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1-07-28高秀琴
高秀琴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认识世界的开始,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没有真正的是非观念,对于事物的是非曲直也是处于一片空白。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非常必要。虽然教师之前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授,但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考取更高的分数,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文章主要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快速构建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给学生传递一些偏差认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针对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真正的生活化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作出更多的反思,要对学科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将知识学习融入到具体的素养培养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也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共享学习成果,并且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教学,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中乃至大学阶段,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对于身边发生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了解比较少,在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还处于懵懂的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但实际上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比较匮乏,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相关联的规律和教学理论加以指导,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对学生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容严重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比较大的障碍。由于教师和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讲解,把课堂上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存在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模式便是通过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家长眼中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上小学。上学之后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家长把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推给学校而学校往往对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阶段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因此对小学阶段孩子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在正确是非观念面前,学生必须要结合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才能够让孩子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能够让孩子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能够成长为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加积极努力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自己成为综合能力发展比较好的学生。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有效的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的教学目标,让全社会的道德素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阐明这门课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學科教学需要建立整合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整合意识,结合学生所学习的各门学科知识,开展创新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教师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要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带领学生展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都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明显的提升,既要学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能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形成崭新的学科认识体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美丽汉字民族瑰宝”时,首先要带领学生了解汉字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文字,同时也是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带领学生认识我们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甲骨文当中的汉字,甲骨文中大多数的汉字具有象形的特点,中国古代先民运用自己的智慧结晶,把汉字绘制成简笔画。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汉字含义的解释,能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缘由来,再次对学生演示汉字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这样学生就能够融会贯通的学好理论相关的知识。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知识学习需要融入素养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思想虽然受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贡献,但是也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有效的改变。教师需要不止注重学生的学科考试,同时学生也不能回避考试,家长更应该关心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有所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有创新式的教学思维,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让学习知识成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对学生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是非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并没有自主选择权,都是父母和老师说了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陷入了唯命是从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课余生活到底是听谁的?课余生活不仅有校内课余生活还有校外课余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困难事实,学生对于自己无法拿定主意的课余生活,可以参考父母或者是老师的建议,但是一定要结合这个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可以生活,让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素养。
3.多角度的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但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将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组织学生进行其他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意识,从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高效的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主动拒绝烟酒毒品”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于我们小学生身体方面产生的危害,让学生认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毒品。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内心深处对于毒品产生恐惧与厌恶心理,从而在生活当中,有陌生人主动向他们传递新型饮料的时候,他们能够学会拒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原知识的探究讨论,我们当生活当中有陌生同学让你吸第一支烟,喝第一口酒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加以拒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4.教法应用需要体现共享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教学意识,不管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是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都不能解决当前课堂教学效果比较低的问题,需要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尤其是让学生进行共享式的学习,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动力。所谓共享学习主要是结合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进行共享,教师要适当的将学生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延伸,利用微课或者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网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本节课的内容会涉及到我国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分布的国家,虽然我们是身为汉族居民,但是我们56个民族的同胞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团结与共。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相关内容,可以通过为学生制作微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其他55个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学习活动需要贴近生活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结合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恰当的训练和实践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作出科学的评估,以便给学生设定更加科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展训练。但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展开思考,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由于古代生活和学生现代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差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当中古代科学家对于时代发展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课文中所呈现的伟人的历史事迹,并且通过小故事的方式,在班级当中与学生进行分享,这就需要学生了解主人公一生当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所经历的大事件。并且在此基礎上通过恰当的语言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好的展开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认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学习,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更应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融入更创新化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加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学生对于老师的畏惧感,让学生能够对于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只有从课程教学的本质出发展开教学,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参考文献
[1]倪锋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10):54.
[2]田佳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2):131.
[3]陆雯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08):16-17.
[4]郭琪.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