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震撼人心的太行精神颂歌
——观原创话剧《太行》吐真

2021-07-29刘同兴

戏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五福话剧艺术

刘同兴

随着年近耄耋,已有很多年不进剧场了,话剧更是少看。近日,有幸受邀看了一场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而创排的话剧《太行》。原以为这就是赶形势即兴编排的一个活报剧,看看也是散散心,消磨时光。不想,大大的错了!《太行》给予观众的震撼是惊心动魄、感人泪目的!当然,现在还不能说她是精品,但在我看来,她至少是一部品格上乘、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震撼人心的艺术佳作。《太》剧所弘扬的太行精神主题,无疑是积极向上的,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鼓励人们顽强拼搏、创新发展所倡导和追寻的。然这一主题在剧中并不是赤裸裸地倒给观众,并强按观众吞下时髦高调的宣传内容,而是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剧情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以滋润观众的心田,感染观众心灵,从而使观众得到精神层面的提升。

《太》剧的原型是太行山区锡崖沟人,用数十年岁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开拓出一条通往山外的挂壁公路,从而改变了这个小山村的穷苦面貌。这一题材,主题占优,但她的奋斗事迹无非是打钎、放炮、开山、凿路,日复一日得干下去。应该说,以这样的题材创排出既抓人又好看的戏剧,难度是很大的。然而,《太行》却别开生面,高度概括、极度凝练地给我们展现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戏。更难能可贵的是,《太》剧独辟新径,大胆突破,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收获。她好就好在别出心裁的诸多创新。

从剧作的角度分析,愚以为她独特而巧妙的构思值得赞许。按照一般的创作窠臼,写戏须有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一般而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故先要设计冲突对立的两群人。但《太》剧的剧情推进基本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争斗上;也就是神仙居人与困苦贫穷、封闭落后的恶斗。在三十年劈山开路的奋斗中,三起三落,都是没斗过恶劣的自然环境而败下阵来;如果说有人与人的斗争,那就是神仙居人自身的奋进与退缩、无畏与怕死、进取与保守的拼搏。第一任支书吕五福牺牲后的封山、春玲被迫出嫁山外、狗剩进城打工,都是畏缩怕死、向恶劣环境投降的表现。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基本戏剧冲突的设计更得益于围绕父子两任支部书记命运跌宕起伏的构思。《太》剧能够吸引观众的悬念一是这条山路到底能不能打通?更吃劲的悬念便是对前后两任支书命运的同情与关切。把父子俩的生死作为主要剧情线是本剧的灵魂,由此调动了几乎全部艺术手段,使剧情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因而催发观众哽咽不止、热泪长流。

还有一个设计值得点赞:《太》剧时间跨度三十余年,不可能对任何一段重要历史铺开来叙演。即便选择其重要节点,也不可能充分展开。然而《太》剧打破了常规构思,多处采用大场面的人物对话、独白来完成历史的追溯以及情节的开展,并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例如老支书临终前的一个大场面,就不但完成了他从厦门回村担任支书后带领全村社员开山修路的一系列感人举动,还交待了五福书记小时候家庭的变故、出走的经历,让观众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就为他的牺牲做了很好的铺垫。用这样的设计展现剧情,刻画人物,从演出效果来看是成功的。

《太》剧大胆突破传统话剧的模式,还主要表现在诸多艺术手段上的推陈出新。愚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对“穿越”的超越。该剧开场的场面是现在时的第一书记召开党支部会议,由修高速公路需要平坟产生矛盾而穿越到过去时的吕五福回乡。这当然是老套了,这样的穿越手法在现时的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已常用不鲜。而《太》剧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让过去时与现在时的人物在同一空间展现,并大量使用。观众并不觉得生硬,反而促使剧情可以更充分地展现。仅举两例:青志、狗剩由外地返乡来到苦闷的孙正义家。同一空间另一处,现任第一书记张莉与现在时的老太婆春枝对话交待了春枝当年婚后的苦痛。随后,张莉现场为春枝改换成青春行装,让春枝加入到四个小伙伴的相聚中。这要用传统戏剧观念审视,恐怕是行不通的,但此剧这样当场换装反而让观众觉得更为真实和亲切。再如:戏的最后,现在时的支部成员一致同意迁坟,与此同时,在远处的山崖上骤然出现牺牲的四位亲人。其中五福书记的高亢声音回荡在天地间:“我们不同意迁坟!我们愿意安睡在这里,做高速路的垫基石,看着咱神仙居的子孙后代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多么豪爽而感人的肺腑之言!进入天堂的亲人们的品格之高尚,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它一下把《太》剧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使观众的心灵受到一次空前的洗礼!

