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汽车修理教学中的自主引导训练

2021-07-29占才栋潘玉龙刘亚丽李铮荣

科技视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一缸汽车修理气门

占才栋 潘玉龙 刘亚丽 安 通 李铮荣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车辆技术系,湖南 武汉 43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 对于汽车修理技术人员而言,更加提高了他们的技术要求。 传统的修理教学是理论实操一把抓, 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是会简单的操作,没有掌握操作策略和操作原理,再学习能力没能得到提高。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修理技术人员难以适应汽车技术更新迅捷的环境。 到后面慢慢发展为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并且理论和实践穿插进行, 这样就大幅度改善了学习环境,在理论课堂上可以结合实践,在实践课堂上又可以巩固理论,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能够跟上汽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能够进一步满足汽车修理行业市场的需求。 而在这种教学理念中,“自主引导”是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1 自主引导训练方法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区别

在汽车修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操训练。 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主要是围绕汽车构造原理和修理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再按照教学内容来进行相应构造模块的实习。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只会被动的接受,对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停留在只会认识零部件这一层面,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学习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汽车修理人才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难以跟上汽车技术发展的速度。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汽车修理行业快节奏的技术发展环境,教师应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汽车修理实践课堂上,不能只仅仅教授课本或者讲义上的知识,更应该建立一个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课堂上的知识,还要“会学”课堂外的知识,可以避免学生只会空洞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对知识进行充分消化和吸收。 也不能仅仅只向学生做简单的操作示范,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可以避免学生只会机械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在汽车修理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学生自主引导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2 自主引导训练的内涵和实践

自主引导的含义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思考要怎么操作和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讲解,并总结归纳。 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再举一反三,由课堂上引伸到课堂外,扩展知识界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攻坚克难和迎难而上的进取品质。

例如在发动机构造与修理中气门间隙调整教学,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已初步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理论知识。 笔者对本节教学内容以自主引导训练模式设计了教学过程:首先给学生讲清发动机气门间隙不当的危害,接着给学生讲解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和调整步骤。 以四冲程直列四缸发动机为对象,设置所有气缸对应的气门间隙都不当。 先让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在旁边观看学习并进行思考。 首先调整气门间隙之前,需要找到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提问“怎样找到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呢? ”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学生们转动飞轮,将其转到零刻度线的位置,然后检查一缸喷油器工作状态。 如果一缸喷油器工作,则发动机处于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如果一缸喷油器不工作,则需要将飞轮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压缩行程上止点才能调整气门间隙? ”教师不要马上把答案公布出来,而是让学生结合配气机构中配气相位进行思考,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只有气门处于关闭状态下才能进行调整,那么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气门的开闭状态是怎么样的? ”于是学生们开始思考,有的说进气门关闭,有的说排气门关闭,然后进行再讨论再分析,得知发动机某个气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该气缸对应的进排气门不涉及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都处于关闭状态,这才是为什么要找到发动机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原因所在。 接着按照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对发动机所有气门进行调整与检查,把所有气门间隙调整到规定值之内。 进而再提问“汽车发动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门间隙不当? ”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导学生再思考和再学习。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告诉学生气门间隙调整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学生也很快就掌握了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技巧。

3 自主引导训练需要把握的要点

3.1 明确训练目的,强化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自主动手能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开展汽车修理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讲解实习内容的教学目的和操作规范,然后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实习内容进行操作和练习。 在实习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传统“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 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动手能力,并且快速掌握实习内容。

3.2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和吸收一个知识点后,能对其进行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 在开展汽车修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汽车修理相关实习内容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灵活的吸收并加以运用。 例如在开展汽车发动机输油泵实习过程中,将其可以应用到汽车发动机启动困难故障当中去,汽车发动机难以启动主要是油路问题,经过分析、诊断和排除后,通常还需要对油路进行排空气,这就需要应用输油泵这一实习内容。 讲解完再向学生提问,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 让他们深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3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和自我更正

知识的获取与掌握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对于一名汽车修理工而言,每一项修理技能的掌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 只有不断的去训练和实践,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修理技能,并且可以积累修理经验。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参与, 将自己融入到课堂当中去,充当课堂的主人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且会发生操作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和错误,教师要做好正确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正确面对问题,学会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些“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和经验,都能够得到学习上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 自主引导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学生自主,才能在汽车技术不断革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才能在理论基础和技术操作上满足汽车修理专业的需求。 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却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应当大力推行并不断发展完善。

猜你喜欢

一缸汽车修理气门
逃犯在哪
“超飒”汽修女孩刷屏不只是打破职业性别偏见
老鼠嗅香
现代汽车修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Empa 创新气门总成可节省燃油约20%
“理实一体化”中职汽车修理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
论“丑”的非常体验
小黑螺
多种原因造成拖拉机气门有敲击声
发动机配气机构常见故障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