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石龙的足迹

2021-07-28徐菁菁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教研资源

徐菁菁

中国是一个有5千年历史故事的国家,不仅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1世纪,我国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整体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幼儿园中开展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让幼儿接触、体验、经历当地民间文化,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对幼儿语言、科学、艺术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有着3500多年的文明史和800多年的建城史,明末清初以来是广东省著名商埠,并与广州、佛山、陈村一起被誉为广东“四大名镇”。我镇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旧区路段,民国建筑距今百年历史,我园位于非遗资源区。园所利用地处旧城区有非遗资源的优势,开发出园区附近3公里的非遗资源规划区,依托我园原有“非遗历奇”项目作为推进手段。同时,在旧城公共配套资源中,博物馆、新建文化大楼、公园资源、社区体验室等均在我园范围一公里之内,实施环境资源丰富,有保障。

一、非遗历奇项目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通过研究,探索本土园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新方法。构建了非遗历奇课程体系模式,丰富社会、艺术领域内容,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填补幼儿园课程对本土课程资料的开发较为空白的现状。

2.现实意义。通过项目研究,有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我园开展地方非遗资源开发已有6年之长,非遗历奇课程是其中一个活动课程项目,我们认为文化的传承是在于包容、融合与创新,把非遗项目与日常课程相结合,促进整体课程的发展,如通过非遗活动,家长们从观摩的角色主动转变为参与角色,更好的提升了传承的内涵。通过课程提升老师综合素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形成双赢和合作发展的新局面,使文化传承更有生命力,更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二、非遗历奇游戏的含义和目标

非遗历奇游戏:以“历奇”为引伸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历奇”,即参与者从不同的体验中得到启发,透过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参加者突破自己的潜能,迎接挑战,建立自信,同时考验团队合作精神。“寻找石龙的足迹”非遗历奇游戏课程有利于发展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培养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事物的能力,促孩子全面发展。在获得初探成功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充分挖掘石龙本土的社会资源,把历奇课程作为普及的亲子社会实践游戏课程开展,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项目研究。结合石龙本土非遗文化元素,鼓励孩子热爱家乡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张雪门明确了幼稚园的教育目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内心身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通过研究,构建本土(石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奇游戏幼儿园园本课程,形成一系列东莞本土(石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幼儿园优秀实践活动案例,提高师生、家长对东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三、非遗历奇游戏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从石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选取了“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四个项目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寻找石龙的足迹”历奇游戏社会实践课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课程资源开发、特色项目研究。

(一)进行石龙镇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奇项目资源梳理和分析

与博物馆联合开展普及调查活动,了解家长和孩子对石龙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结合石龙本土特色有力资源,进行资源的梳理和收集,如:原课题研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实践课程资源的整理、中山公园、中山路、地方性的实践资源收集。

(二)设计出石龙镇本土非遗、本土特色文化的实践路线课程

1.基于石龙镇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课程的设置研究。将原实践课题中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四个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园本优势和实践情况,融入五大领域课程中,形成游戏化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的普及课。

2.基于石龙镇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线的设置研究。结合石龙商旅强镇、宜居宜商城镇的特点,设计出关于石龙镇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奇探索之旅的游戏化实践课程。如:《寻找石龙的足迹--中山路之美》《举重之乡》《中山公园》《火车站》等等,根据实际收集情况开展研究和历奇实践活动。

3.开展石龙镇本土文化特色项目实践研究。结合“历奇”游戏化的主题,根据实际设计出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如:成立醒狮队、新昌鼓乐队、小小探险家、拍摄美在石龙、优秀传承家庭等。

四、非遗历奇游戏的主要做法

幼儿园成立了“寻找石龙的足迹”非遗历奇游戏课程研究小组,在市镇文化馆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1.资料整理,理论学习。把原有非遗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把课题中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四个主要研究对象元素,结合园本优势和实践情况,融入五大领域课程中,学习历奇活动的基本原理知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标,研讨游戏化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的普及课程。

2.行动研究,初探历奇。组织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历奇采风教研活动,通过实践设计出游戏化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撰写研究方案,并开展第一期“历奇”教研活动。

3.研究内容,深入教研。深入研究本土课程组成内容和基本实施方法,围绕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设计出课程的组成内容。项目实施方法基本分为:听取任务,合作研讨,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尝试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初步的历奇体验,在全园范围内进行课程研究汇报,并实施全面推广应用。通过分享个案,集体教研,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和修正,及时总结经验。