二是对姊妹艺术表现手法的吸收借鉴。或许有人会说,话剧里加上舞蹈,这还是话剧吗?我不这样认为,吸收舞蹈成分为话剧所用,正是丰富了话剧的表现手段,是出新之举。最让人欣赏的是春玲跳崖前与青志的那段双人舞,两人感情的发展恰到好处,加上舞蹈技巧高超,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度开掘。还有那大段的男子打钎群舞,它的气势,它的雄浑,它的壮美,给人一种神仙居人无比强大、能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种场面,但这毕竟是艺术。现实感很强的话剧艺术,若融入这种浪漫色彩的舞蹈,会产生更强的感染力;而且,还可以充分表达主人公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的乐观主义情怀。

编导者对音乐的成功运用,也为该剧加分不少。可以这么说,《太》剧所体现出的气势、气氛,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重要时刻的力度、强度,主要靠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假如没有音乐,这部剧的观赏性将会大打折扣。当第一任支书吕五福被炸牺牲后,全村老少的心悲痛到了极点,那种撕心裂肺的苦楚无以言表,就在此时,一曲极其忧伤悲壮的“我们这一辈”突然响起,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催人泪下!可以说,《太》剧每段音乐的创作与选用,都是恰当和到位的。

“定格”这种手法在电影、电视剧里常见。《太》剧里多处借用“定格”,使某个瞬间的重要场面,加以造型,凝固不动,从而起到强调、充分表达的作用。话剧是语言艺术,也是行动艺术,但让人物在特定的时空停顿一下,对强化剧情、深化主题不可小觑。

三是拥有一个值得赞许的手法。生活中有一张一弛,艺术也有节奏的松紧。这在音乐中叫对比,绘画中叫留白。运动累了,要歇一歇;看书时间长了,要起来走一走。《太》剧的编导很懂这一艺术规律。开山修路是一种强力而沉重的题材,但用它排起戏来可不能老是板着面孔做严肃状。在这一点上,《太》剧做了很好的调节。比如,在平淡无奇的剧情中安排了活泼有趣的儿童舞;在放炮遇到了哑炮的危机时刻,安排了扭秧歌和孙大嘴做梦的有趣活动;在春玲被逼要出嫁山外的痛苦中,安排了轻松的双人舞。这样既调节了全剧的气氛,不至于让人感到沉闷;又刻画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全剧的主题。无论文学,还是戏剧,其娱乐性趣味性是难免的,否则可看性就必然会消弱。神仙居人在苦难中娶不到媳妇,就有人说一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当大嘴在出现哑炮时睡着做梦,问他做什么梦,他对着花婶说,梦见和你入洞房了……这些幽默在剧中多处出现,不能不说这是编导者的聪明与机智。还有,为适应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该剧采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剧情处理,这种快节奏的剧情推进使该剧更具时代气息。

一部刚出炉的作品,不可能十全十美,提两点小建议供参考。

第一,全剧开场,五福领儿子返乡后的几段戏有些平,有些拖,因而难以提起受众观剧的兴致。当然,为后边的戏做些人物关系的铺垫是必要的,但需要减戏。这一段的戏骨,应主要为五福书记的牺牲做铺垫,如多加些五福为修路而舍己忘我的行为展现,这就会对五福的死带来更大的震撼。五个小伙伴的儿童舞,可挪移到春枝婚后四个伙伴对童年的回忆或对春玲的思念中。狗剩从县城买炸药回来与正义和青志那段戏可大大压缩。第二,这部不分场次的戏由20多个段落组成,这就带来段与段的切换与衔接问题。这在电视剧里不是问题,但作为舞台剧如何做到快与准,就是个难题。由于本剧刚刚成型,难免段落切换有些拖沓,不干净。如每个转换点都能快速,而且封光封死,就至善至美了。

最后,再对本剧的主题谈点粗浅认识。编导者把主题定义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用一句台词说,就是“路不打通,人不下山!”我十分赞同这一主题的表述。愚以为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大的方面说,自地球上出现人类,便面临着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恶斗的生活。而人类也正是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并战胜各种灾难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往后只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就免不了与阻碍发展的生存环境做斗争。从局部讲,长期以来,人们脑海中的太行精神一般指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与太行人民鱼水情深、携手奋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大无畏抗战精神。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就是太行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话剧《太行》的推出将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冲着这一永恒的主题——太行精神,我诚望《太行》剧组的全体编导及演职人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完善,争取把该剧锻造成一部传世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五福话剧艺术
最后一个顾客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纸的艺术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