏体现了“一棵菜”精神。无论配角与主角,都可圈可点。

整部戏体现了舞台上角色无大小。每个角色无论戏份多少,都有戏,都是剧情规定的独特的“这一个”。主演谢涛不用说,舞台上唱念做打,举重若轻,拿捏自如,演出了人物经历的层次感和情感变化。胡琳玉对丈夫50年的等待,不仅是单纯爱情的等待,而是一种对希望与信仰的等待,江山以自己的革命激情与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胡琳玉,江山对于新社会和新生活的描述是胡琳玉艰苦海外创业的希望之光,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她50年的生活之路,直等到大陆开放,她毫不犹豫返回故里,寻找江山,寻找心中的信仰,并且将自己毕生创业的商业财富留在了祖国这片热土之上。扮演张大奎的演员梁忠威老师表演到位,很有特色,恰当地展现了张大奎这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世界。

总之,《迎新街》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近创排的一部精品力作,我相信这是一部能够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戏,也是特别值得看的一部戏。

猜你喜欢

张大太原艺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张大林美术作品欣赏
纸的艺术
张大勤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