4.启动历奇,总结经验。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设计出石龙镇本土非遗、本土特色文化的实践路线课程。启动历奇系列活动,開展了“寻找石龙的足迹”非遗历奇游戏化社会实践课程之根脉传承探秘之旅、工作坊传承之历奇活动,并将历奇过程拍摄成历奇小视频。此外,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研究成果经验交流会、记录对比、小组研讨等及时总结历奇活动经验。

5.传承文化,推广教研。为了更好的推广本土文化,拓宽教研范围,能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教研经验,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寻找石龙的足迹”非遗历奇游戏化社会实践课程的专项教研活动,来自我镇各园所的教研骨干自由分组到实践四大历奇路线,进行现场的采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打破了常规教研模式,倡导让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经验。2019年非遗主题推广教研活动达8次,涉及服务近400人次。

6.整合资源,深化建设。幼儿园在原有课题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整合资源,深化建设历奇游戏项目。如:幼儿园开设普及课程“四个一”认知活动(一次认知活动,一次体验活动,一次交流活动,一次分享活动);自编本土园本非遗教材一套四册;创办传统特色大型活动“非遗庙会”;录制了非遗传统文化微课程;成立幼儿醒师队等成果,结合课程探寻历奇之趣,深化非遗庙会历奇元素,录制历奇记录等。

五、对非遗历奇游戏的整理与小结

1.初步构成了“听取任务,合作研讨,解决问题,亲身体验”的历奇一般模式。通过实践探索、修正、再实践、总结初步形成了“听取任务,合作研讨,解决问题,亲身体验”的历奇一般模式。倡导从体验中获得经验,培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鼓励幼儿在历奇游戏中主动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新的经验,并进行升华、转移、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同时也为园所自主游戏活动探寻新的方法。

2.初步梳理了“我们的家乡,锦绣之旅”历奇资源。石龙作为东莞首个并且是目前唯一的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镇区。与博物馆联合开展了普及调查活动,了解家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了解,结合本土资源和原非遗课题成果,整理出“我们的家乡,锦绣之旅”历奇资源,内容涵盖石龙非遗资源、公园资源、文化资源等,如:中山路、举重之乡雕像、中山公园、竹器街等,并在园区内结合非遗资源进行拓展,举办“我们的家乡、锦绣之旅”亲子大联欢活动。

3.设计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选取“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为研究对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课程开发研究。结合园本非遗资源优势,融入五大领域课程中,设计出历奇课程四大实践路线普及课程。

4.设计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历奇实践路线。结合石龙商旅强镇,宜居宜商城镇特点,设计出关于石龙镇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历奇探索之旅实践路线。如:《寻找石龙的足迹—中山路之美》《举重之乡》《中山公园》《东莞站》等。

5.汇编了历奇课程精选案例。将经典的历奇课程进行过程纪实,收集成为精选案例,要求把案例细节呈现,做到可操作性强,可复制。

6.初步形成师幼、家长合作评价模式。历奇课程融入了亲子的元素,通过亲子互动帮助孩子能更加深入体验历奇游戏的内涵,活动后我们会通过家长自评、教师观察自评形成活动能够的终评。一般的课程评价,从课程目标、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本项目鼓励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有利于活动的整体修正和发展。

六、非遗历奇游戏的成效

1.弘扬了传统文化:本项研究结合石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选取了“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四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既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在不同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突破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同时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家长志愿助教团队日渐壮大,已在家长群体中形成普及课程概念,幼儿园成功创办了“寻找石龙的足迹”实践亲子活动,以记录短片的形式分享给家长、孩子、教师,有效推进家园共育,提高了亲子合作能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4.促进了老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老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设计活动方案、开发教学资源、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亲子活动,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专业水平也得到的提高。

5.促进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幼儿园形成了以本土非遗为特色的园本文化,创设了幼儿园特有本土特色非遗庙会传统庆典节日,在孩子、家长、教师、同行、上级部门心中形成了园本非遗特色的理念。

6.丰富地方课程的资源:本课题通过本土非遗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设置、环境创设等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值得推广的主题课程资源,促进了地方学前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7.传承与发展:将“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本土传承人聘为制作技艺课题指导员,研究期间得到石龙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共建发展的关系。

非遗项目发展已经成为实验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希望能以本土非遗为载体,促进幼儿园课程的高質量的发展,形成双赢和合作发展的新局面,要把传承文化变成一种兴趣和爱好。努力打造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的共学、共进步、共成长的模式,促进园所的保教质量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教研资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我给资源分分类
Tough Nut to Crack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资源回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